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969年6月3日,许光达逝世,至今已有了五十多年了。

在七十周年的阅兵仪式上,我国的装甲部队整齐划一的踏过天安门广场,我们真的要感谢曾经的那位"中国装甲兵之父",是他让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的求学生涯丰富多彩

1908年11月19日,许光达出生于一个贫苦农家,在他之上还有四个孩子,他自小便展现了刻苦,勤奋以及其聪慧的天资。凭借其自身的刻苦努力,使他不管处在哪个学习的阶段都能保持优异的成绩。1921年的秋天,许光达考入了长沙师范学校,并且他积极地参加了众多爱国学生运动。

在他的学生时期,他还展现了超乎常人的坚韧品格,并且能够灵活运用所学习到的知识。1926年,许光达受中共党组织派遣,进入了黄埔军校的炮兵科就读。在一次的比试中许光达所在学员队被要求展示所学到的背刺,入学不久的许光达挑选身形经验远在自己之上的冯岳峰作对手。面对如此的强敌,似乎所有人都不看好他,获胜的过程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么容易,面对体格经验远超自己的对手,他一次次被击倒、一次次爬起来,以超乎常人的耐性与出色的反应力在几次失败后快速找出了对手的弱点。

令人感到巧合的是,在1927年10月三河坝战斗中,时任代理连长许光达与时任国民党军连长的冯岳峰再次对刺,不是在学院中的擂台上,他没有给对手任何机会,时间的积淀将他打磨的更加锋利,吸取了之前比赛的经验,一枪将其刺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普通的学生到老师,再到"中国的装甲之父"

许光达不仅是一位优秀的学生,他同样善于办学治校。他这一生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在抗日战争中,他先后出任抗日军政大学的各个职务,在抗日军政大学中他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干部。建国之后他又组建了许多个战车学校和装甲兵学院,并先后兼任校长、院长等的职务。他所提出的提出"勇敢顽强的战斗作风;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虚心钻研的学习作风;正规踏实的技术作风",他所提出的这些观点最终成为了装甲兵院校办学方针和血脉传承,为我国的国防事业提供了众多的优秀人才和国家的军事事业的骨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光达善于建军治军,国家也放心的将组建装甲兵这一任务交给了他。而他同样的不负重托,出色的完成了自己的任务。许光达也因此成为了成为中国的"装甲兵之父"。在任期间的许光达,坚持不懈、呕心沥血、每天都工作到很晚,领导大家一起组建了装甲兵的各个所必须的职能部门,反复对众人强调"没有技术就没有装甲部队"。同时,他在进行政治工作的同时将他们与技术工作、军事训练与实战相结合,通过他的不懈努力终于创建了我国的一支铁甲雄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的一生始终与党在一起

许光达与中国共产党的缘分似乎是很多年前早就定下来的。在多年之前,那时年仅17岁的他便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9月他快速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在此后的人生中他以一种近乎决绝的态度践行着作为共产党员的义务,展现着作为一名共产党人的骄傲。

1926年春,许光达以考入黄埔军校学习。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了令国内外都未知震惊的"四一二"政变,在全国范围内大肆的搜捕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黄埔军校也在其中之列。面对此等危险混乱的环境,许光达不为所动,坚定的维护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经过几十天的斗争,许光达踏上了寻找党组织的路途。许光达在全国各地内辗转,躲避国民党的大肆围捕,历尽艰辛,从不言弃。

许光达在自己的一生中一颗真心始终全心全意向着党,始终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始终为建设更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而不懈奋斗。1969年6月3日许光达悄然离世。

后来,人们在清理他的遗物时,他们发现了一本被汗渍浸透的党章。在许光达的藏书中,一部《毛泽东选集》的扉页上,他写下了这样的诗句:"百战沙场驱虎豹,万苦千辛胆未寒。"和"只为人民谋解放,粉身碎骨若等闲。"这样的诗句也使人震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他是我军的开国将领,他是黄埔军校的优秀学子,他是留学苏联的高级知识分子,他是我军首次授衔时被授予大将的人,他也是上书主动要求降衔的我军灿若星辰的开国将领中的普通的一员。

毛主席这样评价许光达:"五百年前,大将徐达,二度平西,智勇冠中州;五百年后,大将许光达,几番让衔,英明天下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