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欧文9mm冲锋枪,首款由澳大利亚设计并制造的冲锋枪,源自1939年7月伊夫林·欧文(Evelyn Owen)的创新构思,他当时是伍伦贡维多利亚兵营的一名24岁二等兵。这款最初的.22LR口径武器,经过新南威尔士肯布拉港的莱萨特-纽卡斯尔生产公司的改良与制造,最终演变成9mm版本。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尽管欧文将其原型枪展示给澳大利亚军方,但由于军方对冲锋枪战术价值认识不足,对其发明未予重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欧文,文森特·沃道尔的邻居,是一名莱萨特公司的经理。1940年,沃道尔偶然发现欧文家中藏有一支他设计的冲锋枪。当欧文准备返回维多利亚兵营时,他向沃道尔介绍了这支枪及其提交给军队的经历。鉴于该枪的设计既简单又可靠,加之莱萨特公司是军队供应商,沃道尔便利用其影响力将欧文调至陆军发明部,并指派他的兄弟杰勒德·沃道尔协助改进冲锋枪设计。随着战争的发展,澳军开始重视冲锋枪的作用,尽管陆军发明部内部分人士对欧文的设计表示兴趣,澳大利亚陆军官方却更倾向于采用改进自英国司登冲锋枪的澳司登型号。

在推介新枪械的进程中,沃道尔两兄弟积极向军方推广其创新产品,并借助媒体力量扩大影响力。同时,他们也赢得了民众与政府官员的支持。在断山公司主管艾森顿·路易斯的介入下,军方最终同意莱萨特公司生产一款经过改进的试验枪。改进内容包括将供弹方式由弹鼓改为直弹匣,并使用更大的.32口径自动手枪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澳大利亚陆军实际上更倾向于使用.45ACP口径的弹药。于是,莱萨特公司在31天内迅速制造出一支新的.45ACP口径样枪。尽管该样枪早在1941年3月就已经完成,但直到5个多月后,在陆军部长的干预下,才获得用于实弹试验的弹药。不幸的是,当样枪所需的.45ACP口径弹药到位时,却发现提供的是.455韦伯利-斯科特左轮手枪弹,而非预期的.45ACP。这一发现无疑为武器的研发和测试过程增添了更多波折。

澳大利亚陆军曾要求莱萨特公司将其制造的枪支修改为使用。38英寸左轮手枪弹,尽管这种弹药作为冲锋枪的初速不足。这表明陆军对尝试欧文冲锋枪并不热情,并试图通过各种方式进行阻挠。然而,在政府的施压下,澳大利亚陆军不得不于1941年9月19日对欧文冲锋枪以及从美国和英国进口的冲锋枪进行对比试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距离试验日期仅剩23天时,沃道尔兄弟迅速制造出了9mm派拉贝鲁姆口径的样枪,并确保了足够的9mm弹药供应。因此,莱萨特公司最终提交给试验的样枪中,包括三支9mm口径、两支.45ACP口径以及多支符合军方要求的.38英寸口径的样枪。

在涉及浸水、泥泞环境及沙尘浴的可靠性测试中,欧文冲锋枪的性能超越了汤普森和司登冲锋枪,成为唯一一款无故障通过所有测试的武器。尽管欧文冲锋枪在这些极端条件下展现了卓越的可靠性,但澳大利亚陆军在评估报告中提到,这些对比结果并不具有决定性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多项改进措施。在政府施压后,最终敲定了欧文冲锋枪的设计,而这一设计基本上保持了最初提交测试时的形态。尽管如此,军需部门对于选用9mm还是.45ACP口径弹药仍持保留意见,未能作出最终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澳大利亚陆军于1941年11月20日正式采用欧文冲锋枪,这款9mm口径的武器。莱萨特纽卡斯尔工厂自1942年起开始生产此款武器,在生产的高峰期,每周的产量达到800支。至1945年停产时,共制造了约45,000支欧文冲锋枪。另外,澳司登冲锋枪的生产量约为20,000支。

欧文本人在军队中的生涯最终以中尉的军衔结束,他在1942年退役,并在次年离开了莱萨特公司。退役后,欧文投身于锯木业,独自经营一家锯木厂并居住于此。遗憾的是,欧文的个人生活中存在酒精依赖问题。最终,他在1949年因胃溃疡去世,享年33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欧文冲锋枪具备单发和连发的射击模式,采用自由式枪机设计以及开膛待击机制。其固定式击针与枪机面构成一个整体。显著的特点是其33发的双排弹匣被安装在管状机匣的顶部,并采用向下抛壳的设计,这种设计自意大利的维勒·帕洛沙M1915冲锋枪以来较为罕见。该供弹系统利用地心引力辅助装填,提高可靠性的同时具备良好的防沙性能。由于弹匣位于上方,瞄准具向右偏移,且射程固定在100码(约91.5米)。尽管觇孔较大,但其偏右的位置使得瞄准不便,因此多数用户选择腰际射击姿势。

欧文冲锋枪的抛壳挺设计独树一帜,位于弹匣背面的突齿上。这种设计源于欧文对早期冲锋枪易损零件的看法,将抛壳挺整合至弹匣中,一旦损坏即可通过更换弹匣迅速解决,而原弹匣则可送修。

欧文冲锋枪设计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机匣内部结构,其中包含一个约1/2英寸厚的金属环,该环将机匣划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部主要容纳枪机和复进簧,通过金属环中央的孔洞,复进簧导杆与后部的拉机柄相连。此外,机匣后部的拉机柄槽被设计为封闭状态,有效防止泥污和其他异物通过拉机柄槽进入枪机内部,从而保证了枪械的可靠性和耐用性。这种封闭式的机匣设计是欧文冲锋枪在性能测试中优于其他同类产品的关键因素之一。相比之下,澳司登/司登冲锋枪因泥沙等异物易通过拉机柄槽进入枪内而频繁发生故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欧文冲锋枪的抛壳机制设计独特,不依赖于射击方向。即便在侧向或倒置射击时,抛壳过程依然顺畅无阻。该机制的核心在于利用弹匣内部下一发子弹(或最后一发子弹后使用的托弹板)将空弹壳推向上方抛壳口,随后弹壳会从左侧或右侧自然掉落。此外,该枪配备的双排双进弹匣设计简化了装填过程,相较于双排单进的司登弹匣更为便捷,这一设计也被应用在澳司登弹匣上。然而,欧文冲锋枪并未设有空枪挂机功能。

欧文冲锋枪的击发机座与枪托支座设计为一体,位于机匣后下方。该支座有实心和镂空两种形式,分别用于约12,000支和33,000支冲锋枪,以实现不同的重量优化。这两种设计的支座和枪托具有互换性,并且均标有“Mk1”字样,以及表示生产年份最后两位数字的标记。除此之外,还试产了210支Mk2型冲锋枪,其主要区别于Mk1型在于枪托连接方式和击发机构设计,并增添了刺刀座及一种实用性存疑的刺刀。

在Mk1型冲锋枪中,枪托的设计也呈现多样性,包括钢制框架结构和木制实心设计。木制枪托进一步分为完全实心型和设有贮存室型,后者可存放一个油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枪械的快慢机操纵杆位于击发机座的左侧,具备三种射击模式:保险状态、半自动状态和全自动状态。在保险状态下,扳机被锁定无法操作。半自动模式下,扳机仅需部分行程即可发射单发子弹。而在全自动模式下,需要将扳机完全压下以实现连发射击;如果扳机仅被按下一半,则枪械仍会以半自动模式射击。

扳机机构内设有三根弹簧,即使其中一根断裂,仍可进行全自动射击。然而,若弹簧装配不当,射击模式同样会被限定为全自动。

为了确保产品的可追溯性,枪械的主要部件上均刻有生产序号的最后三位数字,而完整序号则被印刻在枪管、机匣、枪机框以及偶尔的击发机座上。

欧文冲锋枪的握把大多采用酚醛树脂材料制成,但莱萨特公司也生产了有限数量的木制握把版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欧文冲锋枪在1941年由澳大利亚军队采用,但最初无法安装刺刀。直到1944年,澳大利亚陆军决定为该武器增设刺刀功能。值得注意的是,莱萨特公司已于1942年开发了Mk2版本的欧文冲锋枪,其特点是配有安装在枪口制退器上的刺刀座。然而,这个设计并不兼容澳军使用的SMLE步枪的刺刀,且这种专用刺刀仅生产了200把。

在1944年,利特高轻武器工厂仿效英国的No.5丛林卡宾枪,制造了100支缩短版本的SMLE步枪并配备了相应的100把短版的M1907刺刀。这一改动是基于前线的反馈,指出SMLE步枪装配刺刀后的长度在丛林战中过于笨拙。尽管这种缩短版步枪未被采纳,但澳大利亚陆军决定选用其配套的刺刀作为欧文冲锋枪的标准配件,命名为No.1 Mk1刺刀,具有10英寸的刃长和5英寸的出血槽。随后,设计出了另一种刃长为17英寸、出血槽为12英寸的No.1 Mk2刺刀。这两种刺刀于1944年7月31日正式定型,并交由军队进行试用。最终,在1945年4月,澳大利亚军队决定采用较短的No.1 Mk1刺刀。

欧文冲锋枪在二战后进行了重要的改造,以适应新的军事需求。具体而言,由于Mk2型号除外,Mk1型欧文冲锋枪在原始生产中几乎未配备刺刀座。因此,为了提升其多功能性,所有该型号的冲锋枪在战争结束后被送至兵工厂接受必要的维修和改良工作,其中包括在枪口处新增刺刀座。这一改动使得欧文冲锋枪能够兼容与恩菲尔德步枪相同的刺刀,从而增加了两种武器系统的互换性和战术灵活性。经过这一改进的欧文冲锋枪在朝鲜战争中首次得到实战应用,展示了其新增加功能的战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