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74岁张爱玲在美国病逝。
因为身边没有人,她的遗体直到一周后才被人发现,差点腐化成枯骨。
因此,有人嘲讽说道。
张爱玲这个卖国贼,死了一个星期才被人发现,真是报应。
结果立马有人反驳说道,是的,不像老舍,第二天就被人发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爱玲为什么要选择出走,因为她生前写了很多回忆录,这些答案其实并不难寻找。
1950年,在上海文化局局长夏衍的安排下,张爱玲参加了第一届文代。
在会场,张爱玲傻眼了。
她发现除了自己穿着一身旗袍外,其他人都是清一色的灰蓝中山装。
对此,她沉默不语,也婉拒夏衍安排她下乡接受劳动教育的安排。
在和学生张子静的聊天中,张爱玲这样说道。
如果连穿衣服都要统一,这怎么能行呢?
最终,张爱玲在1952年选择出走香港,紧接着又在1955年前往美国旅居。
在美国,张爱玲第一个找的人就是胡适,她期望胡适能够为她指一条可走的道路。
结果胡适自顾不暇,只能建议张爱玲暂住难民营,再从长计议。
后来,张爱玲结识了65岁的剧作家赖雅,并且在1956年闪婚。
就此,靠着这段婚姻,张爱玲稳住了脚步。
只不过,好景不长,赖雅便因为中风瘫痪,成为了张爱玲的累赘。
但是对于丈夫,张爱玲没有选择抛弃,而是拼命挣钱养家。
1967年,赖雅去世,张爱玲又变成了孤身一人,自此一直到1995年去世。
在美国旅居的40多年里,张爱玲积攒了超过270万美元的财富。
后来,她在遗嘱中把这些财富,都赠送给了闺蜜炎樱。
并且立下遗言,去世后不留骨灰,骨灰洒向大海深处。
而反观当年对张爱玲颇为照顾的夏衍,他在往后的岁月里虽然遭受大难,依旧惋惜的说道。
我很欣赏张爱玲的作品,也希望她那时候没有选择出走。
可是如果张爱玲真的留下来,她会遭遇怎样的命运故事呢?
或许女作家苏青的故事,就是张爱玲的结局。
今天,当我们再次谈起这些历史。
年轻人未曾听闻,老年人不敢去说,甚至还有一些遗留下来的坏心肠,拼命否定这段伤痕。
历史如果被掩盖,谁也不知道,未来是否会重蹈覆辙。
国学大师季羡林,也曾经历这样的磨难。
他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写成了《牛棚杂忆》。
在书中,他这样悲泣,我们这些学术权威,都成为了不能说话的废物。
殴打我们,不仅不是犯罪,反而是无上的光荣。
借此机会,向大家推荐季羡林的《牛棚杂忆》,有兴趣的不妨去了解一些真正的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