“好多了,谢谢刘主任。”近日,在福建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病房,86岁的陈老先生(化名)见到查房的刘盛泽主任医师,频频道谢。不久前,因为椎管肿瘤,老先生已无法行走,他辗转香港及福建多家医院均被婉拒,最终还是刘盛泽主任挑战高难度,为其摘除肿瘤

从事神经外科30多年,刘盛泽秉承着“蚂蚁啃骨头”的精神,在大脑、脊柱上,完成许多高难手术,挽救许多生命。

刘盛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盛泽。

挑战高难度 解除瘫痪危机

挑战高难度 解除瘫痪危机

“神经外科的医生一定要粗中有细,全面为患者考虑。”1米82的刘盛泽主任,是个大个子,却有着细腻的心。神经外科手术台上,他刀行阡陌如网的神经系统,锋走柔软易碎的大脑方寸之地,从不敢有一丝一毫的疏忽。

今年5月到现在,他已完成了30余例四级高难度的手术。其中就包括陈老先生。

陈老先生生活在香港,今年年初,因胸椎骨折回福州接受胸椎固定手术。但术后不久,他出现腰背部疼痛,经过核磁共振等检查,才发现在手术附近的椎管内长了一颗肿瘤。由于肿瘤生长快速,压迫神经,数月后陈老先生失去了行走能力,不得不面临手术。于是他回到香港求医,医生以“风险大、难度高”婉拒。

老人回到福州后又求诊多家医院,但医生们同样望而却步。

“脊柱固定术后,解剖位置发生改变,固定的钢架会影响手术视野,加上高龄,手术难度和风险都很大,这是大家不敢轻易手术的原因。”刘盛泽介绍,后来老人找到他,经详细分析病情,心中有几分把握的他决定接受高风险高难度,“手术虽然风险高,但如果不手术,老人同样很快会面临瘫痪,这是他唯一的机会”。

过去,刘盛泽就在脊椎肿瘤方面积累丰富经验,他充分考虑术中会发生的种种不确定,做好充足的预案。他计划,如果钢架影响视野,就联合骨科先行剪断。幸运的是,固定钢架之间依然有缝隙,他在显微镜下为老人精准拆除了椎管肿瘤。术后,老人很快恢复了肌力,已能下床康复训练。

刘盛泽不仅给八旬老人动刀,还曾给出生7天的婴儿做手术。因为难产,这个婴儿一出生就发现脑出血。孩子脑容量小,每增加一滴出血就可能要命,面对似乎一碰就碎的婴儿,刘盛泽和麻醉科通力合作,轻柔而迅速地为孩子完成手术。让他欣慰的是,孩子七八岁时,家人还特意专门来门诊看他。看到孩子那健康开朗的样子,刘盛泽觉得任何荣誉都无法比拟。

像蚂蚁啃骨头一样 在大脑中“拆弹”

像蚂蚁啃骨头一样 在大脑中“拆弹”

神经外科干的都是精细到毫厘的活,需要在显微镜下手术。因此,刘盛泽将神经外科手术比做蚂蚁啃骨头,要谨慎拿捏手中的分寸,每一步都精益求精,绝不能损伤到大脑、血管……

前阵子,一名50多岁的女子因头晕、平衡感差,查出横窦及窦汇上长了鸭蛋大的肿瘤,并与大脑大静脉、直窦等相毗邻。横窦是大脑内一条重要的大血管,如果在上面动刀,任何疏忽都会让患者下不了台。但如果不手术,不断增大的脑肿瘤也会成为不定时炸弹,随时压迫大脑神经或者血管,同样在一年内要命。

女子四处求医,但听闻手术成功概率仅有50%,十分犹豫。

在福建省人民医院,刘盛泽仔细为其分析手术风险、利弊。“风险一定有,但如果你愿意拼一拼,我也会尽全力。”他的专业态度让女子决定手术。

对于脑膜瘤,刘盛泽有着丰富的经验,但肿瘤位于如此凶险位置的还是比较少见的。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他小心翼翼剥离肿瘤,避开重要血管、神经,减少出血。术后次日,女子顺利苏醒,神志清楚,肢体活动自如,很快就出院了。

作为一名神经外科医生,刘盛泽不仅要常常面对骇人的脑部肿瘤、脊椎肿瘤患者,还要面对命悬一线的突发脑外伤、脑出血患者,争分夺秒挽救生命。

前阵子,59岁的阿霞(化名)因头部和股骨颈骨折住院。入院等待骨折手术时,阿霞病情急转直下,出现头疼、昏迷,瞳孔放大。紧急CT发现,原来摔伤后颅内开始大出血,引发脑疝。

刘盛泽与团队立即集结,阿霞被转到神经外科手术室。通过影像检查结果,经验丰富的刘盛泽判断出血点大概率是侧颞静脉出血,精准定位后迅速开颅,果然血肿清除后,仍看到出血点汩汩冒血。他避开重要血管、脑组织,迅速止血。

术后阿霞清醒,得知鬼门关走一遭,激动地感激连连,“谢天谢地,有主任”。

如今,已工作30余年的刘盛泽依然保持着冲劲,他带领团队在神经外科领域不断探索与前行,计划将椎管肿瘤作为科室的特色,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治疗方案。(记者 陈丹 通讯员 魏映双/文 记者 包华/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