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张裕

通讯员 李季 罗金薇

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就是管长远的东西!”“直奔莲藕反而挖不到莲藕,要从莲藕旁边开始,学习如果直奔分数,难以得到高分,做好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分数自然而成。”“教到深处是慈悲!教育是发展人的,不是淘汰人的!”

9月29日,武昌区教育局落实武汉市中小学发展素质教育工作推进会,在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解放路校区召开。全国优秀教师、特级教师、教育部 “校长国培”专家库专家、武昌实验小学校长张基广在现场分享了很多教育案例,金句频频,参会的中小学负责人纷纷表示“收获颇丰”。

张基广校长在现场做分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基广校长在现场做分享

“教育是发展人的,不是淘汰人的”

一名学生入校后,规矩意识淡薄,上课喜欢随意走动,还常和同学们发生矛盾,迟迟无法融入班集体。

针对这个学生,学校做了四件事情。

张基广介绍,学校首先请来了心理健康副校长、湖北省人民医院心理健康科的主任医师,对这个孩子进行全面观察,并从专业角度与之对话交谈。心理健康副校长说:“这个孩子是因为小妹妹出生带来的心理落差,他需要的是关心、关注,需要的是温情和爱。他做出来这些行为,就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他去拉扯、触碰同学也是为了寻求伙伴,只是他不知道用什么方式去和同学交往。”

接着,学校又请来了培智学校专门从事特殊教育的一线教师和专家,进入教室和课堂现场随机观察这名孩子的表现。通过进一步的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得出了这样的专业结论:这个孩子缺的是爱,求的是关注。

在专家们给出意见后,学校召集了这名学生所有的任课老师,包括社团活动的负责人一起商量对策。

张基广告诉极目新闻记者:“为什么我们要召集这么多老师?因为要帮助这名学生,需要所有与他有接触的老师一起努力。不然会出现一种情况,所有老师的努力可能因为一名老师的不注意或者不小心,导致努力付诸东流。”

不仅如此,学校还专门为这名学生召开家长会,请来了该生的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我们请来六位家长,就是希望家校更好地协同。尤其是老人们,要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希望他们能够配合学校一起努力。”张基广说。

该生的班主任秦振华说:“找准了原因后,我们首先把他的座位安排在同学们中间,旁边安排热情好学的学生,让他有更多与同学接近交往的机会,而不是怕他惹事将其单列座位或单放后排;上课时,老师们鼓励他举手发言,让他融入课堂,让其他同学感受到他是爱学习的,是可以交往的;在班级里,为他设计安排一个小管理岗位,如卫生小当家、领读委员、学习小组长等,让他慢慢树立自信,让他与其他同学多接触;在班级生活和学习中,只要发现他有点滴进步,老师们就及时放大他的优点和进步,公开表扬、激励他。”

不仅如此,秦振华得知该生在围棋、鲁班锁上颇有天赋,专门为了他在班级办起了围棋比赛,并且委任该生作为全班的围棋教练。目前,该生不仅在校内逐渐树立了规矩意识,同时还有了不少新朋友。他的“围棋弟子”范则易和李幕宸还成了他的好朋友。

张基广在分享完这个教育案例后,也谈到了他对教育的理解:“教育是什么,我认为教育是用来发展人的,而不是淘汰人的!”“他只是做错了题,又不是做错了人!”

张基广和孩子们在一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基广和孩子们在一起

“讲师”还是“老师”?“小蜜蜂”该不该用?

不少中小学的课堂会出现这样的情形:老师背挂着小型扩音器(俗称“小蜜蜂”),翻着电子屏幕上的PPT,看着PPT,对着“小蜜蜂”,不停地讲……久而久之,一些老师上课已离不开PPT,也离不开“小蜜蜂”。

“小蜜蜂”一旦用上了,因为的确可以帮老师“节约”嗓子,就很难取下来。那“小蜜蜂”的使用,对学生来说是不是好事呢?

张基广认为,“小蜜蜂”的使用对学生绝对是弊大于利的:一是不利于师生互动对话和情感交流,用“小蜜蜂”更像是导游或叫卖,直接影响课堂情境中师生真实的交流;二是会造成对学生听力的隐形伤害,“小蜜蜂”的较大音量,伴随着时而刺耳的电流声、啸叫声,对学生的听力会造成无形伤害;三是对周边教室正常教学产生影响,无论是部分老师用,还是邻近的教室老师都在用,都会因为此高彼低、此起彼伏,而对邻近教室产生影响。

“我们总说把课堂交给学生,一节课如果总是老师在讲,老师变‘讲师’,课堂变‘讲堂’,学生还怎么成为课堂的主体,老师的嗓子能受得了吗?”张基广说,对“小蜜蜂”的使用,不能一刀切,一禁了之,也不能视而不见,看之任之。而是刚性管理和弹性管理的结合——从学生身心健康出发,对“小蜜蜂”的使用应该是不提倡,不允许的,学校应该管;但从人文关怀和人性管理角度,如果有老师的确因为咽喉、声带患病等原因,可以向学校临时申请,向学校报备,暂时性使用一段时间。在使用期间,一定要注意扩音器的质量,控制好使用音量,尽可能减轻对学生的影响。待身体恢复正常,则回归到教育教学的原生态。

对于这一理念,该校新进教师赵梦迪颇有感触。赵梦迪是去年学校新进的语文老师,她说:“第一次上课时,一节课下来大部分时间是我在讲,之前我并不知道学校有规定不准老师随意带小蜜蜂。结果被校长巡堂看见了,他专门找我进行了谈话。”赵梦迪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在校长的引导下,她也反思了自己的教学观念。改进教与学方式,变“讲堂”为“学堂”——做到少讲多学,精讲精练,重在学生疑难处点拨,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站到课堂和学习的中央;不做“讲台上的讲师”,而是多走到学生中间,近距离接触学生,既和学生亲切交流对话,也让更多学生听清老师的声音;不要课堂说话霸权,多让学生上台讲讲,多培养几个“小先生”,学生讲,她做听众,做点评。

“我现在一节课最多讲20分钟,剩下的时间全部交给学生。我话少了,就用不上‘小蜜蜂’了。”赵梦迪说。

“不让学生打球,他就会打人”

“体育里有半个德育!”在素质教育工作推进会的现场,张基广还特别谈到了体育的重要性。

“有位专家说了一句很形象的话:‘不让学生打球,他就(可能)会打人。’我很认同。”张基广说,学生需要劳逸结合,青少年儿童的精力需要有恰当的释放途径。那么,就让学生到操场上去,到球场上去,到运动中去释放其精力,而不是闷在教室里,闹不必要的矛盾。学生所需要的刻苦、坚持、拼搏、友善、合作等品质,口头的说教成效极其有限,怎么样由知到行?学生在运动场上的真实经历,在运动过程中的高峰体验,会让他深刻体会到什么是刻苦和拼搏,什么是坚持和韧劲,什么是友善和合作。还有,让他学会赢也学会输,懂得胜之坦然,败亦犹荣。

学生在校内尝试摸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生在校内尝试摸高
学生在校内尝试摸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生在校内尝试摸高
学校摸高比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校摸高比赛
学校自建攀爬点鼓励学生运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校自建攀爬点鼓励学生运动
校内运动设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校内运动设施
学生校内玩起了弹珠游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生校内玩起了弹珠游戏

极目新闻记者看到,该校想方设法,配备了许多运动设施。有一个荣誉榜就放在教学楼一楼的大厅,叫“摸高荣誉榜”,上面有探花、榜眼、状元,榜上有名的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学生均有上榜,每隔一段时间学校会进行摸高测试,鼓励学生积极锻炼。不仅如此,学校还设置了四处攀爬点,其中一处攀爬点还是依托直饮水系统而建。“这个直饮水系统当时放在教学楼前面的‘小花园’,非常占地方,我们就想着能不能‘废物利用’,于是就依托直饮水系统的护栏,在教学楼一楼和二楼之间,做了一个攀爬架。”张基广说。“场地不够器械不足怎么办?挂在墙上树上的锣鼓,自制的摸高器,自制的坐位体前屈训练器,每人一根跳绳,不需要场地的俯卧撑,办学需要用钱,但是更要用心。”

学校社团作品展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校社团作品展示
学校社团作品展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校社团作品展示

不仅如此,学校还自建了农场,每位老师都要和学生一起“下地种田”。

近4年来,该校的体质优良率逐年上升,从36.8%、48.1%、63.5%,一直上升到今年的73.3%。学校也把体质优良、视力良好作为评选优秀学生、先进班集体的重要标准。

“奔跑、攀爬等运动,可以提升学习专注力、记忆力、反应能力。长期玩沙、玩泥巴的孩子大脑发育更好,比一般儿童的脑重20%左右。”张基广在会上的分享,引来热烈的掌声。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