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你有没有这样的苦恼?

从小被父母打压,长大后唯唯诺诺,不自觉地低别人一头。
长期遭父母无视,渐渐习惯于隐藏情绪,不愿对人敞开心扉。
总是听父母抱怨,内心变得异常敏感,经常感到焦躁、抑郁。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说:人的一生都是童年的重复。

每个被原生家庭伤害过的人,都难以跟他人、跟世界和谐相处。

比如畅销书作家斯蒂芬妮,从小被父母打骂、抛弃,患上了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cptsd)。

即使她长大后事业有成,也摆脱不了童年的痛苦,把人际关系搞得一团糟。

可她没有向苦难投降,而是积极接受治疗,拼尽全力自救,最终一步步走出了泥潭。

她把自己的故事和经验,总结到了《我的骨头没有忘记》一书中。

读过这本书,你会明白:原生家庭或许是一切的起点,但我们自己是一切的终点。

只要你愿意大胆直面过往,亲手缝合创伤,就能活出想要的未来。

1

原生家庭亏欠你的

身体都会替你记得

书中的主人公斯蒂芬妮,出生于一个令人艳羡的中产家庭。

她的父亲就职于高科技行业,母亲则比同龄人时髦漂亮,一家人早早从马来西亚移民美国。

然而,在她的童年记忆里,没有父母的呵护,没有肆意的欢笑,只有随时随地挨打的惊恐。

斯蒂芬妮的母亲性情古怪,经常嘲讽斯蒂芬妮又丑又蠢,什么事都做不好。

稍有不顺心,母亲便会随手拿起竹藤、塑料尺或网球拍,打得她皮开肉绽。

直到斯蒂芬妮13岁那年,母亲另结新欢,与父亲离婚后一走了之。

受到刺激的父亲,一喝醉酒就故意开快车恐吓斯蒂芬妮,嘴里说着:“我们⼀起死吧!”

交到新女友后,父亲更是动不动就玩消失,对尚未成年的斯蒂芬妮不闻不问。

被父母虐待、抛弃的斯蒂芬妮,只好依靠自己的力量,一边打工一边上学。

大学毕业后,她凭借聪明才智和努⼒拼搏,当上一档广播节目的制作人。

随着节目的走红,她一举跃入名流圈,受邀参加顶级艺术活动,成了山顶豪宅和歌剧院的贵宾。

可即便已事业有成,斯蒂芬妮依然走不出成长的阴影。

生活中,她控制不了情绪,经常对朋友口出恶言,或不顾场合地大喊大叫。

感情里,她总是患得患失,时而格外黏人,时而故作冷淡,不断向对方确认“你还爱我吗?”

工作上,她也看谁都不顺眼,一言不合就对领导发火,跟同事没完没了地诉苦。

结果,朋友们纷纷跟她断交,先后交往的几任男友都离开了她,同事和领导也处处排挤她。

在哪里都不受欢迎的她,决定去咨询心理治疗师。

最终,她确诊了“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

而这种心理障碍的源头,恰恰是那段被她刻意忽视,却又无法抹去的童年经历。

那些伤害与折磨从未远去,早已一一刻在她的⻣头上,印在她的生命中。

心理学家弗兰克·卡德勒说:“生命中最不幸的一个事实是,我们所遭遇的第一个重大磨难多半来自家庭。”

家庭是每个人连接世界的第一扇门,父母则是迎接我们出发的领路人。

不管你走了多远,飞了多高,身上也永远都摆脱不了家庭的影子。

父母的爱与包容,是永不枯竭的源泉,会滋养孩子的一生,支撑孩子勇往直前。

父母的恨与伤害,则是挥之不去的梦魇,会毁掉孩子的未来,一辈子将孩子困在原地。

即便你刻意忽略伤痛,试图遗忘过往,你的身体也会牢牢替你记着。

一旦你感到威胁,陷入不安,这些深入骨髓的伤痛,便会趁机将你引入深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

不被爱不是你的错

而是代代相传的悲剧

书中提到,斯蒂芬妮陆续跟十几个心理医生打过交道。

在这个漫长过程中,她发现自己以前总是试图将父母的暴行合理化。

母亲毒打她时,她责怪自己不懂事,只会惹大人生气。

父亲忽视她时,她也认定是自己脾气坏,活该不讨人喜欢。

为了帮她走出自责的牢笼,心理治疗师建议她重新审视过往。

斯蒂芬妮便辞掉工作,回到了儿时生活过的家乡,深入了解了自己的家族。

从亲戚口中,斯蒂芬妮得知,自己的祖父曾被人诬陷入狱,受尽折磨。

出狱后的他性情大变,只顾喝酒、滥赌,对妻儿不管不问。

祖母只好靠做小生意,独自撑起这个家,养大几个儿女。

在这种环境下,父亲从小就自卑内向,习惯依赖母亲和姐妹。

为了满足祖母的期望,父亲还一再压抑自己,努力追求世俗上的成功。

可婚姻的失败,让父亲颜面扫地,再也没有信心好好经营人生。

而斯蒂芬妮的母亲,也有一段隐秘而痛苦的过往。

她刚出生不久,就被父母抛弃,从小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

为了摆脱看人脸色的窘迫,她在与父亲结婚前,跟另一个男人私定终身,还生下一个女儿。

可两人感情破裂后,她无力独自抚养女儿,只好忍痛将女儿托付给对方。

被父母抛弃的怨恨,以及抛弃女儿的自责,将母亲折磨得痛不欲生,精神崩溃。

斯蒂芬妮这才明白:父母既是施害者,同时也是另一层创伤的受害者。

他们带着一身伤痕,建立了一个破碎的家庭,将累积的痛苦加倍传递给了斯蒂芬妮。

生活中,很多人像斯蒂芬妮一样,将不被爱的原因,全都归结到自己身上。

认为自己不够好,责怪自己不懂事,埋怨自己解决不了家庭纷争。

但书中说:每个人童年受过的创伤都会写进基因,一代代地遗传下去,影响整个家族的命运。

所以,不管你在家庭中被不被爱,其实并不仅仅取决于你做了什么。

你的暴躁、愤怒与古怪,也不一定是你的错,而是环境所致。

就像一株幼苗,不幸扎根在贫瘠的土壤中,注定难以开出娇艳的鲜花。

停止自我责备,专注经营当下,我们才有可能救赎自己的余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

打破代际创伤

就是在改写自己的命运

常听人说:原生家庭就是一个人的宿命。

这是因为,每个人在童年时期所受的创伤,不会随着时间自行治愈。

它们就像是一杯浑浊的污水,会一代接一代地传递下去,塑造我们的思想、感受、行为和养育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到有一代人敢于面对痛苦,过滤杂质,才能为下一代人扫清障碍。

书中,斯蒂芬妮便尝试过形形色色的治疗方式,一点点将自己拉出了泥沼。

我从中总结了最有效的4种方法,分享给大家:

1. 眼动脱敏法:直面记忆深处的痛苦

在书里,斯蒂芬妮接受过一种“眼动脱敏疗法”。

在心理治疗师的指导下,她忍痛回想起被母亲毒打、被父亲无视的一幕幕场景。

当她看见、接纳并抚慰了记忆中不安的自己,沉寂已久的痛苦才开始慢慢消散。

生活中,我们也总是试图掩盖过往,逃避痛苦,假装伤痛已经愈合。

然而,你依然无法改变内心的自卑,对人极力讨好却又总是陷入绝望;

你也一辈子都在意旁人的眼光,做什么都怕出错,活得紧张又拧巴。

想要摆脱原生家庭阴影,你必须直面最残酷的过往,承认不被爱的真相。

释怀该放下的,让过去的过去,停在原地的你才能获得往前走的力量。

2. 自我安抚法:将注意力向内收

书中说:我们身上的负能量、坏情绪,会在无形中给别人造成负担。

为了维护社交关系,斯蒂芬妮必须学会控制情绪,进行自我安抚。

于是,她开始做瑜伽,专注于身体伸展的部位,让心平静下来。

她还写感恩日记,每天记录下美好的小事,给自己信心。

被情绪冲昏头脑时,她也会立即联想其他琐事,从情绪中抽离。

渐渐地,她的笑容越来越多,心情越来越好,跟周围人的关系也愈发和睦。

在原生家庭中得不到关爱的人,常常渴望从外界获得情绪价值。

可事实上,每个人的能量都是有限的,没有谁会一直听你倾诉,为你解忧。

不如将注意力往内收,多做一些高能量的事,缓解抑郁和焦躁。

学会滋养自己的情绪,才能反复救自己于水火。

3. 调整环境法:隔绝造成伤害的来源

书中提到,每当斯蒂芬妮的状态略有起色,消失已久的父亲便会再度出现。

父亲理所当然地找她解决麻烦,喋喋不休地向她抱怨苦恼。

父亲毫无边界的打扰,一次又一次将她拉入混乱的漩涡。

于是,她历经一番挣扎,选择尽可能地与父亲减少来往。

远离父亲的影响后,她在相对平和的环境中安心治愈自己。

她积极配合心理治疗,努力融入社交圈子,病情很快就得到了控制。

渐渐地,她拥有了稳定的亲密关系,还获得了一份自由撰稿的工作。

作家王宇说:“很多时候,内耗的源头并非来自自己,而是来自你所处的环境。”

和肆意践踏你情感、消耗你能量的人在一起,你永远也逃不出阴暗的地沟。

隔绝伤害来源,远离让你痛苦的人,才是自我治愈的关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 平衡情绪法:允许一切事物的发生

斯蒂芬妮在书中说,自己习惯将一切都贴上“创伤”的标签。

跟男友发一次脾气,或跟合作对象起了点争执,她都会内耗好几天,担心自己再次犯病。

心理治疗师告诉她,这是因为她依旧像儿时一样,认为负面情绪有害。

然而,真正的精神健康,是正面和负面情绪的平衡。

与其抗拒坏的一面,不如允许一切发生,给自己充分的空间感受悲伤,消化愤怒。

从那以后,斯蒂芬妮学会了放松,允许自己偶尔崩溃或逃避,一切也慢慢好起来。

有句话说:“允许一切发生,一切发生才不会妨碍到你。”

人人都难逃七情六欲,也免不了会有情绪不稳定的时候。

你越想控制情绪,就越被情绪所控制,不如接纳它,承受它。

好的坏的都看开,与情绪和平共处,你的内心强大了,创伤自然也就愈合了。

书中,斯蒂芬妮形容自己:“我不是一个女孩,而是一把剑。”

曾经的她,为了自保而化身成剑,对抗伤害,却在盲目挥刃的过程中,让自己受了更多的伤。

后来,她终于明白:承认过往的痛苦,接受自己的脆弱,才是治愈创伤的开始。

对自己负责,填补家庭亏欠的照顾;好好爱自己,弥补过去缺失的关爱。

终有一天,不断轮回的代际创伤,会从我们这一代停止。

点个赞吧,正视自己所受过的伤,学会重养自己一遍,终会收获一个幸福的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