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主流教育都在提倡“鼓励教育”,但为人父母的都知道,批评这件事情往往是避免不了的。

但摆在面前的问题是即便是我们批评了孩子,很多时候也很难奏效,甚至不少孩子还会出现“疲沓”的情况,左耳进右耳出都算是好的, 顶着干、反着干的情况也一点不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我们肯定是要批评孩子的,但同时又面临说了也白说的问题,那该怎么办呢?

是提高批评的音量呢,还是加强道理、观念的灌输,亦或者配合惩戒甚至是体罚呢?

关于这个问题的解决,我这里有如下几点建议:

1、牢记为什么要批评

批评的本质其实就是指我们要指出孩子的错误、不足,其出发点通常是好的,但在实践中,很多家长一旦“出发”之后,就信马由缰了、恣意妄为了。

当然,细说起来很多家长也可能会觉得委屈,比如初始自己还秉持着良好的态度跟孩子进行交流,但孩子并没有很好地配合,甚至还心不在焉、句句辩驳,于是家长越说声音越大,越说越火,直接把“出发点”给丢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情况很常见,作为家长一定要牢记最初自己批评的目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了主动或者是被动的观点、观念偏离时,要及时做出调节。

例如我随便说,当我们决定要批评孩子“总是拖拉”的时候,那我们就一定要始终聚焦“拖拉”这个问题,而不是说着说着又去说其他方面的不足。

除非你的情绪控制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等都很强,否则即便是真想说也别说,先憋着,因为这个时候你其实很可能根本就没准备好更具有说服力的说辞。

2、情感控制

大多数家长也许会不知道自己要怎么说孩子一定会听得进去,但一定都知道自己怎么说自己的孩子一定听不进去!

因为有些话一旦说了出口,会让孩子产生激烈的情绪波动,或者愤怒、或者委屈、或者羞耻、又或者是警惕等等,这些情感的出现会严重影响他们对我们所说内容的理性思考,极易产生抵触心理,直接导致他们理解不了或者拒绝理解我们的所说。

过往无数次教训已经告诫我们了哪些事情不能做、哪些话不能说,我们得往心里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只要我们能刻意避免去做、去说这些事情或这些话,那就会极大提高我们的批评、沟通效果。

我们一定要注意的是,我们的目的或者说“出发点”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为了解决孩子,他们的情感应该被我们积极调动起来去解决问题,而不是用来防御我们的责难、告诫、否定。

通常来说,家长的情感控制水平会直接决定孩子的情感控制,说白了就是我们得先能控制自己,否则何谈控制住孩子的情感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好比很多辅导孩子暴跳如雷的家长,你的目的是什么?

很显然,你的出发点应该是为了让孩子学懂、学会以及掌握一些更好的学习方法、养成一些更好的学习习惯等,说白了就是要去解决问题,但最终愤怒了,甭管你有什么理由,从结果来看,你其实都是在去解决孩子,然后事情就发展成了家长的发泄。

3、建立信任

孩子对父母的信任初期更多会是“无条件信任”,即甭管父母说的对与错,孩子基于对父母本身的信任使得他们相信父母说的任何话,即便是有些话是错误的,他们也会更愿意相信父母说的是对的。

这种情况多出现于孩子比较小的时候。

而当孩子大了之后,父母再想要求孩子无条件信任自己已经不可能了,甚至更多家长还得面对孩子完全不信任自己的危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情况下要批评孩子就得做到让孩子信任我们的确具备能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可以想象一下,现在一位我们不认可的甚至还很烦的领导要批评我们了,他要怎么做才能让我们有哪怕一丝丝兴趣听下去呢?

最简单的也是最基础的一点就是不能“老生常谈”,不能没等他说几句我们就能自动补上后面他想要说的——我们在面对孩子的时候亦是如此,如果我们不能做到给孩子提供更新颖、更具有说服力的观点、建议的时候,那就不要急于去批评孩子,而是先去做功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孩子都不信我们能给出超出他们现有认知的观点、建议,甚至早就猜到我们会有怎样的说辞、表现,那这样批评一定是失败的。

4、形成闭环

别把愤青、键盘侠那套带到孩子的教育中来,我们批评孩子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所以一定要有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建议,不能只是指出问题以及强调问题的危害性。

而尤为重要的还有后续的跟踪、反馈。

诸如“我都说过多少次了”“这个问题都出现多少回了”等问题,其实都跟缺少后续跟踪、反馈有很大的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况且在现实中孩子身上的很多错误、不足改进起来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真的改好不但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还需要做很多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充满了很多的阻力,所以只是依靠孩子自己去解决极有可能导致孩子中途就放弃了。

所以家长不能只是批评完、讲完就完事儿,这其实更多只是一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