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丝绸之路上的驼铃声“叮叮当当”响了千年,如今换成了火车汽笛的长鸣声。一列列满载物资的“钢铁巨龙”从中国启航,沿着新开辟的3条“丝绸之路”大通道铿锵前行。

它穿越中西亚广袤的土地,将中国生产的电子产品、汽车配件、生活用品等通过集装箱长途运输,送到世界的另一端——欧洲。

这支享誉世界的“钢铁驼队”就是中欧班列,它畅通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为深化“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作出了巨大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列中欧班列驶出东方红(洛阳)国际陆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亮眼的“成绩单”——9万列

5月25日8时40分,随着X8157次中欧班列(西安—马拉舍维奇)从西安国际港站开出,中欧班列累计开行9万列。

截至目前,中欧班列共发送货物超870万标箱、货值超3800亿美元,通达欧洲25个国家223个城市,连接11个亚洲国家超过100个城市,服务网络基本覆盖欧亚全境。

中欧班列(英文名称:CHINA RAILWAY Express,缩写:CR express)是按照固定车次、线路、班期和全程运行时刻开行,运行于中国与欧洲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间的、集装箱编组的铁路国际联运列车。

中欧班列单程运行时间平均为12~15天,行程超过1万公里,是一条全天候、大运量、绿色低碳的陆路运输新通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欧班列的发展历程

中欧班列的诞生

中欧班列的开行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早在2005~2008年,我国就曾开行或试验开行过“呼和浩特—德国法兰克福集装箱专列”“深圳—捷克美尼克富士康国际联运专列”“北京—德国汉堡集装箱示范列车”等亚欧铁路集装箱列车,积累了一定的运营经验。

2011年3月19日,重庆至德国杜伊斯堡的国际铁路联运班列首次全程运行,标志着中欧班列的诞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万众瞩目的运输品牌

2013年,随着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的提出,中欧班列迎来了迅猛发展。

首先以重庆、成都、郑州、武汉、苏州、义乌等城市为起点,开行了通往德国、波兰等国家的中欧班列,拉开了中欧班列联通亚欧大陆、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的大幕。

2015年3月,我国提出打造中欧班列品牌;2016年6月8日,中欧班列统一品牌正式启用,至此,中欧班列成为万众瞩目的运输品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跨越山河的运输大通道

中欧班列运输通道既包含古代丝绸之路通道,也有新开辟的亚欧大通道,总结起来主要有3大主通道,分别是西通道、中通道和东通道。

西通道——由新疆的霍尔果斯口岸等出境,通达欧洲各国。

中通道——由内蒙古的二连浩特口岸出境,通达欧洲各国。

东通道——由内蒙古的满洲里铁路口岸和黑龙江绥芬河口岸出境,通达欧洲各国。

知识拓展

古代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古代丝绸之路原指汉武帝(公元前156~前87年)时,以中国丝绸贸易为主的中西方商品交易和文化交流通道,从长安(今西安)出发,经过大夏(今阿富汗)、安息(今伊朗)等地,到达终点大秦(古罗马)的商品交易和文化交流通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上丝绸之路示意图(绘图/黄金)

海上丝绸之路,是连接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的海上通道,由“东海航线”和“南海航线”两大干线组成。东海航线从中国通向朝鲜半岛及日本列岛,南海航线从中国通向东南亚及印度洋地区。这两大航线构成了四通八达的海上交通网络,并不断延伸、拓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代丝绸之路示意图(绘图/张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国铁路轨距不同怎么办?

铁路轨距的不同直接影响着过境货物的运输效率。世界各国通用的铁路轨距是1435毫米,称为标准轨距。不过,由于历史原因,中西亚很多国家采用宽轨距,例如,俄罗斯采用的是1520毫米宽轨距。

换装作业

第一种解决两国轨距不同的方法是换装作业。

换装,又被称为换轨或倒装,操作过程有点像“抓娃娃”游戏,即用龙门吊把集装箱吊装到另外一条轨道的火车上。

例如,中国开往欧洲的列车,在中途需要进行两次换装作业:第一次是在中国和哈萨克斯坦边境的多斯托克,货物从标准轨列车被调运到宽轨列车上,然后穿越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第二次是在白俄罗斯和波兰边境的布列斯特,货物从宽轨列车被调运到标准轨列车上,再前往欧洲。

增加一条轨道

第二种解决不同轨距运输问题的方法是套轨运输,即在宽轨内则增加一条轨道,使轨距满足1435毫米,这样标准轨列车就可以直接在宽轨区域畅通无阻地运行了。

可变轨距列车

第三种方法是采用可变轨距列车。这种列车在慢速运行中不停车就可以自动调整车轮轮对之间的宽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绘图/张玲

中欧班列的四大运输优势

距离优势

铁路运输比海运距离缩短了上万公里。

价格优势

中欧班列运费仅为空运的1/5;比传统的海铁联运节约了8%~20%的综合物流成本。

时间优势

铁运时间仅为海运的1/4,且海运和空运受天气影响较大,易出现延误。

环保优势

中欧班列碳排放量仅为航空运输的1/15、公路运输的1/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智能化的中欧班列

在集装箱中心站、办理站、换装站等核心节点,智能化措施让中欧班列如虎添翼。

以“丝路智港”数字孪生平台系统为例,它采用数字孪生技术,通过镜像仿真可以遥控车站的全局态势,利用强大的“场站超脑”和顶配的“神经系统”,让场站变得更“聪明”,不仅能听会看,懂得全盘分析,还能局部思考,快速反应。采用5G技术的高速专用网络,可以让无人运输车自由运行。这套系统还能让车站的各种事故、灾害消弭(mǐ)于无形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二连浩特口岸,中欧班列正在进行换装作业

中欧班列像一条彩虹连接着遥远的国家,它不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更是友谊和合作的象征!

撰文|王麟

责任编辑 | 高琳、郭庭瑄

运营编辑 | 郭庭瑄

质量审核 | 业蕾

❖ 文章来源:《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新丝绸之路上的“钢铁驼队”—中欧班列》 ❖

现订购2024年

限时28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