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在近代军事史上,装甲兵对一个国家的国防地位之重要是不言而喻的。同样,在我国建国之初,为了加强我国国防,毛主席以战略眼光要求军队成立装甲兵部队。在艰难时期,装甲兵的建立,无疑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其作用十分巨大。作为我国装甲兵首任司令员,许光达大将可谓是功不可没!

只要肯努力,人生也能与众不同

1908年11月19日,这一年是绪三十四年,许光达出生了。许光达的出生,没有伴随着大雷,也没有狂风暴雨,而是平凡地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县东乡萝卜冲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只要肯努力,平凡的日子出生的人,也能够有不平凡的人生,许光达就是其中的一位。

与很多贫困家庭出生的孩子一样,刚满6岁的许光达便给村里的地主家放牛。牛儿天天路过村里的私塾,私塾中孩子的读书声传入牛耳朵里,牛没什么感觉。但是传入小许光达的耳中就不同了,读书声触发了孩子幼小的心灵,求知欲在许光达心里生根发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钱上不起学,小许光达趁着牛儿吃草之际,去墙角偷学。有一次,正值寒冬,许光达一大早就来到私塾外,听老先生讲学。饥饿加上寒冷让小小的身躯再也支持不住,小许光达被饿晕过去了,还是私塾先生将他救了下来。老先生邹希鲁抱起他,把他送回了家。看许光达是一块上学的料,邹希鲁和他家里人多了些接触,在许光达家里人的支持下,许光达终于上学了,上了学的许光达,学习非常刻苦用功,成绩很好,令邹老先生很是喜欢,在许光达14岁的时候,让自己的女儿和许光达订婚,当上了他的老岳父。

1921年,许光达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长沙师范,与毛主席,任弼时成了校友。经过几年的不断接触新思想,许光达的眼界开阔了,脑中逐渐萌生了革命的种子,参加了各种爱国学生运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年后,受中共党组织派遣,在毕业之际离开长沙,十八岁的许光达南下广州,进入黄埔军校第五期炮科学习,开始了他的军校生涯。在校期间,许光达埋头苦读,刻苦钻研,坚持训练,作战素质不断提高。在一次格斗训练师,他与对手多次交锋,屡败屡战,但却不屈不挠,不言失败。这一幕正好被路过的蒋介石看到。不久后,武汉成立黄埔分校,炮科随即迁往武汉。

红军初立,许光达因伤不得不离开

黄埔军校毕业后,受党指派,许光达被安排在九江张发奎的第四军直属炮兵营当排长。1927年8月1日,得到组织指示,许光达前往南昌参加起义。在起义中,许光达表现得勇敢顽强,敢于冲锋,率先拿下目标。得到周、朱、贺的一致夸奖。

1930年,红军成立红六军,许光达任参谋长。发展壮大后,红六军改编为红16师和红17师,由许光达任17师师长。后来,在一次战斗中,许光达被子弹打伤,流在胸口。在多次手术后,仍旧没能取出。1932年,许光达被送往苏联接受治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光达在苏联的证件照

抗日战争,许光达再放光芒

1938年,许光达辗转返回延安。在毛主席的安排下,任职抗大训练部部长,后转为抗大教育长。1942年初,许光达被任命为八路军120师独2旅旅长,并兼任第2分区司令员,在山西忻州的西北地区领导抗日军民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在战争中,许光达组织武工队,配合主力部队在吕梁水文、交城一带开展对敌斗争,摧毁日伪军据点,打击日伪维持会。同时,大力清除当地的汉奸和特务,恢复和建立了抗日组织,取得反日本鬼子扫荡斗争的重大胜利,巩固和扩大了当地抗日武装的力量。经过不懈努力,许光达将所属二分区建成晋西北地区的抗日模范根据地,,为八路军的发展发展壮大立下不朽的功绩.,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做出重大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解放战争,解中央之围

1947年刚过,胡宗南就率兵二十万向延安推进,延安危在旦夕。毛主席审时度势,认为坚守延安对我方甚是不利,决定暂时先放弃延安。到了8月,中央机关被胡宗南包围在葭县西边几十公里的区域内,此地非常狭小,我方极为不利,形势十分严峻。彭德怀紧急给许光达发去电报,要求许光达率部支援。接到电令后,许光达当即率3纵出发,很快便达到乌龙铺、曹庄一带位置,截击南面而来的刘戡所部,掩护中央机关实现安全转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日,许光达率领第3纵队进至当川寺实施阻击。南面刘勘主力向3纵队压过来来,背后葭芦河,处境十分困难,人们开始担心许光达守不住,中央机关就危险了,毛主席拿出一支烟,吸了一口,说:“你们怕什么,我们有许光达,关键时候靠得住!”。战场形势相当不利,许光达向各旅旅长大喊:“敌人不让我们活,那我们就拼命!要是中央机关若是损失一根毫毛,我们3纵队全体官兵决不生还!”很快战斗开始了,战斗打得十分惨烈。许光达指挥独立第5旅死死地咬住西援的敌123旅,打碎了敌人援助沙家店的计划,给兄弟部队赢得了歼灭该敌的时间。战士们打退了敌人一次接着一次的进攻,使敌人不能与只有30多里的敌军会合,掩护了中央机关转移。

之后,胡宗南主力部队撤出,留下大约2个旅守绥德。许光达指挥第3纵队参加了延清战役,于10月1日攻克延川,延长也被友军攻下。此时,国民党军整编第76师在清涧陷于孤立之地。10月4日,3纵与1纵一起,包围了清涧城。 许光达给黄埔军校的同期同学廖昂写了一封劝降信,劝其投降。这时,胡宗南派援军到达清涧西南地区,得知消息后,廖昂十分高兴,矛盾内心变得镇静下来,拒绝投降。

10日夜里,许光达指挥3纵队将清涧城外围敌人清理干净,发起攻击。炸开东城门,进入内城;第二天早晨,又攻进北城门,占领清涧。这次攻城,国民党整编第76师师长廖昂被俘,以下官兵近7000人,成为西北野战军攻坚战的典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场战役是许光达最为辉煌的一次战役。西北野战军歼灭国民党主力6000多人,扭转了陕北战局,粉碎了蒋介石对陕北发动的重点攻势,使西北野战军由内线防御转变为内线向外进攻。许光达以自己的战争智慧,果敢的作风,使中央机关化险为夷,受到了毛主席的高度赞扬。毛主席说“这场战役确实打得很好,许光达功劳很大!”,周恩来说 “这场战役,许光达功不可没”。经此一战,人们也把许光达说成是“党中央的守护神”。

1949年7月,许光达率2兵团(下辖3、4、6军)悄悄地绕道,转入胡宗南侧后方,发起攻击。配合部队全歼国民党军四万多人。8月率部解放兰州。

与装甲兵结缘,直到晚年

建国后,彭老总问许光达想干点什么,许光达说自己喜欢枪炮,习惯了和枪炮打交道,就干这个吧。毛主席说:“我们的陆军要搞机械化,就要从实际出发,先把坦克搞起来,我看就让许光达去拉这个架子吧。1950年4月,经中央军委批准,许光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许光达接到命令后,立即前往北京。

万事开头难。据统计,1950年,全国所有的家底只有2个战车师加2个战车团,共543辆从国民党手里缴获来的坦克,官兵只有1万2千多人。搞装甲兵,就相当于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新的兵种,难度可想而知。许光达开动脑筋,组织开展组建装甲兵的各项准备工作。经过调研,许光达决定先把这些坦克和官兵利用起来,变成几个坦克师,同时版坦克学习班和坦克集训基地,再逐步把坦克工业建立起来。

许光达亲自查阅了大量相关的苏联装甲兵资料,在了解坦克部队指挥员部队情况的基础上,制定了3种编制,分别为:坦克师、独立坦克团和独立坦克营。依据统一编制,调整连队干部、配备坦克车辆和其他器材,把坦克部队整编为一个特种战车师和两个坦克旅。并创办了坦克学校,由他亲自兼任坦克学校校长。花了近半年的时间,许光达完成了领导机关和坦克部队的整编和创建工作,使坦克部队有了正规统一的编制,形成了装甲兵的初始形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8年许光达与坦克学校战士留影

1951年1月,应抗美援朝需要,许光达去往抗美援朝的第一线,进行实地调查。回国后,迅速组织坦克部队志愿军入朝作战,这也是坦克部队的首秀。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装甲兵部队表现得极为惹眼,他们大显身手,快速向前推进,突出到我军防御前沿占领发射阵地瞄准射击,直接支援步兵战斗,减少了志愿军战士的伤亡,打出了我军军威,弘扬了我国国威。

装甲兵学校创立之初,为装甲兵部队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坦克人才,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一些不足也逐渐暴露出来,有些教员不能够按照条例教学,在教学中按照自己的经验和想法开展教学活动;有些教员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培训,教学业务也不太熟练,教出来的水平也是非常有限。许光达说道:“看起来不制定一些规范的条令条例是不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亲身调查研究,许光达大将感觉到技术在装甲部队建设中的地位十分重要,于是向全军发出正规化建设装甲兵部队的重要指示,他指出:应坚持用条令、条例规范化管理装甲兵部队,牢固树立正规化治军理念,提升装甲兵部队的正规化作战训练水平。并指出技术是装甲兵建设的基本问题,各级党政领导和技术部门,都要以技术提升为工作重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日和训练基地的坦克部队

许光达经常打开坦克车,钻进里面学习坦克操作知识,掌握相关技术技能,使得许光达能够准确地编写装甲兵教材好教育规范,审定战斗条令。我国装甲兵历史上的第一部《技术工作条令》就是许光达主持颁发的。同时提出“没有技术就没有装甲部队”的响亮口号,并以此作为装甲兵技术工作的指导思想。经过一系列的措施,装甲兵普遍加强了对技术工作的重视,以此要求来办教育和搞军事训练,提高了装甲兵院校的技术教育水平和部队的技术训练水平。装甲兵靠着这种正规踏实的技术作风,实现了装甲兵技术工作的规范化,改进了装甲兵技术工作建设,实现了装甲兵的历史跨越式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4年轻型坦克在桂林试车时,许光达与试车队的科研人员交谈

在组建装甲兵时,许光达坚持“没有技术就没有装甲部队”的基本点,身体力行、以身相试,在忘我工作的同时积极总结战斗经验和训练成果,完成了《坦克论》、《陆军的发展趋向及装甲兵的运用》的多部理论著作。不断要求干部带头学习技术、掌握技术,把一个没有基础的装甲兵建设成了一个现代化的技术兵种。许光达对我国的装甲部队建设作出的巨大贡献,真正践行了他把“后半生交给装甲兵”的承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4年6月许光达陪同毛泽东观看坦克部队

不忘本,包办婚姻也能幸福、长久

据许光达夫人邹静华回忆:

当年,父亲邹希鲁有感于许光达的努力精神,就逐渐喜欢上了这个小孩。由父辈做主,让14岁大的许光达与年仅9岁的邹靖华订下亲事。在1928年9月28日那一天,20岁的许光达和15岁的邹靖华在家人的操办下,结了婚。然而,新婚仅仅10天后,由于受到长沙警备队缉拿,许光达就被迫不得已地离开了新婚妻子,逃出长沙城。 之后,许光达改名许泛舟,化名逃到已任河北清河县县长的岳父邹希鲁那里避难,还当了警察局长。第二年,许光达前往鄂西革命根据地,成为了贺龙手下的一员虎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让邹静华没有想到的是,丈夫许光达这一走就是十年。十年的杳无音讯,让邹静华心生绝望,几欲崩溃,甚至想到了死。但是她一直期盼丈夫还活着,这仅有的一点儿念想让邹静华顽强地活了下来。她一天天地等待着,打听着……。终于一天晚上,徐特立老师特地来到邹静华家里告诉她,她的丈夫还没有死。听到消息的邹静华显得坐立不安,有高兴,有激动,也有一些不敢相信。都过了十年了,既然丈夫还在,那就要去寻找,只有和丈夫在一起,这个家才算是完整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妻子离别十年,漫漫长夜,两人看着天空,相互守望。邹靖华几经辗转,多年寻找,从国统区找到延安,她已经不记得经历了多少血泪,多少坎坷。终于在1938年秋天,夫妇二人才算是团聚在一起了。

许光达与邹靖华的婚姻虽是包办,但他们二人在生活中一直互敬互爱,相互关心,相互包容,幸福相守。这种婚姻关系,不仅在高级干部中,而且在所有干部的婚姻史上也是极为少见的。

这辆坦克,也是许光达的一枚“军功章”

1969年6月3日,许光达因病情严重,医治无效,病逝世于北京,年仅61岁。

在许光达大将的故居外面,停放着一辆军绿色的坦克车,车身上印着一枚黄色的五角星,供人们参观。这是我国自主研制和生产的第一批型号的坦克,也是一辆在许光达大将主持下生产的第一批坦克车。这辆坦克就像一枚军功章,它饱含着许光达大将对装甲兵事业注入的毕生心血,也彰显了共和国对许光达大将的认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 语

战争年代,是一个特殊的时期,有多少的生离死别,已不得而知,但相信一定有很多。出于各种原因,有的是嫌弃了,有的是找不着放弃了,也有的幸运儿找到了。就像邹静华和许光达大将夫妇,他们两个是幸运的,他们的幸运来来自于心底那一份纯真的爱,来自于那份念想和那份不离不弃。他们的爱情是对“你若不离不弃,我必生死相依”最好的诠释。发乎情,感乎心,这份爱,似海深。毛主席听到这样的爱情后,也是直竖大拇指,赞叹不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光达大将将一生奉献给了祖国,奉献给了装甲兵部队。而且忠于发妻,家庭美满。他的一生是精彩的,让人们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