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珍娇

一台村民自导自演的乡村晚会,一场展现乡村精神文化生活的演出,一次聚民心促乡风文明的盛宴……9月28日晚,暮色初降,台州市路桥区螺洋街道凤栖村的文化礼堂内已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一场由村民自导自演的“党群同相伴·乡村共欢歌”迎国庆主题村晚,在村民们的期待中拉开帷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晚会现场。螺洋街道供图

本土“民星”闪耀舞台

“咚咚……咚咚……”晚会在激昂的鼓声中热烈开场。紧接着,舞蹈《万疆》的优美舞姿、歌曲《我们都是台州人》的深情演唱、越剧《追鱼:书馆、观灯》的韵味悠长、小品《可怜天下父母心》的幽默诙谐……各具特色的节目轮番登场,传统经典与现代创意交相辉映,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

本场晚会共呈现了16个节目,涵盖了歌曲、舞蹈、越剧小品、鼓乐等多种艺术形式,所有表演者均为本村土生土长的村民,他们精彩的表演吸引了众多周边村民前来观赏,为现场营造了和谐融洽、喜庆热烈的氛围。

越剧《追鱼:书馆、观灯》将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老人们一听到“素君”要唱越剧了,赶紧把椅子往前挪了挪。身着华丽戏服、头戴精致戏帽的陈素君,一开口便以其宛转悠扬、如泣如诉的嗓音征服了全场观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晚会现场。螺洋街道供图

51岁的陈素君是凤栖村村晚舞台上的常客,她以“小生”扮相深受村民喜爱。虽然她学习越剧仅有六年时间,但凭借着对越剧的热爱和执着追求,她通过手机视频自学唱腔、妆容和姿势,不断提升自己的表演水平。“每次在亲朋好友、邻居们面前表演,我都感到非常开心和亲切。希望通过我的表演能够给大家带来快乐。”陈素君说,生活在凤栖村非常幸福,让她在这个年纪能够有这么多机会上台表演,展示自己的特长。

小品《孝敬婆婆妈》一开场,就逗得观众捧腹大笑。演员们用生动的表情和夸张的动作,将婆媳之间的日常琐事演绎得惟妙惟肖,让观众在欢笑中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力量。陈玲丽是小品中媳妇的扮演者,同时也是凤栖村舞蹈队的一员,这支平均年龄50多岁的舞蹈队,主动揽下了晚会的5个节目。“每次在舞台上表演都非常开心,街道和村里的领导都很支持我们,力所能及地给我们提供帮助,感觉特别有动力。”陈玲丽说。

晚会高潮迭起,村民们的掌声和欢呼声此起彼伏。郑程馨、郑婉馨两姐妹是这台晚会最小的演员,一个14岁一个12岁,两支中国舞风的独舞让村里的爷爷奶奶和叔叔婶婶们重新认识了这对平日里安静有礼貌的孩子。她们的母亲郑茜表示:“孩子们学习任务很重,但一听说是村里的迎国庆晚会就爽快地答应了。”

“这是第一次在村里、在我从小长大的地方跳舞,有点紧张,但是又感觉非常亲切,非常开心。”郑程馨说,她也通过这次村晚,更深刻地感受到家乡的魅力和文化的力量。

文化盛宴引领新风尚

“那是我老伴,她的才艺可了不得。”肩扛四岁小孙子的郑大爷激动地介绍道。台上,年已六旬的王奶奶正全情投入地表演;台下,爷孙俩随着音乐的节奏欢快地点头扭腰,笑容满面。

这已是凤栖村2024年举办的第三台村晚,也是该村精心打造的“四季”村晚系列中的“秋收曲”。从“一季”到“四季”,凤栖村的村晚不仅频次增加,更是该村文化日益繁荣的生动体现。晚会以乡音传情,以乡情入歌,以乡韵起舞,展现了新农村新农人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同时也加深了乡亲邻里之间的情感交流。

“从最初的摸索尝试到如今的文化输出,我们一路成长。”凤栖村党总支书记、选调生胡康优感慨道。她回顾了村晚的三次蜕变:首次尝试时,大家跌跌撞撞,紧张而谨慎;第二次,熟能生巧,不断推陈出新,从单一的广场舞拓展到小品等多种表演形式;第三次,已轻车熟路,将村晚打造成为文化交流的平台。村民们的信心日益增强,凝聚力也愈发强大,整个村庄焕发着新的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台下坐满了观众。螺洋街道供图

此次晚会还吸引了来自周边屿前村、向央村以及路桥街道河西社区的村民主动参演。他们通过“文化走亲”这一创新形式,跨越地域界限,共同参与到这场文化盛宴中来,促进了各村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河西社区的刘君琴是河西舞蹈队的一员,她兴奋地表示,能与凤栖村的舞蹈队同台演出,既激动又开心,“我们两队之间感情深厚,经常相互学习和借鉴。通过这样的文化互动,两个村的感情更加深厚了。”

“这场迎国庆村晚,不仅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氛围,更为热爱文艺且有专长的村民们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同时,晚会还进一步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了村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螺洋街道驻村干部陈蕾蕾说。

乡村振兴,文化先行。凤栖村“四季”村晚的成功举办,正是螺洋街道推动乡村文化繁荣的一个生动例证。近年来,螺洋街道始终践行“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的理念,积极开展各类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2024年,街道更是在全域推进礼堂联盟的基础上,构建了“资源共享、队伍共建、活动共办、走亲互动”的礼堂联盟升级版,通过整合片区资源,以活动共办、共享的方式,推动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和未来乡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