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军因害怕林则徐而不敢进犯广州?教科书的误解,后人却相信了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屈辱的战争,清政府不仅被英军完败,而且在英国人的半哄半骗下签订了卖国条约《南京条约》。后世人在总结鸦片战争得失的时候,总会冒出这样一个想法:如果道光皇帝不撤办林则徐,从英军惧怕林则徐不敢进犯广州看出,有林则徐指挥这场战争,鸦片战争未必会失败,毕竟每人一口唾沫也会把英军淹死。

中学历史课本上也这样说:“1840年6月,英军舰队侵入广东海面挑衅,鸦片战争由此爆发。广东防御严密,英军无隙可乘,由此北犯定海。”教科书上一口咬定英军之所以不敢进犯广州是因为林则徐的积极备战,有所顾忌,便只能沿海北上进攻没有防备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教科书的说法似乎是完美的,可是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1840年6月22日,英国远征军海军司令伯麦到达广州外海,但是却没有发动进攻,只是下令封锁珠江口,随后领军向北进犯定海,定海毫无准备且将领、官兵贪生怕死,定海很快陷落。

根据英方在鸦片战争中的公文往来,英军这一看似惧怕林则徐的行动是有原因的。为什么英军不打广州,而是北上进犯定海、天津呢?实际上英军是遵从时任外相巴麦尊的指示行事。他在致海军司令公函中说:“在广东不必进行任何陆上的军事行动”,“有效的打击应当打到接近首都的地方去”。此外,还要求他们应当在珠江建立封锁、占领舟山群岛、封锁长江、黄河入海口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鸦片战争的形势来看,英军总司令兼全权代表义律和海军总司令伯麦是完全按照外相的指示作战的。英军沿海北上,封锁了广州、厦门、宁波、上海等出海口,也攻占了定海(舟山群岛),最终到了天津大沽口,要求面见中国宰相(英军按照本国想法认为我国最高首脑也是宰相,英军封锁我国港口也是“自以为是”,他们认为中国也是依靠商业贸易的国家)。

英军惧怕广州的防备而不敢进攻这种说法最初来自林则徐本人。后来,广州本地民众发布了所谓的《尽忠报国全粤义民谕英夷檄》中说“汝己称厉害,何以不敢在林公任内攻打广东?”进而演变出英军惧怕林则徐的说法,当时记录鸦片战争的书籍也采用了这一说法。这种说法一直流传至今,中学历史课本也采用了,大多数人也深信不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不过是当时人和后世人的一种自我安慰,不愿从心底里真正承认这场战争大败的掩饰。林则徐也是当时昏聩而不自知的士大夫之一,虽开眼看世界但也跳不出时代的局限,何以被如此神化?鸦片战争失败不可怕,失败后不吸取教训反思总结才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