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6月24日下午,时任中原军区一纵一旅旅长的皮定均、政委徐子荣接到纵队命令,要求他们立即赶赴司令部报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了纵队司令部驻地后,时任一纵司令员的王树声、政委戴季英亲自向他们布置任务,当时王树声将一份电文拿出来给皮、徐两人看,电文大概得意思是:

“蒋介石已经决定于6月26日向我中原军区部队发动进攻,中原局决定主力突围到陕甘宁边区,留下一支部队作掩护。”

王树声把电文递出去以后,随即告诉皮、徐两人:

“为了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歼”阴谋,中原局根据中央指示,决定主力突围到陕甘宁边区,留下一支精干、坚强的部队作掩护,以保障主力突围右侧安全。你们一旅在豫西单独活动一年多,有独立作战经验,由你们来执行这一掩护任务是比较恰当的。经纵队党委讨论决定并经军区党委批准,把这个任务交给你们来完成。”

哪怕是在时隔多年后,在无数个夜晚里,皮定均总是能想起接受任务时的场景,在当时紧张的氛围下,留给他思考的时间其实并不太多,在领取了任务后,皮、徐两人马不停蹄的赶回,回到旅部时已经是6月25日凌晨,随即他们便向部队传达上级指示。

不过,据皮定均警卫回忆,老首长后来在建国后虽然多次回忆起中原突围时的情形,但至去世时却仍然隐瞒了一个细节。

原皮定均警卫员赵元福晚年曾偶然向福州军区政治部创作员张凤雏透露过一个中原突围时的细节。

当时,皮、徐领受任务后往外走,王树声、戴季英送出门口,王树声趁着这个空挡,拉着皮定均小声叮嘱了一句:

“旅的几个干部,每人要准备一套便服。关键时刻可以换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元福当时就在一旁牵着马,很清楚地听到了这句话。王树声在叮嘱完以后,就看到了他和徐子荣的警卫员在旁边,还上前拉着他们的手说:

“小鬼,你们要保护好你们的首长啊!”

赵元福记得很清楚,当时王树声叮嘱皮、徐两人后,他们并没有回应,而是转身就上了马,就在回去的路上,皮定均对徐子荣说了这样一句话:

“我们不准备便衣。”

徐子荣点点头:

“对,我们要和同志们在一起。”

从皮、徐两人的对话不难看出,他们是抱定了必死之心的。

毫无疑问的是,中原军区所处的形势很糟糕。

从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便派出大军不断的蚕食中原解放区,计划彻底消灭我中原根据地的部队,借此打通前往华北、东北以及华东的通道,哪怕是后来双方签署停战协议以后,国民党军的动作也并没有停下来。

至46年6月时,中原解放区的面积已经被极大的压缩,五万大军被挤在以宣化店为中心的罗山、光山、商城、经扶(今新县)、礼山(今大悟)之间。

1946年6月23日,党中央毛主席紧急致电中原军区:

“同意立即突围,愈快愈好,不要有任何顾虑,生存第一,胜利第一。”

据说毛主席原本写的是“生存第一,胜利第二”,后来才改为“胜利第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原突围前夕,李先念还给皮定均看过中央这封电文,皮定均心里很清楚,此次突围作战,他们本就是诱饵,负责替主力吸引敌军的注意,基本上是十死无生的境地。

不过,在领受任务时,皮定均、徐子荣都没有犹豫,而是不约而同的表示:

“保证完成任务。”

王树声之所以在临别之际,说要给旅旅以上干部每人准备一套便装,话里话外间也有许多无奈。

吴东峰文章中称,王树声当年经历过西路军失败的教训,后来是化装成乞丐一路乞讨着才回到延安,作为亲身经历过这样惨痛经历的人,他的这番话可谓是肺腑之言。

如果在突围无望的情况下,穿上便装化装成老百姓,是有一丝逃生的机会的。

从客观来看,王树声当然舍不得这一旅官兵,但为了全局计,他不得不下这样一道命令。

当然,不仅仅是王树声,就算是皮定均、徐子荣,要他们亲手牺牲一旅6000余官兵,只怕他们也舍不得,于是他们做出了决定,要与全军共存亡。

1946年6月25日凌晨,皮定均、徐子荣回到旅部后,便召集旅部成员开会,集中讨论一个问题:

“在完成三天掩护任务以后如何突围?”

在场的众人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当时几乎所有人都只是在围绕两个办法,即集中主力强行突围或者是分散突围,但经众人讨论,也都被否决了。

就在这时政委徐子荣提出一个办法:

“我现在有个想法。等主力过了铁路,我们是不是可以虚晃一枪,全线出击,然后一收,伪装跟在主力后面,走它一天半日,又赶快隐蔽起来,闪过敌人追击,我们再来个回马枪,向东疾进。”

也就是这句话突然启发了皮定均,他一下子就想到了一个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皮定均率一旅进驻白雀园时,就提前查看了周边的地形,这也是他一直以来延续多年的习惯,据皮定均的儿子皮效农回忆:

“父亲对山川地形地貌的把握有着惊人的记忆力。抗战时他在一二九师刘伯承手下当团长,有一次骑马去师部见刘师长。一到师部,刘师长问他一路上经过几座山、几条河、几个村庄,叫什么名字,什么地形,把他问住了。他只顾骑马赶来,没有想到其他的。但从那以后,他就多了一个心眼。凡是走过的山川河貌,他都一一默记在心。部队一到宿营地,他就去看地形地貌。”

也就是在这次探察,皮定均意外发现了一个距离白雀园七八公里的小村子——刘家冲

刘家冲本身不大,只有六户人家,据说是地主当年为了收租方便,特意在此地盖起来的,土地革命时期,我军占领了这个地方后,六家地主全都跑进黄安城里了,从此再也没有回来。

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刘家冲这个小村子东靠潢麻公路,南临商经公路,地处交通要道却不是一个喧闹之处,只是因为此地正好处于一座山的凹形环抱中。

当然,刘家冲这个村子本身不大,根本藏不下皮旅6000官兵,但此地特殊之处还在于,从村子后面的小山包爬上去以后,就能看到后面一大片隐蔽的山林,根据资料记载,这片山林当年都是黑松林,方圆两平方公里,藏上万人都不是什么难事。

也因为刘家冲地形隐蔽,当年红四方面军在鄂豫皖根据地时,此地建有后方医院。

皮定均当年率皮旅驻扎白雀园时,就察觉了此地形胜,还发了一句感慨:

“进可攻,退可守,打游击的好地方。”

在想到这一关键后,皮定均迅速制定好了计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国民党军判断我军突围方向是向东,于是在皮旅正面商城潢川一线集中了四个军、三个保安团、三个民团的兵力,还构筑了纵深二三十公里的封锁区,只在东北面的潢川平原留一缺口,企图将我军诱入缺口。

为了吸引敌人注意,皮定均调集一团、二团,在东北、东、东南方向大规模的运兵,摆出与敌决战的架势,同时抽调一支部队,趁夜“大张旗鼓”的向西运动,等天亮以后再掉头向东。

1946年6月25日夜,皮旅开始大张旗鼓的行动,果然吸引住了敌人,至27日夜,皮旅完成了牵制任务后,迅速收拢了部队。

也很幸运,就在皮旅收拢部队的当天晚上,天色昏暗,大雨倾盆而下,“老天爷”的帮忙使得皮旅部队悄无声息的撤下了阵地,前后拢共用了不到一个小时,冲刷下来的雨水甚至还掩盖了部队行军的痕迹。

皮旅数千官兵经过一夜激战后又强行军,悄无声息的隐藏在了刘家冲的黑松林之中。

等到敌人6月27日早上察觉时,我军阵地上已经撤得一根毛也不剩。

当然,皮旅那时仍然处于危险之中,毕竟是藏身敌人眼皮子底下,敌人的汽车不时地从刘家冲旁的公路疾驰而过。

应该指出的是,当时敌人根本不相信一支数千人的部队就这么悄无声息的消失了,因此围绕白雀园、刘家冲周边地区来回的搜索,希望能找到一点蛛丝马迹。

可自始至终,敌人没有发现皮旅的一点痕迹。

据时任一团团长的王诚汉回忆:

“皮定均下令,人不许说话,马不许叫,不生火不煮饭,只吃炒豆。为防止枪走火,我们命令,除了岗哨外,其他人员的枪支全部退出子弹。黑松林里每棵树下都挤满了兵,无线电台关闭,枪支退出子弹,所有的马都堵上了嘴。饲养员把马嘴用绳子缠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天,路过向西开进的国军,向我开枪、开炮,乱打的,我们不理他。敌人的搜索队好几次来,对着黑松林,打一阵子枪,火力侦察,有的战士被打伤了也不吭一声……”

在敌人眼皮子底下,皮旅藏了一天一夜,直至6月28日晨,才从黑松林里钻出来。

那时候,敌人已经向西搜索过去,浑然不知我军已经从他们身后杀出来。

1946年6月29日,皮旅抵达鄂豫边界的小界岭。

此地是国民党军封锁我中原解放区的第一道封锁线,皮定均到此时,一度非常担心会遭到国民党军重兵阻击,于是就叫部队去抓几个“舌头”回来。

事后皮定均亲自审讯后才知道,敌人的主力都向西去追了。

皮旅几乎是畅通无阻的过了这所谓的第一道封锁线。

事实上,直至6月28日,国民党军才意识到,我军突围方向是向西,皮旅的阻击替全军争取了两天突围的时间。

不过,皮旅真正的考验这时才到来。

进入大别山区以后,皮旅遭到了国民党军一路围追堵截,但论行军,敌人四个汽车轮子也撵不上我军两条腿,皮旅始终把追击的敌军甩在身后。

皮旅后来是以完整的建制突围到苏皖解放区的,也开创了一个奇迹,因为即便是在战前,所有人都不敢想这样的事情。

包括王树声在皮旅临别之前,也只是殷切叮嘱,让他们准备一套便装,那是在突围失败,全军覆没的情况下,才要做的事。

皮旅顺利突围的消息极大地振奋了全军士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6年8月6日,《解放日报》刊载了皮旅顺利突围的一则消息,并这样写道:

“我中原军区皮定均将军所部,突破蒋军重围,历尽千辛万苦,于七月二十日胜利到达苏皖解放区某地。证明了共产党军队是消灭不了的,人民的军队是不可战胜的力量……这一令人兴奋的消息,无疑地将给面临严重斗争的苏皖解放区以莫大鼓舞,因为这支兄弟部队的胜利到达,不仅增强了我们的自卫力量,而且丰富的战斗经验,更使我们取之不竭,用之无穷。……谨向胜利突围的英勇指战员们致以崇高的敬意与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