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的高考中,黄蛉凭借一篇独特的甲骨文作文,跃过龙门,被985名校破格录取。这位古文奇才后来发展得怎么样?

黄蛉,这位四川的少年,他的成长轨迹与众不同,因为甲骨文犹如一颗种子,早早地在他心中生根发芽。

童年时期,黄蛉就踏入了甲骨文的世界,他手中的书籍和眼前的资料,像一扇扇通往古老文明的窗户,让他对甲骨文有了最初的认知。这些资料仿佛是一把钥匙,开启了他对这门古老艺术的热爱之门。

自此以后,黄蛉就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去研读甲骨文书籍,参观博物馆,深入探索其起源、发展和演变。

他发现,这些看似简单的符号,背后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他沉醉于甲骨文的字形之美,字义之深,试图从中解读出古人的智慧与情感。

黄蛉的热爱不仅仅停留在学术层面。在生活中,他时常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甲骨文,甚至尝试用它来书写文字。他相信,通过书写这种古老文字,他能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其独特的魅力。

2009年6月17日,一篇名为《高考阅卷花絮——四川惊现甲骨文作文》的帖子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引发广泛讨论。

帖子的内容是关于四川高考阅卷组在批阅作文时,意外发现了一篇以甲骨文写就的奇文。这篇作文的作者,正是黄蛉。

在高考这样严肃紧张的场合,黄蛉选择用甲骨文写作,无疑是一次大胆而富有创意的尝试。

高考作文的评审中,并未明文禁止甲骨文等古文字的使用,黄蛉以这种独特的方式书写了一篇作文,尽管内容与题目有所出入,但其独特的创意和书写方式迅速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由于作文的内容难以通过常规方式评估,阅卷组特地邀请四川大学古文专家进行深入评阅。

经过专家的仔细审阅,这篇作文不仅展现了甲骨文的风采,还巧妙地融入了小篆和金文等多种古文字

由于作文内容与题目并不吻合,黄蛉的这篇作文最终只获得了6分的成绩。尽管如此,这篇作文仍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

在黄蛉的这篇作文受到广泛关注后,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向他表达了录取的意愿。四川大学也对黄蛉的才华和潜力给予高度认可,并决定破格录取他。

最终,黄蛉选择了四川大学。因为他渴望在这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学府继续深入研究古文字。

进入四川大学后,黄蛉如愿以偿地选择了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了更好地培养和挖掘他的古文才能,四川大学特地为他聘请了资深古文专家何崝教授作为指导老师。在何崝(zhēng)的悉心指导下,黄蛉的古文才能得到进一步提升和深化。

然而,事态的发展并未如人们预期的那样顺利。不久后,何崝向四川大学递交辞呈,明确表示他不再担任黄蛉的指导老师。

据何崝所言,黄蛉虽才华横溢,却常常过于浮夸,难以静下心来深入钻研学问。黄蛉在失去何崝的指导后,经历了一段低谷期。

他的古文学习进度受阻,加之媒体的过度关注给他带来巨大压力,使他难以再像之前那样专注于学术研究。尽管四川大学为他提供了其他优秀的教师资源,但黄蛉似乎难以找回当初的热情和动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黄蛉逐渐淡出了公众的视野,关于他的消息越来越少。有传言称他选择了其他领域的发展,也有人猜测他或许已经放弃了古文字的研究。不过,这些都只是外界的猜测和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