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拍摄制作:贾海元 汪晓青

央广网西宁10月6日消息(记者汪晓青)“这个季节是沙珠玉最美的时候,田野里庄稼生长旺盛,果树上挂满了沉甸甸的果实,村庄里绿树成荫,乡亲们在房前屋后栽种了花草苗木,整个村子绿意盎然。”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沙珠玉乡下卡力岗村村委会原主任旦正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月的沙珠玉绿意盎然(央广网记者 贾海元 摄)

青藏高原生态系统丰富多样、也十分脆弱,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生态功能最大化,是青海的主要任务。多年来,青海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巩固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成效,高原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

共和盆地沙珠玉地区是中国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区域之一。作为青海省防沙治沙重点区域,自1956年起,沙珠玉拉开了治沙的序幕。

防沙固沙是一项系统工程,六十余载治沙光阴里,在国家政策指引和一代代治沙人的坚守与付出下,沙珠玉地区相继开展了机械固沙和生物固沙相结合的治理措施,研发出插杆水钻造林专利技术,探索形成了“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推进的实践真知。

如今的沙珠玉,林在田边,粮在树旁,农林结合,林茂粮丰,荒漠化土地面积11.7万亩,占全乡总面积的数值从1956年的90.28%减至12.3%,建成了“高原荒漠沙珠玉绿洲”。

生态好了,村民们致富的路顺了。“以前村里每户的年收入只有一千三四百元,现在通过放羊、种庄稼和果树,村民每人的年收入能达到1.9万元左右。”下卡力岗村支部委员华旦才让说。

在同样地处共和盆地的塔拉滩,铁盖乡下合乐寺村村民叶多骑着摩托车,赶着羊群进入位于塔拉滩的光伏产业园区。深蓝色的光伏板下,羊群惬意地啃食着青草。

“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这样的场景,曾是塔拉滩的写照。2012年,塔拉滩探索实现生态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最大化的途径,借助我国首个千万千瓦级太阳能发电基地的建设机遇,迎来了产业发展和荒漠化治理的新机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塔拉滩光伏产业园内,板上发电,板下牧羊(央广网记者 贾海元 摄)

“我们家300多只羊都在光伏园区里放养,现在草长得好,羊的膘情就好,我们就能卖个好价钱。”叶多说。

“当前,青海正在稳步推进三北工程六期建设,这项工程涉及青海省6个市州31个县区,在全面推进三北工程和防沙治沙工作的同时,我们注重生态保护和民生发展相结合,多举措带动老百姓增收致富,通过光伏治沙、枸杞等经济林种植的方式,让老百姓参与到生态保护工程中,共享到生态环境变化带来的红利。”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生态修复处处长马建平说。

在广袤的青海大地上,治沙人因地施策,探索实现生态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最大化的途经,建成了高原荒漠沙珠玉绿洲,走出了海西柴达木盆地种植枸杞、共和盆地光伏电板下种草等特色治沙路径。

如今,青海治沙进入新时代,涉及全省6个市州31个县区的三北工程六期规划项目有序推进中,青海防沙治沙三年攻坚行动全面打响,新一辈治沙人继续投身到治沙护绿当中,正在向着锚定的目标努力。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