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兰州晚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基层医疗机构开展社区便民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社区医院中医药服务深受群众欢迎

人民健康是现代化最重要的指标,是幸福生活的基础。近年来,兰州市通过加大医疗资源投入和布局优化,建立起以公立医院为主体、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互联网+医疗健康为支撑的立体化服务体系,实现了从基层到专科、从线下到线上的全方位覆盖,让健康服务真正触手可及,不仅有效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的矛盾,更大幅度提高了群众就医的便捷度和满意度。

1 医疗资源 全省前列

“这里的医疗生活条件用三个字形容就是‘高、大、上’,以后在这里养老,踏实了。”58岁的昂格是甘南州护理长险退休职工,9月9日上午,在参观完兰州市中医医院医养结合中心后,他由衷地感慨。

近年来,我市加快推进项目实施,助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10月25日,总投资6.05亿元的兰州市口腔医院新院区投入试运营。2023年12月26日,我市最大的医养结合民生项目——兰州市中医医院新院区投入运营。2024年9月28日,总投资14.15亿元、建筑面积11.7万平方米的兰州市妇幼保健院异地新建项目也竣工试运营。

截至2020年,我市“十三五”卫生和计生事业发展规划主要目标与任务已经基本完成,综合医改及公立医院改革稳步推进,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显著提高,人民健康状况持续改善,主要健康指标和人口发展指标处于全省前列。

“十三五”时期,我市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提高,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上优于国家平均水平,人口年均自然增长率为3.47‰。依托信息技术和优质医疗资源,建设心电、影像、病理等远程会诊中心,实现城乡共享,我市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明显增强,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和满意度大幅度提升。截至2023年底,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279个,卫生人员5.6454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6958万人、注册护士2.3572万人,全市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数2540.36万人次,人均医疗资源配置位居全省前列。

2 人才强卫 刚柔并济

近日,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胸外科迎来了一场医疗技术的精彩展现,在国内知名胸外科专家、上海市胸科医院李文涛教授的带领下,该科成功为两位高龄女性肺癌患者实施了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作为兰州市“柔性引进”人才,李文涛教授长期关注并支持兰州市胸外科技术的发展,他的专业指导和宝贵建议,使我市胸外科技术发展获益匪浅。

“人才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我们实施‘三个一批’人才强卫策略,刚柔并济引才引智,靶向发力育才树才,推动人才建设高端化、专业化、梯队化。”市卫生健康委主任席应奇介绍,到2025年,我市面向全国“刚性引进”500名左右急需紧缺专业的高层次人才和实用型人才,“柔性引进”100名国内知名医学专家。通过兼职、会诊、带教、科研攻关和技术合作等方式,带动医院相关学科发展;积极做好本土人才培养,选拔500名中青年优秀骨干到国内外进修学习,及时学习最新先进医疗技术;每年选派5名市属公立医院医疗卫生人才参加省、市出国进修项目,选派100名医疗卫生人才到省内医疗机构进修,50名医疗卫生人才到省外医疗机构进修;培养储备100名学科带头人后备人才。每年开展孕产妇及儿童健康管理培训、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培训、中医药适宜技术师资培训、卫生健康监督执法能力提升培训、医疗卫生行业各专业技能培训等20个项目、20个班次。

同时,我市着力加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重点培育和扶持重症感染、肿瘤、精神卫生、心脑疾病、肝胆胰疾病、妇儿疾病、眼科口腔疾病、老年疾病等防治优势特色专病群,分三年支持建设重点学科70个,推动市二院感染性疾病科和市一院眼科、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等优势专科创建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创建省级重点学科10个。

3 中医治疗 一“步”到家

“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针灸、拔罐、推拿服务,费用还能报销,真是一‘步’到家了。”9月26日上午,在临夏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住绣河沿的褚大爷对这里的中医特色服务赞不绝口。这得益于我市在基层医疗机构开展的社区中医药日间诊疗服务,适用10项中医适宜技术的风湿性关节炎、颈椎病、脑梗塞恢复期等6个病种,作为中医药日间诊疗项目,明确支付标准和支付限额,深受群众好评。

《兰州市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实现“一般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目前,全市100%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开展6类10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100%的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能开展4类6项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2023年累计服务54.9万人次。同时,加快推进中医药“医康养”进社区工作,实施旗舰中医馆项目建设。优化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围绕儿童、老人、慢病管理等提升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能力,65岁以上老年人和0-36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率分别达到76%、86%。

2023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7.94万亩(其中标准化种植面积7万亩),产量达到4.57万吨;全市共有规模以上现代中药制造企业10户,实现工业总产值24.73亿元,同比增长12.94%;1-11月全市中药材及中成药出口额共计18249万元,其中中药材出口7049万元,中成药出口11200万元,省上下达我市中医药产业链产值目标任务27亿元已经顺利完成。

4 医保服务 便捷高效

减轻群众就医用药负担,是推动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之一。近年来,我市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让群众获得更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为进一步减轻参保人住院就医负担,我市对职工及城乡居民住院报销政策进行大幅度调整。一是降低住院起付标准。自2023年5月1日起,降低住院起付标准,职工医保住院起付标准三级甲等医院由1400元下调至1000元;三级乙等医院由1000元下调至600元。居民医保住院起付标准三级甲等医院由2400元下调至1400元,三级乙等医院由1000元下调至600元。二是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年度最高支付限额标准,由5万元上调为8万元。预计全年为参保群众减轻医疗费用负担约1.7亿元。

为打通医保全流程便民服务,我市切实提高医保电子凭证激活率。当前电子凭证激活228.97万人,激活率为67.13%。同时,开通医保服务热线0931-2912393智能语音客服系统,实现医保政策咨询服务“24小时不打烊”。为了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一站式”的医保服务,我市积极拓展基层服务事项下沉广度及深度,明确下放乡镇(街道)20项、村(社区)13项的经办服务事项清单,在第一、二批建成的22家医保服务工作站点基础上,按照“五有一能”(即有场所、有人员、有制度、有网络、有设备、能办事)的建设要求,将符合条件的118个乡镇(街道)及513个社区纳入兰州市医保服务工作站、点,在全市范围内建成631家功能齐全、设施先进、服务优质、办事便捷、群众认可的医保经办服务点,用医保服务圈出群众的“幸福圈”。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田小东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