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7月,国民党陆军总司令张发奎来找李宗仁,说:“趁蒋介石在广州,我们把他扣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伐军元老张发奎有勇有谋,战功赫赫,在攻占汀泗桥、武昌城等作战中战无不胜,参加指挥过淞沪、武汉、昆仑关等战役,因战功升任被誉为“铁军”的第四军军长。

抗战时,张发奎率领第四战区官兵打了一个又一个胜仗,相继收复南宁、龙州、钦州,国人无不拍手称快。

抗战结束后,如何安置张发奎,成为蒋介石的心头大患。

在蒋介石心中,只有黄埔系和中央军才是“亲儿子”,地方军连“干儿子”都算不上,出身粤军的张发奎本身就不受待见,加上其一贯“刺头”的表现,更是让老蒋头疼。

早在中原大战时期,张发奎就率领手下与桂系军队联合,组成“张桂联军”,对蒋介石发难;在抗日战争时期,张发奎处决了“违反军纪”的何库长(何应钦的侄子,担任军械长)。

张发奎任广州地区受降主官时,主张严惩日酋田中久一。田中久一曾任日本华南派遣军第二十三军司令,兼任香港占领地总督。战后在广州以战争罪行被盟国起诉,被执行枪毙。

信奉西方教义的蒋介石主张“慈悲为怀”,即使对待罪大恶极的日本侵略者也不例外,张发奎的壮举,虽然令海内外炎黄子孙钦佩不已,可是在老蒋那却是减分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张发奎毕竟立有大功,且粤军是必须拉拢的力量。几经权衡之后,蒋介石在1946年任命张发奎为国民党广州行营主任,1947年改任广州行辕主任。

在哪个岗位上,张发奎都风风火火,他一上任,就对日本间谍开刀,无论是藏在西方国家领事馆也好,还是逃到葡萄牙人控制的澳门也好,他都穷追猛打,将其全部抓获进行严惩。

此外,张发奎还顶住各方压力,严厉惩治了法国驻广州领事官员的情妇。

这些挺民族脊梁、壮国威军威的行为,却不合蒋介石的意,一贯奉行软弱外交政策的蒋介石,匆忙将张发奎调任“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虽然依旧是上将军衔,不过没有任何实质性权力。

1949年初,在解放军摧枯拉朽的进攻之下,以桂系为首的反蒋势力步步紧逼,蒋介石被迫宣布下野。

下野之前,蒋介石一纸任命状,“妥善”安置了粤军的主要将领。余汉谋为广州绥靖公署主任、薛岳为广东省主席、张发奎为陆军总司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明眼人看来,蒋介石心中的“小九九”如同秃子头上的虱子,一清二楚。粤军与桂军地盘接近,都是地方实力派,为了争权夺利,自然有不少矛盾。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老蒋是拉粤军打压桂军,至少让粤军保持中立,不对抗自己的“亲儿子”。

余汉谋、薛岳是亲蒋势力,蒋介石对他们俩毫不吝啬,给予的都是军政实权。对张发奎,蒋介石表面上很慷慨,大笔一挥,“陆军总司令”,表面上给足了面子,事实上却没有多少“里子”。

对上,陆军指挥部要完全听命于“参谋总长”顾祝同、“国防部长”何应钦等老蒋的嫡系;对下,各“剿总”司令、军政长官、公署主任等军头,一个个飞扬跋扈,各有各的主子,根本不是陆军总司令能够驾驭的了的。

因此,张发奎虽然身居高位,可是实际上连一个师的兵力也调不动。

桂系走上前台之后,日子并不好过。解放军攻占武汉之后,白崇禧将华中长官公署迁至衡阳,华中副长官兼湘鄂边区绥靖司令宋希濂却公然抗命,声称只听“老头子”和“顾总长”的命令,即使何应钦出面也不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指挥不动军队的何应钦,以自杀相逼,迫使“代总统”李宗仁同意他辞去职务。

肥水不流外人田,李宗仁想让居正当“行政院长”,白崇禧当“国防部长”,谁知反对力量众多,最终他无奈,只得取折中方案,让晋军出身的阎锡山就任“行政院长”兼“国防部长”。

阎锡山身为地方军,却坚持对蒋介石早请示,晚汇报,丝毫不把李宗仁看在眼里。

7月15日,蒋介石飞到广州。张发奎向李宗仁建言,出兵扣押蒋。李宗仁断然拒绝了,理由是扣押蒋介石没有任何用处,他的兵照样调动不了,黄埔系的将领照样指挥不动,只会让局势更加艰难。

张发奎无奈地摇了摇头,他自知大势已去,天底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一旦老蒋知道了上面的对话,他有十个脑袋也不够砍的。张发奎审时度势,不久后逃到了香港,退出了烂摊子。

在广州,蒋介石充分发挥“外战外行,内斗内行”的特点,在进一步挑拨余汉谋、薛岳与桂系关系的基础上,对白崇禧进行了“推心置腹”的谈话,让白对其深信不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崇禧回去后向李宗仁表达了蒋介石的想法,建议如果军事上彻底失败,就随蒋一同去台湾。李宗仁当然知道蒋介石不可信,他没有同意,自此李、白分道扬镳,桂系力量大大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