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中,文人大多心怀家国,想要报效祖国,却不得志,往往在不得意之时崇尚隐逸思想。因此,在我国传统绘画品类中,有许多以隐者逸士作为题材的人物画,此类画作通常被称为“高士图”,画作常以史传名人典故为主题,通过故事情景刻画人物性格特征,如孙位《竹林七贤图》、卫贤《高士图》等,陆曜(传)《六逸图》也是其一。

陆曜六逸图》 (宋摹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六逸图》无作者款印,根据卷首的“陆曜画逸人,李太尉旧物”定为唐代画家陆曜所绘。陆曜,字不详,生卒年不详,在此图卷尾的题跋处写有唐代张彦远对其的简略介绍:“陆曜,开元末时人,善鬼神人物,有气韵”。其画功在唐德宗时被称作第一,曾继卢楞伽之后绘制天卿寺中的神仙。八集堂还藏有一幅《边韶昼眠》,此画卷内容与《六逸图》中边孝先的部分相同,据相关资料表明,八集堂的这幅藏画应为晚唐创作,早于《六逸图》,而《六逸图》为宋代摹本。

《边韶昼眠》

据相关文献介绍《六逸图》称“此画带有明显的魏晋风格,人物形象古拙,在传世的中国绘画中,鲜有类似的作品”。画卷以并列的绘画方式刻画了汉、晋时期六位高士,分别为马季长、阮孚、边孝先、陶潜、韩康和毕卓,每位高士旁还有以小篆书写的姓名及与其相关的故事。《六逸图》在勾线和设色上很有特点,画家对于人体结构线条非常熟练,在结构的转折处略施淡墨烘染,体积感就变现了出来。看似是平面,其实却有一种结实的立体感。这一手法是画家对人体结构的胸有成竹,不画光影而体积感却呼之欲出。

画家还擅长捕捉人物的表情,对于人的表情来看,相对静态的表情是难画的。人在放松状态时的表情是很微妙的,画哭容易,画笑也容易,但是画不哭不笑的表情是很有难度的。但是画家通过对人物眼神的刻画和脸部的几根结构线的不同处理就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人物悠闲放松,或专注,或冥思的表情。画家通过侧面的描写,将人物的所思所想呈现在我们面前。可以说,这幅作品完全是中国古代画论“以形写神论”的具体体现。

画卷卷首为马季长坦卧吹笛。他脱了上衣盖在身上,躺下后悠然地在吹笛。马季长即东汉经学家马融,他“美辞貌,有俊才”又长于音律,作有《长笛赋》。马季长性情豁达,曾挂着纱帐,在高堂上教授学生,而后面却排列着女乐,不拘于礼节。当时的笛有横吹、竖吹两种,马融所赋则是竖吹,画中所绘亦是如此。

陆曜《六逸图》 “马季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段为阮孚蜡屐及金貂换酒。阮孚为竹林七贤里的阮咸之子,阮咸性情豁达,不拘礼节,喜爱喝酒,而阮孚也继承了其父爱酒的喜好,经常喝得烂醉如泥。阮孚还非常喜爱木屐,故而经常亲自擦拭涂蜡,木屐尺间的缝也不忘擦洗干净。图中绘的便是阮孚喝到兴起之时,摘下帽子上的金貂饰品换酒及为木屐涂蜡之事。

陆曜《六逸图》 “阮孚”

第三段绘边孝先腹笥五经。东汉时期有个读书人名叫边韶,字孝先。他很有文才,口才也很好,未当官时是教书先生,讲起课来妙语连珠,但是爱打瞌睡,人也胖,肚子大。学生觉得他打瞌睡的样子很好笑,于是私下编了顺口溜嘲笑他:“边孝先,腹便便;懒读书,但欲眠。”边孝先知道了这个顺口溜后也编了几句作答:“边为姓,孝为字。腹偏偏,《五经》笥。便欲眠,思经事。寐与周公通梦,静与孔子同意:师而可嘲,出何典记?”成语大腹便便也是出自此典故。

陆曜《六逸图》 “边孝先”

此外,《六逸图》中边孝先身旁的侍童和孙位《竹林七贤图》中王戎身侧的童子,两人的造型和动作相同,仅在方向上变换了左右,这种画法为传统国画“六法”中的“传模移写”。

孙位 《竹林七贤图》 “童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四段绘的是陶潜葛巾漉酒。南朝梁萧统《陶渊明传》:陶渊明嗜酒,“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热,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陶渊明以头巾滤酒,过滤之后又戴回头上,体现出其“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的洒脱性情。陶渊明旁边的诗稿正是具有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首家喻户晓的诗。

陆曜《六逸图》 “陶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陆曜《六逸图》 局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五段描绘的便是韩康身着布衣坐在虎皮上卖药的场景。韩康,字伯休,东汉人士,经常进山采药,之后在长安集市卖药,并不许还价。有一次,一女子买药,韩康坚持不改价格,女子道:“你就是韩康?卖药不许还价。”韩康听后感叹地说:“我本想逃避,如今连一位女子都知道我了,何必再卖药。”于是便逃入深山隐居。朝廷想要韩康出山为官,韩康身不由己,假装答应出山,自己驾破牛车先于使臣出发,到驿亭后,亭长正为朝廷命官修路,以为韩康是村野老人,便抢他的牛,韩康把牛交给了他,使臣到后,亭长才得知老人就是韩康,而韩康趁机在路途中逃跑,又回到了深山。

陆曜《六逸图》 “韩康”

末段绘毕卓盗酒酣醉。故事讲的是晋代吏部郎毕卓喜爱喝酒,因夜间盗饮邻舍美酒而被捉,次晨才被认出并解决束缚,毕卓还拉着酒主人在酒缸旁开设宴会,直到醉酒才散去的逸闻。画中邻人手持绳索,面露无奈之态,毕卓则在酒缸旁酣睡未醒。

陆曜《六逸图》 “毕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画中这六名逸士衣衫不整,多呈半裸状态,姿态各异,随意放纵,无不惬意自在,反映了他们“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秉性。除六名高士外,此图还绘有三名侍者及一名酒主人,对高士之性情塑造起到辅助作用。

陆曜《六逸图》 “蔡襄题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六逸图》虽为宋摹本,但卷上的题跋特征明显,为颜体楷书,笔意出入极其清朗,为北宋蔡襄的真迹,内容为“张彦远《古今画记》云:陆曜,开元末时人,善鬼神人物,有气韵而人莫得而传见之。大临家藏数世,乃李卫公旧物也。”蔡襄题跋的第四行后的内容被裁去,接纸为“熙宁乙卯岁重粘背”八字,同纸还有1094年,洛阳王瑜,字忠玉的两行观款。两纸拼接处有一方九叠骑缝印,印文为“大临”。“大临”应为吕大临,字与叔,是北宋著名金石学家。依据《陕西通志·卷三十·选举》可得知,吕大临是在1061年考中进士,也就是蔡襄回京任翰林学士那年。大约此后不久,在汴京,蔡襄为吕大临写了这段题跋。除此之外,很难找到二人在地域上的交集。蔡襄的真迹《澄心堂贴》写于1063年,与《六逸图》蔡襄题跋时间相近,对照两幅字迹,风格和笔法显然较为一致。《六逸图》卷后的题跋也是南宋画家陈容的真迹。

陆曜 《六逸图》 “九叠骑缝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