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他的理学思想体系庞大且深邃,强调“存天理,灭人欲”,主张通过道德修养和学习来达到至善的境界。他的智慧箴言彰显出个人特质,值得我们学习。
1. “为学读书,须是耐心,细意去理会,切不可粗心。为数重物,包裹在里面,无缘得见。必是今日去一重,又见得一重。明日又去一重,又见得一重。去尽皮,方见肉。去尽肉,方见骨。去尽骨,方见髓。”
此句强调读书学习需要耐心细致,层层深入,逐步理解精髓,不可浮躁。
2.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久也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突出读书时心、眼、口协调一致的重要性,用心专注是关键。
3.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以池塘之水比喻知识,表明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保持心灵的澄澈和思维的活跃。
4.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告诫年轻人珍惜时光,因为年少时学习容易,年老后再学就困难了,时光宝贵,丝毫不能轻视。
5.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指明读书要遵循一定的顺序逐步深入,既要熟读成诵,又要精心思考。
6. “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
体现了个人的自我态度会影响他人对自己的看法,自尊自重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7. “涵养、致知、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
阐述了修养品德、获取知识和付诸实践三者的关系和重要性排序。
8. “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提倡每天自我反省,有过错就改正,没有就加以勉励。
9. “人之进学在于思,思则能知是与非。”
强调思考对于学习和辨别是非的重要性。
10.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描绘了春天的多彩绚丽,也蕴含着对自然和人生美好景象的赞美与感悟。
11. “君子小人趣向不同,公私之间而已。”
指出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在于追求的是公利还是私利。
朱熹
12.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
说明认识越清晰,行动越坚定;行动越坚定,认识越深化,二者相互促进。
13. “礼即理也。”
将“礼”等同于“理”,强调遵循礼仪规范就是遵循天理。
14. “古之君子如抱美玉而深藏不市,后之人则以石为玉而又炫之也。”
讽刺后世之人的虚荣浮夸,赞扬古代君子的谦逊内敛。
15. “勿谓今日不学而有来日,勿谓今年不学而有来年。日月逝矣,岁不我延。”
警示人们珍惜当下,不要拖延学习。
16.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主张读书要善于提出疑问,解决疑问才能进步。
17. “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益友也;其谄媚轻薄,傲慢亵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
明确了益友和损友的标准,提醒人们交友要慎重。
18.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用生动的景象表现出内心的开阔和对知识的追求。
19. “世路无如贪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
指出贪欲是世上最危险的道路,警示人们切勿陷入贪欲误了一生。
20. “学者须先立志。今日所以悠悠者,只是把学问不曾做一件事看,遇事则且胡乱恁地打过了,此只是志不立。”
强调学习要先立志,有明确的目标和志向。
21. “诚能体而存之,则众善之源,百行之本。”
认为真诚是一切善行的源头和各种行为的根本。
22. “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及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
阐述了学习达到融会贯通境界所需的深度和熟练度。
朱熹
朱熹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和贡献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