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复旦大学教务处公布了2024年度青年学生基础研究基金项目(本科生)评审结果。
学生简介
王博宇
年级专业:2021级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研究经历:曦源项目学生
毕业中学:安阳市第一中学
我一直希望能用数学的语言来揭示“脑”这一复杂系统的动力学,便在导师的指引下从线虫神经网络做起。今年6月,我尝试去申请本科的国自然项目。从申请书句子和段落的组织逻辑再到语言的学术表达,以及PPT的制作和呈现,方方面面的打磨耗费了近两个月的时间,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学术中从产生idea到呈现出idea的不易,当然我从这一过程中得到的收获也是巨大的。当然,这只是开始,我会一点一点地把项目的内容做好,积淀自己,在不远的将来真正为“脑动力学”的研究做出自己的贡献。
张一弛
年级专业:2021级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研究经历:登辉项目学生
毕业中学:上海市上海中学
在整个申请过程中,虽然一遍遍打磨申请书和PPT花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但正是这种反复的修正让我逐渐将研究内容打磨得更加精细和合理。在这个过程中,数院和学校提供的多次模拟答辩机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让我在每一次反馈中不断进步。此外,我非常感谢实验室的卞诗瑞学长,他的悉心指导帮助我克服了准备过程中的种种难题。在面试过程中,评委们的问题让我深感意外,他们提问涵盖范围很广,但在交流中对本科生科研给予充分的鼓励,让我深受启发。
通过这次宝贵的机会,我也有幸结识了未来可能的合作对象,为我的科研之路打开了新的大门。 尤其要感谢我的导师,他对我高标准、严要求的指导不仅仅是对这次申请的帮助,更为重要的是为我奠定了科研道路的基础。他的谆谆教诲让我明白了如何在科学探索中保持严谨,如何在学术高峰的攀登中坚持不懈。
回顾以往的经历,之前在智能复杂体系实验室的学习以及参与FDUROP项目的实践,不仅为我这次基金申请做了充分的前置性工作,也让我逐渐培养了对科研的浓厚兴趣。这些经历促使我坚定了继续探索未知、追求学术突破的决心。
施昊哲
年级专业:2022级 物理学(强基计划)专业
研究经历:曦源项目学生
毕业中学:铜陵市第一中学
作为一门探索自然界终极真理的学科,物理学的学习过程给我带来无穷的惊奇和兴奋。从最初看到麦克斯韦方程组优雅的对称性、最小作用量原理简洁的表达形式,到后来在广义相对论中发现引力与几何近乎完美的等价性、量子场论用场的观念统一了客观世界物质的规律,再到目前试图用全息原理的思想构建人类梦寐以求的量子引力…正如康德所言,唯有星空和道德律能够激发人类永恒的敬畏和惊叹。
申请国自然项目的过程让我收获颇丰,不仅熟悉了项目申请流程,为今后的科研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同时也让我有机会与众多知名的专家学者和同行展开了愉快而深入的交流。无论今后在科研路上遇到怎样的困难,我都会不忘初心,去学习和认知我们美丽而神秘的大自然。
吴方玥
年级专业:2021级 化学专业
研究经历:䇹政项目学生
毕业中学:山东省实验中学
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我来说像是一个淬炼钢铁的过程,经过一次次地反复锤炼,一点点地去除杂质,起初稚嫩的申请书在导师和师姐的耐心指导下不断修改完善,最终得到评委们的认可。文件夹中层层叠叠的各种版式的文件资料,见证着这段反复的交织着希望和煎熬的难忘旅程。
我高中时就对化学怀有巨大的热情,喜欢“能看得见”的实验结果,再加上对晶体化学所怀揣的一份浓厚兴趣,我选择了纳米粒子自组装作为我的研究课题。从此,小小的粒子牵挂起我的心绪,我常给朋友展示我合成出的纳米粒子,或成功或失败,这些粒子见证了我走过的一步又一步脚印。
走在这条充满未知迷雾的科研前路上,感谢我的导师不断为我指明道路的方向,感谢师姐则叮嘱我如何下脚才不会滑倒,感谢我身边的家人、老师、同学对我的支持,这一路上我并不孤单,之后我将继续坚定地走下去。
高琪芮
年级专业:2021级 化学专业
毕业中学:上海市浦东复旦附中分校
无比感谢基金委给我们这次难得的机会,使我们了解科研项目从筹划、申请到真正实施的过程中所要经过的步骤和要考虑的问题。我同样感谢我的导师,在我撰写申请书、准备答辩时都为我提供了许多扎实而重要的修改建议,使我明白了如何用科学、严谨、准确的专业语言来描述我的研究内容和思路。
我从事的是理论计算化学的研究,我喜欢这个方向是因为它能够服务于化学的各个分支,帮助各个领域的科研人员从原理层面理解化学:它使人们理解了难以实验观测的微观过程,从而发现了许多仅凭实验无从发现的微观原理。我的项目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激发态性质计算,这是一个对理解许多基本的化学过程都很重要、却仍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要求对化学、物理和计算机编程都有深入的掌握。答辩会场上一位老师说:“我觉得不错,理论化学门槛挺高,你敢上手这个不容易。”谢谢这位老师的鼓励,我会一直努力,希望能成为一位作出真正贡献的理论化学工作者。
吴徵婧
年级专业:2021级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
研究经历:䇹政项目学生
毕业中学: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项目申请的这段经历,让我认识到科研不仅是对已有知识的应用,更是对未知领域的探索。面对一次次的尝试和失败,我慢慢将一开始沮丧的心情转化为不断思考探索的动力,在对实验细节的一次次完善中体会到了科研带来的乐趣。在申请过程中,我特别感激导师和同学们的支持与指导。他们的反馈让我在撰写申请书时不断完善自己的思路,经过十几次的修改,我对自己的研究方向有了更清晰的理解。每一次讨论都让我发现新的视角,提升了我的逻辑思维能力。在面试环节,专家们提出的问题也给我许多新的启发,让我意识到,科研不只是寻找答案,而是提出问题并深入思考。这样的交流让我变得更加自信,也让我明白了开放性思维在科研中的重要性。
沈梓宁
年级专业:2021级 生物科学专业
毕业中学:上海市进才中学
参加基金委面试是一次宝贵的经验。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历经了从申请书到PPT的反复删改,老师们的宝贵意见让我能够从不同专业视角看待所研究的课题,也促使我深入了解细胞死亡领域,学习从繁杂的生物过程中提炼出精巧直白的研究路线。在最终的答辩现场,虽然紧张无可避免,但专家们对各个环节切实的疑问和建议让我真正感到这个课题正在被理解和交流,本以为漫长的问答环节竟也没有那么难熬。以此次国自然项目为契机,希望未来能够坚守梦想,脚踏实地地完成项目、在科研之道上走下去。
王宇晗
年级专业:2021级 生物科学(强基计划)专业
研究经历:曦源项目学生
毕业中学:石家庄精英中学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的申请是一段宝贵的成长历程。这段紧张且充满挑战的时光不仅提升了我的科研能力,也锻炼了我的心理素质。
在项目申请过程中,我经历了申请书的反复推敲和打磨;参与了多次预答辩,与不同学科领域的学者和同学们讨论交流;多次整合各方意见,修改PPT,学习优秀案例……从曦源项目结题时的依赖讲稿,到如今能够脱稿自如地汇报,与专家保持眼神交流,这一系列成长无不归功于老师们的悉心指导、师兄师姐们的热心帮助,更得益于复旦大学为本科生科研提供的优良环境。
在与专家的交流中,尽管我做了充分的准备,但还是发现了自身的不足。这让我深刻意识到,我需要更加深入地理解课题,保持谦虚和专注,不断夯实基础知识,培养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才能在未来的学术交流中更加自信从容。
作为生命科学工作者, 我们肩负怎样的责任?谈家桢先生曾用四句话概括:“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延年益寿,天下太平。”无论今后投身于何种研究领域,我希望我们都能秉持这一信念,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刘声宝
年级专业:2021级 材料物理专业
研究经历:䇹政项目学生
毕业中学:毛坦厂中学
从最开始的那一句“我想试一试”,到最后的立项,在这漫长的三个月中,我常常在想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在申请的过程中,我不断的修改申请书,打磨汇报的PPT,学会了整理自己的科研思路,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在合肥的时候,我有幸听到了潘院士的汇报,见识到了顶尖科学家的风采。在答辩的过程中,与会场的众多专家交流讨论,更是让我有了全新的思路。那么我最大的收获是立项后的这一笔经费吗?我想不是的,在申请基金的这一段时间,我收获的远比经费重要的多。在我看来,最大的收获是从始至终坚持的勇气。也许很多事情最开始都只是“我想试试”,但是最可贵的是不忘记最初的自己想要什么。科研道阻且长,愿我们都保持最初的那一份好奇。
刘齐七
年级专业:2021级 大气科学专业
研究经历:曦源项目学生
毕业中学:重庆市南开中学
这次国自然基金的申请对我来说是一次成长的历程。三个月里,我在修改申请书和PPT的过程中经历了无数的推翻与重来,每个细节都反复推敲。答辩前的几周,我把稿子一字一句地手写下来,反复演练,只为站上讲台时能够从容不迫。同时,我也无比感激导师,以及院系和学校的专家老师们的悉心指导和建议。此次申请的成功是对过去努力的肯定,更是对未来科研道路的激励。科研的路上没有捷径,只有扎实的积累与不懈的努力!
陈凌杰
年级专业:2021级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
毕业中学:上海市格致中学
人工智能是当下学术界的热门领域,吸引了无数研究者的投入。在开展大模型研究的过程中,我常常忘记自己面对的是一个由代码和算力构建的智能体。每一次大模型的进步与能力的展现都让我深感着迷,并促使我进一步探索那些尚未被解答的难题。我选择了可信赖性大语言模型作为研究方向,然而该领域的快速迭代和多样的方法在初期让我感到有些茫然。然而,经过几个月的文献阅读与初步实验,我逐渐找到了一条值得深入探索的研究方向,期望能为大语言模型的应用与治理贡献微小的推动。
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一段非常宝贵且难忘的经历。与以往科研中通过论文陈述观点不同,答辩要求我们用更加凝练,更加简洁的语言来展示项目。在准备过程中,导师和学院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帮助我在答辩中更有信心地展现自己的研究。面试过程中,评委老师从多个角度提出了问题,并指出实验设计中的潜在不足,这些反馈对该项目后续的推进非常有用。
程子豪
年级专业:2021级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
研究经历:曦源项目学生
毕业中学:金陵中学
很荣幸能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从撰写申请书到准备面试汇报PPT,再到现场答辩,不仅让我体验了申请科研基金的全过程,也让我在学术上获益良多。在准备过程中,我经历了反复的打磨和调整,在导师、学院、学校的帮助下不断修正自己的思路,优化实验设计。每一个细节的反复琢磨和面试中的老师们发散的提问,都让我对于申请的项目有了更深入的思考。我会牢记老师们的教诲,脚踏实地,努力将我的课题开展好,做出有意义的成果。
张子啸
年级专业:2021级 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
研究经历:望道项目学生
毕业中学:吉林大学附属中学
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是一段宝贵的经历,感谢老师、家人和朋友们在申请过程中的鼓励和帮助。我于大二下学期对机器学习产生兴趣,结识了课题组中做机器学习方向的老师,并在他的建议和指导下开始对基于神经网络的量子蒙特卡洛算法展开研究。这一年半的科研经历给我的感受是,只有将理论推导清楚再开始写代码做计算才是有效果的。只依赖头脑中模糊的想法便开始动手编程往往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在准备基金委面试的过程中,需要反复练习以控制时间,演讲时才能游刃有余。我认为在申请中前期工作十分重要,评委老师往往会提出很多意料之外的问题,比起准备一些模板化的回答更重要的是,——对题目有透彻的理解。
刘美鑫
年级专业:2021级 通信工程专业
研究经历:望道项目学生
毕业中学:吉林市第一中学
科研不是空中楼阁和镜花水月,它必须扎根于现实与实践,为广大实践者提供更系统化的理论支持。在国自然申报时,我经常被叩问课题的现实意义,它让我明白了科研不仅仅是实验室和论文,它更是科研工作者们情怀的体现和心血的凝集。在过程中,我也收获了与许多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前行的经历,在思维的碰撞中拥有了更宽广的学术视野,也更为发现自身的不足和渺小,让我在不断完善课题的同时,也在不断塑造自己,不畏真理无穷,进一步有进一步的欢喜。
陈石
年级专业:2022级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研究经历:步青计划学生
毕业中学:复旦大学附属中学
本次国自然本科生基金的申请过程给我的最大的收获是有关科研中如何高效交流的思考。科研不只是埋头读论文跑实验,科学研究离不开学术交流:如何向小同行、大同行等不同领域的专家深入浅出地阐明自己研究的问题的重要性、前期工作、方法、可行性,这本身就需要对核心科学问题有深入的理解。
从院系、校级选拔到最终基金委答辩,申请书与汇报经过反复的修改优化,这一过程离不开导师戈维峰老师的悉心指导。在准备答辩的过程中也是对课题本身的理解不断加深,科学问题不断凝练的过程。
答辩现场,面对不同领域专家各个层面的提问,我收获了宝贵的建议和指导。印象最深的是一位专家老师在听完我的报告后并不是从算法层面出发提问而是建议未来结合更多的硬件本身的特性来考虑问题,因为这是从更本初的原因出发;另一位老师鼓励我思考这套研究思路更多的应用场景空间。追根溯源,开阔视野,才能将科研真正做深做广。
李逸心
年级专业:2020级 基础医学(强基计划)专业
毕业中学:上海市浦东复旦附中分校
参加国自然本科生项目的评选是我人生中一段特别宝贵、值得长久珍惜的经历。
首先我由衷地想感谢我的指导老师,还有我的两位师兄,他们对科研及生活中问题认真负责、切实求真的态度身体力行地影响了我。我永远忘不了暑假的深夜,导师仍然在引导我探究如何深挖关键科学问题,严谨设计实验;也忘不了为了补足前期实验的不足,师兄不辞辛劳地不断指导我。
其次,我特别想感谢一路帮助我审核打磨申请书的科学问题、帮我协调各项事务、始终鼓励我的学校老师们。一开始我特别惧怕面对一轮轮审核,害怕被老师发现问题。然而在各位老师用自己的视角来与我讨论科学问题的过程中,我发现了多学科、多领域问题碰撞的魅力,认识到科研就是不断“推倒重来”,在废墟上探索并建立秩序的过程,最终甚至乐于“自己攻击自己”,寻找自我的不足。
最后,在到达了国家实验室,聆听了院士和主任的报告之后,我意识到国自然本科生项目的评选不仅是国家对于本科生科研探索的支持,对于我而言更是一种责任。作为第一届基础医学强基计划的学生,希望我能够利用好这份支持,探索出切实有效能为他人做出帮助的科研成果。
姬晓艳
年级专业:2021级 预防医学专业
毕业中学:山东省阳谷县第一中学
很荣幸参加这次国自然青年学生项目的答辩。准备过程中,在老师们的指导下,申请书修改了十多遍,PPT也修改了近10遍,力图做到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这次经历不仅深化了我对科研的理解,慢慢爱上科研,也锻炼了心态:重要的是在过程中学习和体验,而不是在行动前过分担心结果。准备过程贯穿了整个暑假,最终也为暑假画上了完美的句号。评审老师提出问题的角度很多样化,但也有专业的问题。建议同学们在答辩前一定要好好准备,练习讲给不同专业老师和学生听的能力,并汇总他们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进一步进行修改和总结,我认为这是锻炼科研报告能力的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杨鑫羽
年级专业:2021级 药学专业
研究经历:望道项目学生
毕业中学:丹东市第二中学
这次的项目申请对我来说是无比难忘的经历,是飞速进步的机会,也是一次意志的磨炼。是很多个通宵达旦的夜晚,是改过近二十遍的申请书和ppt,是校内选拔时的紧张忐忑和最终会审时的自信从容,是曾经陷入自我怀疑,但又幸运地在占老师、钱老师和官老师的支持与帮助下重拾信心,继续攻关。我深刻认识到科研工作需要严谨求真、精益求精,大到科学问题的把握,小到汇报时的抑扬顿挫,只有经过无数次推敲打磨才能更好呈现,快速成长。
张桐
年级专业:2021级 药学专业
研究经历:曦源项目学生
毕业中学:山东省烟台第一中学
很荣幸能参加本次国自然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其于我而言是一次十分难忘且充满收获的学习经历。一方面,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科研学习中严谨性和逻辑思维的重要性,也在与各位前辈老师的交流过程中,对于生物技术药物领域研究有了更多的认识和思考;另一方面,申请过程也极大地锻炼了我自身的抗压能力、计划能力。此次经历是一个深入了解科研生活的窗口,更是一次自我提升完善之旅,它促使着我不断探索,在科研学习中继续努力!
编辑、审核:大可
版权声明:本文由“TOP大学来了”综合自“复旦大学教务处”,文章转摘只为学术传播,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