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7月举行的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通过评审,河北沧州南大港候鸟栖息地等5处提名地扩展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河北省第一个世界自然遗产。

近年来,河北持续加大栖息地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南大港候鸟栖息地的候鸟由2019年的2万只到2023年的10万余只,候鸟数量4年间增长了4倍。南大港的生态蝶变,为河北向世界打开了一扇美丽的“生态之窗”。

在沧州黄骅,顺着笔直的捷港大街走到尽头,就是南大港湿地和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沧州南大港候鸟栖息地位于保护区内。沈明俊在保护区管理处工作已经21年了,他的巡护区从大南门开始,到沙尘道结束,巡护一次就要15公里,一天至少要巡护三趟,虽然配备着三轮车,但有些地方只能徒步通过,就这样,每天的步数都没低过3万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大港湿地鸟类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工作人员 沈明俊:这个地方在沧州市的东部,紧邻渤海,自古以来就是九河下梢之地,上游雨水和大量的充沛的淡水经此汇入大海,慢慢在这就汇集就形成了这片湿地,我们俗话说就是大洼,水草丰盛,鱼虾肥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巡护一次,沈明俊都会在记录本上填下工作内容,厚厚的记录本记录着沈明俊值守的每一天,也记录着保护区在保护中的巨大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大港候鸟栖息地总面积达7500公顷,拥有环渤海生态区内保存最为完整的典型沼泽湿地生态系统,现有鸟类271种,每年经由保护区的旅鸟种类达152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0年,为了完整、系统的保护湿地系统,南大港湿地北部养殖池塘生态修复项目随之开展。通过退养还湿、微地形整理、滩面营造、坡面生态化改造等措施,完成生态修复面积108.8公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大港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副主任 王立军:通过一系列的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的实施,保护区的生态环境持续好转,生物多样性持续增加。最主要的反映就是从鸟类的数量和种类上体现的,保护区原有鸟类268种,现在增加到了271种,鸟类的种类还有数量都在持续增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此同时,保护区还借助科技的力量,通过“AI影像+AI声纹”的11处AI监测平台构建起覆盖全湿地范围的智能监控网络,搭建起科研监测一体化平台,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数据准确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大港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工作人员 张景兴:南大港湿地科研监测一体化平台,通过AI技术加人工巡护这两方面,来实现对湿地的更全方位的监测和保护,实现了鸟类没有干扰的监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河北世界自然遗产的第一张名片,保护区把继续做好自然遗产传承、利用,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三水共治作为总抓手,推进湿地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保护区管理处已经着手开展2025年南大港湿地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持续改善世界自然遗产地生态环境。

(总台央视记者 叶蕾 王帅 李天雷 河北台 沧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