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十二个月份

戏曲名家为你逐一打开——

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中国戏剧梅花奖)创办40周年之际,郑芳芳、沈铁梅、蔡浙飞、曾小敏、单雯、杨霞云、楼胜、李树建、韩再芬、余维刚、张馨月、郝士超、齐爱云等多位戏曲表演艺术家应邀为《时尚芭莎》杂志拍摄戏曲新年专辑。

高亢激昂的唱段引人深思,

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令人感慨,

满怀悲愤的词句犹如惊涛拍岸,

他们以一举一动、一笑一颦

唱出人间百态,

余音绕梁,回味无穷。

中国戏剧梅花奖的方式,

谱写2024新篇章!

戏幕起,人声沸,

百花齐放春满梨园,

繁华如梦戏唱人间。

京剧 《贵妃醉酒》

张馨月饰 杨贵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杯《贵妃醉酒》,金秋共“馨月”,梅韵长飘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一杯《贵妃醉酒》,金秋共“馨月”,梅韵长飘香

‍ 张馨月,第27届梅花奖获得者,北京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工青衣、花衫。

贵妃醉酒》不以情节取胜,而是通过细腻生动的外形、动作表演,表现人物从掩袖而饮的抑郁苦闷到随意酣饮的沉醉失态的心理变化过程。服饰上,前半段准备接驾约会时,贵妃穿着正式蟒袍,举手投足也显庄重。另外,全剧颇具看点的是经梅兰芳精心设计的卧鱼、衔杯、醉步、舞扇等高难度身段动作。

 一杯《贵妃醉酒》,金秋共“馨月”,梅韵长飘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一杯《贵妃醉酒》,金秋共“馨月”,梅韵长飘香
《贵妃醉酒》选段 (来源安徽卫视《相约花戏楼》官方抖音账号)

《贵妃醉酒》又名《百花亭》,是一出单折戏。取材于唐明皇与杨贵妃的历史故事,经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加工点缀、精彩演绎,而广为人知,是梅派经典代表剧目之一。

杨玉环,初为寿王妃,后被唐玄宗李隆基召入宫中并册封为贵妃。杨玉环善歌舞、晓音律,深得玄宗宠爱。前一日,唐玄宗与贵妃杨玉环相约,设宴百花亭,同往赏花饮酒。次日,杨玉环在高力士、裴力士的陪同下先行赴约,备齐御筵候驾。经过玉石桥时,杨玉环看到水中鸳鸯鲤鱼、当空雁儿一路相迎,心中无比畅快。一行人终于来到百花亭,贵妃吩咐,一旦圣上驾到,便速速通报。但是,唐玄宗车驾,竟久候不至,此时,皓月东升,贵妃见此情景不禁以嫦娥自比;亦不免喟叹宫中多寂寞,也如那广寒宫般凄冷。

高、裴二人见事情瞒不过去,只好向贵妃坦白,原来圣上已经转驾西宫,去往梅妃处了。杨玉环闻言又妒又怒,又恐侍从们窃笑,遂强作镇定,命高力士、裴力士摆下酒宴独饮。宫人们献上龙凤酒、太平酒、通宵酒,杨玉环连饮数盅,仍觉得不满足。

高、裴二人见贵妃已然大醉,却仍要再喝,就谎称圣上到了。杨玉环跪地接驾,高、裴才说出刚才是“诓驾”。杨玉环愠怒,要裴力士再给自己添酒,还暗示高力士去梅妃处请唐玄宗来同饮,高力士不敢从。

杨玉环想起安禄山,当年他初进宫时,也是得到圣上的百般荣宠,如今却遭厌弃,这不就是她眼下的境遇吗?杨玉环恼恨玄宗失约,辜负良宵,但也只好冷冷清清地独自回宫了。

2015年5月20日,35岁的张馨月凭借《谢瑶环》夺得第二十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成为北京京剧院史上最年轻的梅花奖得主。

张馨月自幼学戏功底扎实,17岁拜梅葆玖、姜凤山二位尊师,曾是梅葆玖老师最年轻的徒弟。2002年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同年进入北京北方昆曲剧院,2003年8月至今在北京京剧院梅兰芳京剧团工作。中央电视台《九州大戏台》栏目曾多次播放其主演的《贵妃醉酒》《凤还巢》《谢瑶环》《白蛇传》等剧目。曾主演六集京剧戏曲连续剧《杜十娘》。主工青衣花衫,颇见功力,无论演出传统、新编、或现代京剧,在舞台上的她扮相端庄,台风大气,唱念字正腔圆,韵味十足。

张馨月在《谢瑶环》中饰演谢瑶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馨月在《谢瑶环》中饰演谢瑶环

说起学习梅派,张馨月觉得是冥冥中注定的事。“我小时候开始喜欢戏的时候,在电视上看到了梅兰芳先生的《贵妃醉酒》。当时不懂,只觉得‘她’好漂亮。妈妈告诉我才知道这是梅先生。我觉得这可能也是一种指引。”

由于《贵妃醉酒》在当年被拍成电影,所以很多戏迷认识梅兰芳先生都是始于《贵妃醉酒》,认为梅派剧目最为经典的就是《贵妃醉酒》,因为在《贵妃醉酒》录制时,梅兰芳先生经过多年的努力与创新,将“手眼身法步”的状态都发挥到了极致,含蓄畅达地表现出杨贵妃复杂幽微的心态和女性特有的柔美,达到美轮美奂的效果。

梅兰芳先生继承传统、勇于创新,创作了众多优美而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大家风范的表演艺术流派——梅派,对现代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对京剧作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梅葆玖作为梅兰芳大师最小的儿子,继承梅派衣钵续写梅派传奇。张馨月师从梅葆玖先生,也得到了先生的亲传。她说:“跟老师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是学艺,也学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梅派舞台艺术的风格,是中正平和。我的师父梅葆玖老师,从我16岁开始接触他,就没见过他发脾气。舞台下的人品、风格,也能带到舞台上。学习梅派艺术,是舞台上和舞台下生活里整体的修炼。”在师父的支持下,她跟杨秋玲老师、刘秀荣老师、李维康老师都学过戏,正如师父希望的那样,她把各位老师身上最好的东西学到自己身上。

为了学好戏,张馨月潜心研究数十年,对梅派艺术的各种神韵进行严格把握,同时出演了大量梅派经典剧目,将虞姬、杨玉环、穆桂英以及林黛玉等古典形象演绎得出神入化。在良师的指导下,她对梅派神韵悉心领会,对人物角色的内心世界细致揣摩,紧抓各个朝代人物角色的特点与形象,时而铿锵有力,时而温婉细腻,将一个个或英武、或高贵、或悲切、或忧郁的经典形象呈现在舞台上,被观众赞誉为梅派艺术传承的佼佼者。

作为梅派的第三代传人,除了排戏、演出,张馨月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传承京剧上。“2012年12月到2016年4月,不到四年时间,姜老师和梅老师相继去世。这让我一下子失去了主心骨,在此之前,我一直觉得自己还小,身上没有那么多的责任。尤其是梅老师走了之后,我几乎一夜长大,突然间有了使命感。”张馨月说,“一方面是学了这么多年的戏,要对得起自己的付出;另一方面,师傅不在了,这门艺术需要继续传承下去。”

2024年是梅兰芳诞辰130周年、梅葆玖诞辰90周年。当北京京剧院一行祭扫梅兰芳、梅葆玖、梅葆玥墓地时,一曲婉转清扬的《梨花颂》响起,“站在这里,我心里的使命感、责任感越发强烈。”张馨月说。2024年3月底,“梅韵流芳”纪念梅兰芳先生诞辰130周年、梅葆玖先生诞辰90周年系列活动正式启动,首轮巡演中,张馨月主演了梅派代表剧目《穆桂英挂帅》,她格外真切地感受到,那一场演下来,无论台上的她还是台下的观众,“状态都和以前不太一样,非常投入”。

穆桂英饰演穆桂英

穆桂英挂帅》是梅兰芳在新中国成立后创排的第一出戏,也是他生命中的最后一出戏。“芳”落香犹在。自1959年首演至今,《穆桂英挂帅》常演常新,久演不衰,成为深受广大观众欢迎的梅派经典剧目。

梅派是包容与开放的, 传统文化既要继承又要创新。在张馨月看来,“真正的继承很关键,创新也很难。创新离不开京剧的本体,让大家接受这是京剧,并要在它的基础上寻求细微的变化。”在对 40多分钟的折戏《麻姑献寿》 的创新中,不仅 从内容上对剧情进行丰富,还从舞美到布景,增添了新的现代元素,让舞台看起来更炫丽、更符合神话传说这一素材对舞美的要求。除了“硬件上”的创新之外,演出服、头饰等都是经过张馨月反复考量、推敲后确定下来的。

张馨月饰演麻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馨月饰演麻姑

“我们做了这么多的创新,观众不一定都能看到,因为京剧的受众大多数是中老年人;如果能够因此吸引一些同龄人或是年轻人的关注,对京剧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张馨月说。新改编的《麻姑献寿》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作为新编剧目和梅派艺术创新的延续,该剧目成为纪念梅兰芳先生诞辰120周年大型巡演活动——双甲之约的首场演出和收官剧。这也许是巧合,也许是上天的精心安排,对张馨月来说,都是人生中值得记载和骄傲的一件事。

梅派艺术的传承、共鸣、弘扬,由此可见一斑。在张馨月心里,这或许是对“两代梅先生”最好的致敬。

“始于天赋,源于努力,成于才华,终于人品”,这是对张馨月20多年京剧之路最好的诠释。

京剧又称平剧、京戏,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清代乾隆五十五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地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
京剧的唱腔属板式变化体,以二簧、西皮为主要声腔。四平调、反四平调、汉调等都从属于二簧,南梆子、娃娃调则从属于西皮。二簧旋律平稳,节奏舒缓,唱腔浑厚凝重;西皮旋律起伏较大,节奏紧凑,唱腔明快流畅。京剧伴奏分文场和武场两大类,文场使用胡琴(京胡)、京二胡、月琴、弦子、笛子、唢呐等,而以胡琴为主奏乐器;武场以鼓板为主,小锣、大锣次之。京剧的脚色分为生、旦、净、丑、杂、武、流等行当,后三行现已不再立专行。各行当内部还有更细的划分,如旦行就有青衣、花旦、刀马旦、武旦、老旦之分。其划分依据除人物的自然属性外,更主要的是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创作者对人物的褒贬态度。各行当都有一套表演程式,唱念做打的技艺各具特色。
京剧以历史故事为主要演出内容,传统剧目约有一千三百多个,常演的在三四百个以上,其中《宇宙锋》《玉堂春》《长坂坡》《群英会》《打渔杀家》《空城计》《贵妃醉酒》《三岔口》《野猪林》《二进宫》《拾玉镯》《挑华车》《四进士》《搜孤救孤》《霸王别姬》《四郎探母》等剧家喻户晓,为广大观众所熟知。新中国成立后,京剧改编、移植、创作了一些新的历史剧和现代题材作品,重要的有《将相和》《穆桂英挂帅》《杨门女将》《海瑞罢官》《曹操与杨修》《沙家浜》《红灯记》《智取威虎山》《黛诺》《骆驼祥子》等。
京剧有“京派”和“海派”之分,不同时期出现过许多优秀的演员,如清末的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梅巧玲、谭鑫培、孙菊仙、汪桂芬、刘鸿声、田桂凤、余紫云、陈德霖、王瑶卿等,民国年间的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杨宝森、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周信芳、金少山等。

海岛冰轮初转腾,

见玉兔,玉兔又早东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戏幕落,

台下客来去,

如痴如醉。

台上人依旧坚守伫立,

将幕幕戏曲华影,

传唱至千古硕月明。

2024“好戏开场”往期回顾:

中国文艺网新媒体

来源 | 综合中国戏剧家协会微信公众号、中国艺术头条微信公众号、时尚芭莎微博、 《泰州日报》、《北京日报》、《神州杂志》、北京京剧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MiniBAZAAR时尚芭莎电子刊抖音、网络 等相关报道

编辑 | 高涵

点个“在看”,共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