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复渠对蒋介石说了八个字,彻底揭开蒋介石的短处,导致必死无疑
1938年1月24日,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韩复榘在武昌市平阅路33号内院,被军统特务枪决,终年47岁,他也因此成了抗日战争时期被蒋介石下令处决的最高将领。
韩复榘,直隶顺天府霸州(今河北省霸州市)人,1891年出生,幼时家贫,19岁时离家闯关东,另谋生路,在新民府加入北洋军第二十镇,而恰好他的管带(营长)正是冯玉祥。
韩复榘在军中,因外表斯文,还写得一手好字,被尔冯玉祥看重,提拔为司书生,后逐渐升任连长、营长、团长等职。1925年初,韩复榘任冯玉祥麾下第一师第一旅旅长。11月,在进攻天津时,他率领敢死队第一个攻入天津,由此被升为第一军第一师师长兼天津警备司令。
至此,韩复榘在西北军中声名鹊起,与石友三、孙良诚、刘汝明、孙连仲等人成为冯玉祥座下十三太保之一。之后,在西北军进军河北、河南时,韩复榘多次大败直鲁联军张宗昌,以及东北奉军部队。
韩复榘在功劳渐大的同时,与冯玉祥的矛盾也慢慢显露出来。冯玉祥对待部下作风粗暴,想打就打,想骂就骂,这都让自恃功高 的韩复榘越来越无法忍受,更让他不能接受的是他曾受命担任河南省主席,结果屁股还没坐热,就又被冯玉祥免去了,于是他生出了另投他人之心。
民国十八年(1929年)5月22日,韩复榘与石友三联名发电,宣布投靠蒋介石,被任命为第三路军总指挥。在次年的中原大战中,韩复榘率部开赴山东,出任山东省主席,虽被晋军打得丢盔弃甲,但也算牵扯了部分兵力,被蒋介石赞为有功。
韩复榘治理山东七年,一方面他大开杀戒,借“清乡”之名,杀了很多进步人士,另一方面他也重视发展山东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筹建了很多大中小学,如国立山东大学、山东省立戏剧学校等,使山东在校学生由1929年的50余万,增长到1933年的100多万。
1937年,韩复榘任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三集团军总司令,负责指挥山东抗战军事,并承担黄河防务。同年12月,韩复榘在所属炮兵被蒋介石调走的情况下,率部与日军血战德州,三个师损失过半后溃败,撤离济南。
韩复榘的举动不仅使得山东全省沦陷,更让黄河防线彻底失去作用,从此日军便可从华北平原一路南下,兵逼江苏。
在韩复渠撤离济南时,蒋介石命令李宗仁给他发电,令其死守泰安。结果韩复榘直接回电:“南京不守,何守泰安?”
这短短八个字,彻底揭开了蒋介石的短处,因为正是在这一年这一月的前几天,蒋介石命令唐生智撤离南京,导致打了十多天的南京保卫战彻底失败。
韩复榘的回电,让蒋介石怒火中烧,却又无法反驳,而越无法反驳,就越证明他说得对,蒋介石撤退南京的命令确实是错了,于是也越发坚定了蒋介石杀他之心。
1938年1月11日,蒋介石亲临河南召开高级将领机密军事会议,会上当场以“违抗命令,擅自撤离”的命令将韩复榘拘捕,会后直接押往战时首都武汉,并于24日夜间将其枪决。
韩复渠死后被安葬于豫鄂交界处的鸡公山墓,1954年,经政府同意,韩复渠的子女将其灵柩迁往北京香山万安公墓安葬。
民国时期,主政山东的主要有张宗昌和韩复渠两人,当时人们对他们的评价截然不同,教育家徐北文说:“韩复榘与张宗昌的不同,是由于文野之分。”
与韩复榘交往颇多的梁漱溟也曾说道:“韩复榘作战英勇,又比较有文化……并非完全一介武夫。”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