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难想象,蟑螂其实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昆虫之一,它们的历史已经超过3亿年,曾经和恐龙共存于同一个时代。如今恐龙已经灭绝,但蟑螂却几乎遍布于全球每个角落,是世界上最难治理的生物之一。
时至今日,除蟑螂已经成为城市中一个重要的生意。我们随处可见的奶茶店、餐厅、酒店以及居家生活的各种场所,大部分都需要定期进行蟑螂消杀。过去20多年,舒晓明的公司提供的正是这样的服务,最高峰时期,团队30多个人靠着灭蟑螂等各种害虫能创造200多万元的营业额。
2016年,他的公司还成为G20峰会病媒生物防制服务供应商,专门提供病媒生物防制保障。也正是这一年,他发现团队研发的蟑螂药仅单品就在天猫上年销超过1亿元,而当时的电商团队只有19个人。舒晓明干脆砍掉了服务团队,将所有精力放到了生物防治产品的研发和销售上。
如今,他的公司稳定年销超1亿元,研发出的各种生物防治产品不仅用到了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等各大餐饮门店里,也征服了可口可乐、汇源等各大饮料制造厂,成了众多知名企业的集团供应商。
做低门槛的生意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在舒晓明身上展现地淋漓尽致。
上大学的时候,别人还在享受美好的学生生活,舒晓明已经开始到处打工养活自己。他送过快递、当过酒店服务员、也在学校食堂做过帮工,最多的时候一个月赚900元。
2003年,舒晓明大学毕业,这一年他决定创业,到处打工的经历让他意识到创业才有可能真正改变生活。
当时互联网已经慢慢普及开来,他上网研究创业的方向,发现国外的虫害控制业务已经非常完善,但国内的虫害控制主要还是由辖区的防疫站或者是消毒站提供服务,整个杭州的民营除虫公司不超过5家。
在他看来,“西方发达国家就像一面镜子,如果这个行业在西方发展得不错,以后一定也会在中国发展起来”。更重要的是,虫害控制是一个服务行业,进入门槛低,而他手里的积蓄不过几千元,很难做别的行业。
舒晓明
公司刚成立的时候,他设定的业务范围是蟑螂消杀,瞄准那些有一定知名度的百年老字号或者一定规模的餐饮店,“一般这种地方对品控和卫生的要求更高”。
当时整个公司只有他和老婆两个人。他们白天跑客户,如果遇见有意向的客户,晚上做方案报价,第二天再给对方送过去。如果客户对方案满意,他们会免费给对方提供一个到两个星期的服务。
舒晓明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就拿下了第一个客户——一个老字号的饭店。之前,国内灭蟑螂的方式多是采用药剂喷洒,如果灭蟑螂的地点是在酒店后厨,喷药之前还需要先把调料、餐具全部收起来。这个过程费时费力,而且效果也未必理想。
他选择用一种装在注射器里的啫喱状产品,消杀蟑螂的时候,不用提前把厨房里的餐具、调料全部收起来,只需要查找到蟑螂的活动区域,在区域里轻轻地点上一颗米粒大小的药物,将蟑螂引诱过来,第二天蟑螂就会死掉。
起初,舒晓明承诺给饭店两周的试用时间,但试用完第二天,饭店就打电话要签约,“第二天饭店发现厨房里有大量的死蟑螂,效果超乎他们的想象,并且一个月只需要花500元,每周消杀一次,费用他们也能接受”。
之后几个月,舒晓明断断续续接了很多个这样的小客户,业务逐渐有了起色。
从提供服务到提供产品
创业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舒晓明和老婆两个人白天骑着电动车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晚上等到客户打烊后,再去后厨等地做消杀工作,经常回到家已经是半夜。
但努力也换来了收获。2003年底,舒晓明迎来了第一个大客户,公司办公地点对面一个刚刚开业的酒店。酒店的采购非常有经验,在招标的过程中问舒晓明“用的是什么药品?生产厂家有哪些资质?进口药品是否有海关的报关单?有哪些客户在用你们的服务?能否去你们消杀过的现场看看?”
舒晓明一一回答,还带着酒店采购去看了清理过的现场。在这个客户试用了两周后,舒晓明拿下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大订单,订单的金额是一年26000元。
业务慢慢好了起来。舒晓明还做了一个网站,除了在线下跑客户,他经常在线上推广网站,在互联网平台上群发信息,“当时还没有互联网云的概念,购买网络存储空间的费用也非常昂贵,大部分网站每天只能免费发三条信息,第四条可能就需要收费了”。
2004年11月的一天,舒晓明突然发现有一个网站不仅可以免费发布信息,而且数量也不受限制。他特别激动,就在这个网站上发信息推广自己的服务,后来他才知道那个网站叫做淘宝网。
那会舒晓明的公司还是一个纯粹的服务型公司,在互联网上只推广服务。2005年,舒晓明在提供服务的时候发现,市面上大部分酒店和餐厅里使用的灭蝇灯都是电击式,利用高压把虫子击碎,虫子被击碎时,会发出撕裂的声音,产生瞬间的电火花,不仅不卫生,容易吓到客户,还会产生一定的安全隐患。
他带着团队研究了一款粘捕式灭蝇灯,在灯具里放一张粘纸,用灯光把虫子吸引过来,虫子飞过来之后会粘在纸上面,只需要定期更换粘纸就行,这样卫生、声音和安全隐患全部解决了。
从这时候开始,舒晓明开始转变思路,在提供服务的同时开始销售驱虫产品,并在淘宝网上开了一家店铺。
大型餐厅、酒店客户开发的差不多了之后,舒晓明又把目光放到了大型工厂上,拿下了不少工厂的订单。在上门服务的过程中,他还研究现有产品的弊端,在现有产品上做出一定的改进,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效果。
选择更大的生意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舒晓明的公司同时维持着上门服务和产品开发两个业务。
在上门服务的过程中,团队也顺势研发出了不少新品。早些年间,舒晓明发现国外很多杀虫产品放在注射器里,安全卫生,受此影响,他也将蟑螂药的包装也做成了注射器的形状。
接了餐厅和工厂的消杀服务之后,舒晓明发现,工厂一般面积较大,对灭蝇灯类的产品需求量大,连锁餐厅一般将灭蝇灯类产品装在餐厅内,重点在于好看。
于是他将产品分为了两类,好看适合餐厅的灭蝇灯类产品专门销售给连锁餐厅、奶茶店等企业,同时做了外观更大、更实用但设计简单的灭蝇灯产品给工厂使用。
上门服务的业务越做越专业,店铺里的产品也越来越多。除了蟑螂药、白蚁药、跳蚤药等化学产品,还有蟑螂屋、粘鼠板等物理产品,以及用超声波驱赶虫子的生物类产品。
2016年,公司还成为G20峰会病媒生物防制服务供应商,专门提供病媒生物防制保障,团队里所有人都非常激动。
但当年年底,他却决定完全放弃服务业务,转型做一家产品公司。因为这年末他发现店铺里仅灭蟑螂神器这一款单品就卖出了1亿元,而当时的电商团队只有19个人,同时期上门消杀服务的团队有30多个人,但创造的营收只有200多万元。
比较之下,舒晓明选择将所有精力全部放到生物防制产品的研发上,带着公司转型成为一家产品公司。现在公司靠着这些生物防制产品,年销售额能够稳定超过1亿元。市面上的连锁类餐饮门店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蜜雪冰城等都是他的客户,可口可乐、汇源果汁、蒙牛、伊利这类饮料生产工厂的车间、仓库等地方也有科凌虫控产品的身影。
最近,舒晓明还作为优秀嘉宾,出现在了淘宝教育联合家清行业举办的“中国实力工厂增长营第三期-家清行业专场”上,分享成功团队的构建以及财务管理办法,他希望未来能够带动更多家清的厂家共同发展。
这两年,舒晓明还在尝试做大模型研发,将AI和害虫防治结合起来。
现在大部分时候做害虫防治,把虫子抓住或者杀死就结束了。但在舒晓明的畅想里,他希望将APP和捕虫装置连接起来,未来每天可以在手机上看到捕到了多少虫子,虫子的品种是什么,之后根据大模型反馈的数据形成报告,根据报告分析虫子的生态习性,进而在源头上杜绝虫子的滋生,有效减少虫害的密度。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