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人民军队有一个奇特的历史现象,就是三野(华野)的将领离开粟裕以后,作战能力就不是巅峰状态了,三野28军后续发起金门战役以及三野宋时轮率第9兵团与美军作战,从军事角度出发,指挥水平和粟裕存在差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四野(东野)将领在离开林总以后,照样打得很好。韩先楚的解放海南岛,邓华在朝鲜战争的表现,都属于独当一面的一流军事指挥水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凡事都有因果,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和粟裕、林总的指挥风格有关,他们对将领能力要求各有不同。

一、三野打仗要的是将领的执行力

三野的司令员是陈毅元帅,但实际执行军事指挥的是粟裕大将,粟裕有两大法宝:

一是三野的测绘功底非常强。早在新四军时期,还是新四军第一师师长的粟裕就非常重视地图测绘,一个师就成立了一个地图测绘队,这是我军师一级的,第一支测绘队,这个富有远见的举动,让粟裕的第一师成为新四军战斗力最强的师。其后,地图绘制工作,可以说贯穿了三野作战史,中原战场粟裕地形之熟悉,远远非林总在东北的熟悉程度能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是粟裕有独立的情报体系。三野在南京和上海的独设有军事情报网,收集了大批有价值的军事情报,此外,三野的电讯侦查技术也非常先进,经常能截获敌人的重要情报,比如在围攻张灵甫的时候,三野(当时称华野)的电讯技术部门就监听到李天霞不太愿意听汤恩伯的命令,汤恩伯没好气地回复,以大局为重,但李天霞还是决定逃,获取的这个情报对于我军歼灭张灵甫非常重要。

有地图,又有情报,再加上粟裕敏锐的战场感知能力。因此,粟裕打仗计算极其精确,战术布置非常详细,粟裕只需要执行力很强的将领,执行他的命令就可以,根本不需要下属思考太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四野打仗要的是将领的爆发力

林总打仗虽然也精于算计,但他对将领的执行力要求不如粟裕那么高,他更要求底下将领的爆发力。在林总的带领下,四野打仗经常以精兵强将为突破口,能否控制住战场态势,很考验精兵强将独当一面的临场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辽沈战役,如果塔山失守,真的非常危险,而且当时国民党势在必得塔山。电影《大决战-辽沈战役》中有一个经典镜头,会让很多网友感受到战争的无情,就是林总在围攻锦州的时候,对程子华说:“我不要伤亡数字,我只要塔山。”这简单一句话的背后,其实就考验了程子华的爆发力,虽然敌人潮水般的攻击,但他应该而且必须要撑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廖耀湘被《亮剑》中的丁伟嘲笑:我一个师横扫他廖耀湘一个军。这句话的历史原型就是黄永胜的6纵长驱直进大虎山,下辖的16师就堵死了廖耀湘的交通要道,廖耀湘怎么打都打不过。但换个角度想想,一个师对抗廖耀湘一个军,这应该不是军事常态,绝对有一些军事冒险的举动在里面。如若黄永胜的战场爆发力稍微弱一点,廖耀湘就可能逃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面,林总干脆颁布此生最简单的一条军事命令:“各纵队不必找师,师不必找团,团不必找营,大家找廖耀湘就行。”让各部队的爆发力彻底爆发,各凭本事打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的来说,林总和粟裕不同的指挥理念,也带出不一样的下属,让每支野战军的作战方式也不同,这没有优劣之分,他们都是人民军队的优秀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