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整理自张鹏飞老师在渡过北京之家周末沙龙的主题讲座

躯体化的生理基础

所谓躯体化症状,是指抑郁、双相、焦虑、强迫等精神疾病患者,因精神问题问题自身导致的身体症状,头疼、拉肚子、吃不下饭、暴饮暴食、身体酸痛、失眠或嗜睡,这些都属于躯体症状。

躯体化同时也是判断是否存在抑郁症的重要诊断标准之一。

从生理基础来看,躯体症状源于植物神经的异常反应。植物神经是神经系统中负责调整内脏活动的神经,人的心脑血管、消化、代谢、内分泌系统,都受到到植物神经的调控。

植物神经又氛围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关系,在医学生被称作“拮抗”,交感神经活跃,则副交感神经不活跃;副交感神经活跃时,则交感神经不活跃。

总体而言,副交感神经保证人放松时身体系统的稳定,人在没有严重刺激的是偶,心跳缓慢而稳定,呼吸平和,这是副交感神经的作用;交感神经负责调控人应激时的状态,人在遇到刺激,精神紧张时,交感神经变得活跃,于是心跳加速,呼吸急促,肠胃快速蠕动(可能就表现为“拉肚子”)。在特别紧张的情况下,甚至会失去意识昏厥。

正常人也会有躯体反应,但是在引起刺激的事件过去后,随着情绪的平复症状也会平息。 比如,很多伙伴在考试前会很紧张,一晚上睡不着觉,早商忽然闹肚子,而当考试过去了之后肚子就不疼了,睡眠也正常了。

但是,即使没有特别的事件或刺激,交感神经依旧被异常调动,导致身体持续不断地不适,这就是“躯体化”。

躯体化的心理根源

作为一名精神分析取向的咨询师,我从精神分析流派的视角,解读躯体化的心里根源, 事实上“躯体化”这个概念自身就源于精神分析流派,而精神分析流派的鼻祖弗洛伊德,最早的心理治疗实践,也是从帮助患者改善癔症,躯体化就是癔症的主要症状之一。

精神分析流派认为躯体化症状的根源是, 没有被处理的焦虑,和神经活动绑定在了一起。 弗洛伊德认为,当精神冲突和混进乱被压抑到意识底层,总会有一些途径返回身体,这就是躯体化。

有的青少年表示,自己听到嘈杂的声音就会不由自主地身体不适。他们很可能在幼年时,经常被父母大声地要求、指责;或者父母也对嘈杂的声音感到极为不适,很容易应激,影响到孩子。等到他们成长到青少年阶段,一旦听到嘈杂的声音,即使与自己完全无关,也会不由自主地认为自己在被要求、被指责。

有不少青少年在焦虑的情况下很喜欢啃手指头,不然就非常难受。弗洛伊德提出,人在婴儿阶段心理成长会经历一个“口欲期”,惯于用口和舌来探索外界,与外界建立练习,获得对生活的掌控感。 抑郁青少年虽然早已脱离了这个阶段,但是在失控的情况下,仍然会用最熟悉、最原始的方式,来处理焦虑。

之所以用啃手来缓解焦虑,一个重要的因素可能是,青少年在婴儿阶段“口欲期”未能获得应有的关注和爱,因此在焦虑紧张时会重新“退行”到婴儿阶段,来获得安全感。

很多其他的强迫性行为,比如洗手,也都是相似的原因,都是希望通过能掌控的简单行为,来处理难以面对的焦虑。

躯体化有时候也是对人精神世界的支持。 面对不明所以的精神痛苦,如果将它转化为具体的身体痛苦,并与现实中难以承受的压力隔开,确实会好手一些。

例如,孩子在考试前肚子疼,当孩子肚子疼的时候,至少可以在一段时间里不用去想他们极为恐惧的考试,从而稍稍有助于缓解心境。

如何应对躯体化

很多患者曾因为上述问题去医院检查,但却查不出任何异常,这是躯体化的典型表现,所以躯体症状很难直接对症下药地治疗。

面对青少年躯体症状,家长首先要予以重视,意识到这是一个问题,要看到、接纳躯体症状背后反映的内心痛苦。

更重要的是,家长不要反复地盯着孩子的症状不放。这种行为第一次出现时,可能并不那么严重,而一旦被家长强行制止,反而会强化这种反射。

从潜意识的层面看。 ,躯体症状的一个来源是孩子父母对他们的过度要求、控制产生的焦虑。 当父母对青少年的躯体症状产生强烈反应,孩子感觉到这是一种他们反过来控制父母行为的方式,也可以让他们获得父母的 关注。

而这种关注是他们所希望得到的——哪怕是批评指责也好过没有任何的关注,只有做一些让父母着急的事,才能让父母意识到自己的存在。

这个过程是是从无意识的神经反射开始的,当孩子因为躯体症状而得到关注, 一旦遇到这样的情境,就会不由自主地出现躯体症状。

编辑整理:瑞宽

作者简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鹏飞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师,亲子心理专栏作者,撰写亲子亲子心理主题文章总计20万字

参与北京市回龙观医院孕婴幼心理健康中心项目和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检察院委托心理服务工作

扫描下图二维码可预约张鹏飞老师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