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飞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汤飞凡

新中国成立的当月,具体是1949年10月3日,在察哈尔省接近省会张家口的康保县察汉崩崩村出现一例肺鼠疫患者死亡。数日后呈现出流行趋势,染病者快则一天、慢则三至五天即死亡,有时1天就死亡6人,至10月19日、察汉崩崩村共死亡36人。

察汉崩崩村鼠疫发生后,当地居民非常恐慌慌,四散逃亡,鼠疫遂蔓延至康保县直至张家口市东南一带。10月26日,疫情侵入张家口市。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遇到的第一次疫病,且病源地距离首都北京仅仅300公里左右,这对新中国的疾病防控首次提出挑战。

10月27日,中央得到报告后,主席指示总理连夜召开政务院紧急会议。会议决定组成中央防疫委员会,由政务院副总理董必武任主任委员,自10月28日开始采取紧急措施:

  • 一、严密封锁交通。聂荣臻负责,责成华北人民政府、华北军区调动部队,在张家口与北京之间建立三道封锁线。二、加强疫区的防疫防治力量,紧急调动医疗、防疫队伍和药品赶赴疫区。
    三、紧急下拨防疫经费。
    四、责成卫生部赶制宣传品,利用报纸、广播电台和电影广泛宣传科学防疫,反对迷信活动。在城乡普遍放映电影《预防鼠疫》。一、严密封锁交通。聂荣臻负责,责成华北人民政府、华北军区调动部队,在张家口与北京之间建立三道封锁线。二、加强疫区的防疫防治力量,紧急调动医疗、防疫队伍和药品赶赴疫区。
    三、紧急下拨防疫经费。
    四、责成卫生部赶制宣传品,利用报纸、广播电台和电影广泛宣传科学防疫,反对迷信活动。在城乡普遍放映电影《预防鼠疫》。一、严密封锁交通。聂荣臻负责,责成华北人民政府、华北军区调动部队,在张家口与北京之间建立三道封锁线。二、加强疫区的防疫防治力量,紧急调动医疗、防疫队伍和药品赶赴疫区。
    三、紧急下拨防疫经费。
    四、责成卫生部赶制宣传品,利用报纸、广播电台和电影广泛宣传科学防疫,反对迷信活动。在城乡普遍放映电影《预防鼠疫》。一、严密封锁交通。聂荣臻负责,责成华北人民政府、华北军区调动部队,在张家口与北京之间建立三道封锁线。二、加强疫区的防疫防治力量,紧急调动医疗、防疫队伍和药品赶赴疫区。
    三、紧急下拨防疫经费。
    四、责成卫生部赶制宣传品,利用报纸、广播电台和电影广泛宣传科学防疫,反对迷信活动。在城乡普遍放映电影《预防鼠疫》。一、严密封锁交通。聂荣臻负责,责成华北人民政府、华北军区调动部队,在张家口与北京之间建立三道封锁线。
    二、加强疫区的防疫防治力量,紧急调动医疗、防疫队伍和药品赶赴疫区。
    三、紧急下拨防疫经费。
    四、责成卫生部赶制宣传品,利用报纸、广播电台和电影广泛宣传科学防疫,反对迷信活动。在城乡普遍放映电影《预防鼠疫》。

基于刚成立的新中国,防疫力量、药品、资金无不缺乏,28日,主席给苏共斯大林发电报求助。但远水解不了近渴,且隔离措施只能阻挡疫情的传播,扑灭疫情必须要靠疫苗。

卫生部党组书记贺诚向天坛防疫处(原中央防疫处)处长汤飞凡下达了任务,要求尽快生产出100万人份的鼠疫疫苗。在当时,我国只有长春卫生实验所在日本专家的传授下生产过鼠疫疫苗,原中央防疫处(北洋政府于1919年3月在北京成立,现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的前身)虽然也生产过,但没有完整的经验。

时任民国中央防疫处主任的汤飞凡(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任民国中央防疫处主任的汤飞凡(右)
抗战时期,中央防疫处迁至昆明汤飞凡(前排右三)和同事们合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抗战时期,中央防疫处迁至昆明汤飞凡(前排右三)和同事们合影

汤飞凡提出先赶制鼠疫死疫苗的意见,被贺诚表否决。理由是:虽然死疫苗用在人身上比较保险,但因为生产死疫苗用的是鼠疫强毒菌,万一泄漏,北京就将可能成为疫区,因此一定要生产无毒鼠疫菌苗(减毒活疫苗)。

生产出适合中国人体质的鼠疫活疫苗,对于天坛防疫处来说担子相当沉重,但汤飞凡勇敢地接受了任务。

汤飞凡,幼名瑞昭,1897年7月23日出生于湖南醴陵汤家坪,1921年从湘雅医学院(从师颜福庆)毕业后,曾先后到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英国国立医学院研究所学习进修;1937年回国后,被任命为中央防疫处处长。

新中国建立前夕,尽管时任蒋介石政府内政部长的何键(下令杀害杨开慧的湖南军阀)是汤飞凡的岳父,但他在关键时刻,还是放弃了移居美国的计划,决定留了下来。

接到卫生部的指令后,由于任务紧急,按常规程序将恐赶不上防疫需求,汤飞凡决定试验与生产同时进行,他让菌苗室主任陈正仁负责疫苗生产,自己和刘隽湘一起亲自做试验。

实验过程中,每一刻都充满危险。但汤飞凡每天都以饱满的精神走进实验室,然后笑容满面地走出实验室。这是因为他的实验顺利。还能有什么比用自己一技之长为新中国服务更令人开怀的呢?

根据实验结果,天坛防疫处生产的疫苗对每个人只需注射两针,第一针打0.5毫升,第二针打1.0毫升,即可达到满意的免疫效果。在注射的次数和剂量上都比苏联的疫苗要少。到11月中旬时,天坛防疫处共生产出鼠疫无毒活疫苗900万人份,是中央防疫委员会下达任务的9倍。到了12月初,中央防疫委员会宣布察哈尔省鼠疫已被彻底扑灭。

做实验中的汤飞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做实验中的汤飞凡
1955年,汤飞凡(中)介绍分离培养出的沙眼衣原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5年,汤飞凡(中)介绍分离培养出的沙眼衣原体

从10月27日接到察哈尔省的疫情报告到12月初宣布彻底扑灭,仅用了一个月零几天,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防疫第一战就这样取得了圆满胜利。整个鼠疫中死亡共75人,与旧社会动辄数万人的死亡数字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这连新中国的对手们也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奇迹!

在这个奇迹的背后,就是汤飞凡等人冒着生命危险所做出的贡献。1949年11月12日,卫生部部长李德全(冯玉祥之妻)为天坛防疫处汤飞凡、刘隽湘、陈正仁等14名生产鼠疫疫苗的优秀工作者颁奖。

在那场战役中,汤飞凡留下了以身试药的规矩。此后,每研制出一个疫苗新品种,在进入临床研究之前,都要首先在研制者自己身上试验。1956年8月10日,汤飞凡成功分离出全世界第一株沙眼病原体TE8后,命助手将病原体注射到自己眼里的。很快,他的眼睛就肿如核桃,病毒开始起效!

为收集最权威的研究成果,他在患病后的整整40天里,他拒绝接受任何治疗,拖着病体研究。用自己的健康和生命来收集实验数据,这不就是为事业而献身的高贵精神吗?

汤飞凡先生一生从事微生物学、病毒学和免疫学的研究,是著名微生物学家、病毒学家,沙眼衣原体的发现人之一,被称为"中国病原体之父"(中国疫苗之父)。

遗憾的是,在“拔白旗”的运动中,他因遭到不公平对待而不堪受辱,于1958年9月30日自缢身亡。此去半个多世纪,如去向汤先生叩安,愿先生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