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寒食书帖首藏地,经史文学传承所

——善颂学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源街道永利园俯拍图 图源魅力崇州

堂,是蜀州地区特有、以家族为单位的讲学机制,也是学者们对外聚徒讲学的重要地方。北宋年间,蜀州江源张氏一族出仕为官,张中理学有渊源、仕有成就,在江源修建善颂堂,收藏图书、教育子弟,成为当时的名门望族、书香仕宦之家,奠定了江源浓厚的研学习作之风,培育了厚重的人文土壤。

白檀盛放 华宅诞生

蜀州江源善颂堂的张氏为西汉留侯张良所传下的一个支脉,唐宣宗大中年间(公元847-859年),张氏后代张天祺带领族人迁移到江源佛教寺庙皈禅院附近。这一支张家血脉一直保持着“耕读传家”的传统,大约三代之后,张天祺的坟墓上长出了一颗白色的檀木树,每到春天,枝条上开满白花,形似一树琼玉。张家人欣喜万分,认为这昭示着张家这一支将迎来开枝散叶的繁荣局面,从此以后,这一家族便自称白檀张氏,将张天祺称为“白檀先生”。

北宋年间,白檀张氏第五代孙张中理以行义闻于乡,学识渊博、能诗善文,在老家江源修建了千年华宅善颂堂,用来收藏图书,教育族中和邻近的百姓子弟。张中理常在善颂堂中讲学,教育出的徒众众多,学术成果累累,众多文人雅士和经文学者也常在此聚集研学、著述立说,奠定了江源浓厚的学风,当时的江源县令赵抃盛赞其“构堂宾族聚于斯,屈指高风剑外稀”。

寒食书帖翰墨流芳

那时的善颂堂宽敞华丽、风景优美,收藏的书籍、字画数不胜数,藏有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的《寄题张著作中理善颂堂》、铁面御史赵抃的题壁诗《张景通先生书堂》和《题江原张著作善颂堂》、北宋仁宗皇帝亲笔题写的飞白书《昭陵御飞白记》等传世之宝。

北宋时期,张中理之孙张浩耳濡目染,对名人墨宝情有独钟。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在寒食节以苍凉多情之诗表达孤独惆怅之情,写下《寒食帖》,其书法起伏跌宕、气势奔放,将心境情感的变化寓于点画线条中,浑然天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被誉为“中国第三大行书”的《寒食帖

张浩通过多方努力求得苏轼的《寒食帖》,并请黄庭坚题跋,曰“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黄庭坚的题跋与苏轼的原作珠联璧合、相映生辉,让《寒食帖》更加光彩照人。张浩将《寒食帖》珍藏于善颂堂中,数十年后张浩侄孙张縯于善颂堂得见《寒食帖》,惊谓为“绝代之珍”,也为其题跋,称其“文高笔妙,粲若霄汉云霞之丽,山谷又发扬蹈厉之,可为绝代之珍矣”。此后,被誉为“中国三大行书”之一的《寒食帖》在张家人的精心呵护下,在江源善颂堂的花香竹影里度过了多年的美好时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縯为《寒食帖》所作题跋

近千年后的今天,《寒食帖》的光辉依旧照耀着崇州江源。江源民众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寒食帖》纪念活动,回溯文墨渊源、传承善颂遗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崇州市第三届《寒食帖》纪念活动在江源街道永利园举办(图据今日崇州)

门阑客盛 诗文传世

江源善颂堂以经史、文学的传承为特色,两百年间,张氏诸人与司马光、赵抃、文同、黄庭坚、苏轼、陆游、范成大、杨万里、韩琦、张方平、范纯仁、胡宿等宋朝政坛、文坛上的著名人物在此传道授业、吟诗唱和,善颂堂名士荟萃,一时“门阑百客盛,冠盖一乡荣”。

张氏诸人都长于史学,如张公裕“无书不读”,曾为《诗》《易》《春秋》《老子》《阴符》等诗书作注,张简有《周易义略》《易问难》《点注孟子》等著作,而张珖能文善书,书刻“古重阳亭”四字于州境鹤鸣山石壁,观者赞叹,他的散文《白帝庙记》也写得很出色。

其中,最为人称道的要属南宋张縯(字季长,别署懿文,晚年自号饰庵),他继承了江源祖辈研究学问、著书立说的传统,是一名著名的学者。他与爱国诗人陆游友情真挚、交往甚笃,二人曾于抗金前线同在王炎宣抚使的军幕中共事,两人主张相同,思想相通,遂成志同道合的朋友,范成大调至成都任四川制置使,陆游受举荐为锦城参议时,张縯曾邀范成大、陆游一起到江源家中的善颂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罨画池博物馆陆游祠内纪念

陆游与张縯友谊的同心亭

淳熙四年(1177)年冬,张縯丁父忧期除阻隔,至成都与陆游同游,两人写了不少唱和之诗,抒发爱国报国之志、愤世嫉俗之怀。如张縯“英雄旧有凌云赋,混一长看建武年!”“重兵劲卒付胡奴,驱雀驱鱼计自疏。地入万安知几许,可怜今日始回车”等诗句,讽刺耽于偏安的南宋统治者,希望能有雄才大略之人实现统一。张縯晚年回到家乡江源,著书数百卷,有《中庸辨择》一卷、《职官记》一卷、《陶靖节年谱辨正》一卷、《杂记》一卷、《饰庵诗集》等传世。

蜀州江源善颂堂自北宋修建以来,成为文人雅士聚集之地,人才辈出、著述颇丰,“中国三大行书”之一的《寒食帖》收藏于此长达150多年。如今,善颂堂虽旧址难觅,但风骨犹存,其聚集名士、传道授业、研学著述的学风依然后继有人、代代相传,为崇州积淀了厚重的学风,让地方传统文化根基深厚、枝繁叶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源街道永利园(郭迎伟摄)

探寻江源历史

汲取文化力量

部分素材来源于官方媒体/网络新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稿:但琪

编辑:何佳徽

初审:廖清建

复审:罗英

终审:况汉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