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爸爸和妈妈是两种不同的育儿方式吗?孩子5岁前,需求比较低,要什么爸爸就给买什么。

有时候妈妈说:“玩具太多了”“吃这个对牙齿不好”提出反对意见,当然妈妈反对无效。

爸爸嘴上答应好好的,还是会给孩子买。在妈妈看来,爸爸和孩子都需要“教育”。

当幼儿在爸爸那里获得了无限满足之后,在和妈妈相处的时候,也会跟妈妈提出自己的要求。

结果可想而知,当妈妈不满足要求时,孩子就会撒泼打滚、哭闹不止。

小孩子也是有心眼儿的,当他试过几次知道了哭闹在妈妈这里无用时,有想买的东西就会找爸爸。

妈妈和爸爸沟通无效,也发现了育儿观念的差异,就坚持自己的育儿方法。孩子和爸爸就属于——一个想要、一个愿意买的状态。这样的平衡在孩子5岁时被打破。

那时候爸爸的工作出了一点状态,收入明显缩减。这时他不能够满足孩子所要的东西。然后孩子就像小时候对妈妈那样,当不能满足自己的要求,就会对爸爸发脾气,哭闹不止,甚至比小时候发作还厉害。

这时候爸爸就需要承担“无限制满足孩子要求”所带来的后果。

所以,满足孩子的要求,父母要设置底线。哪怕自己有这个经济实力满足孩子的要求,也要坚持底线。

因为我们知道无限制的满足孩子的要求,并不是对孩子的爱,而是溺爱。也是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

对于孩子的要求,家长如何设置底线,给下面3点作为参考。

1.有计划

孩子小脑瓜里一会儿一个主意,善变得很。一会儿想做这个,一会儿想做那个。看到这个想买,看到那个也好。这时候做计划就能够帮妈妈很大的忙。

①金钱计划

适当的告诉孩子,金钱的来源和如何使用,也是对孩子进行金钱的启蒙

让孩子知道钱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通过爸爸妈妈努力劳动所换来的。

所以在金钱的分配上要有计划。当孩子要买的玩具金额超出了金钱的计划,就要告诉孩子,只能等到下个月再买了。

(当然生日礼物、节日礼物除外)

②时间计划

善于规划的妈妈,从孩子出生那天起就给孩子做好了规划。包括孩子吃什么、做什么、玩什么、学什么。

因此做好时间安排,可以让宝宝在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

当然这也就避免了到吃饭睡觉的时间,宝宝要闹着出去玩儿。

而且做好时间计划,每天生活都很规律,也有助于宝宝后续的秩序感培养。

2.要变通

计划是固定的,但生活处处有突发事件,所以我们也要适当的变通。

比方说孩子看到一个特别喜欢的玩具,妈妈也觉得这个玩具对孩子有好处。但这个月买玩具的钱已经不能够再让孩子买这个玩具了。问题是玩具只剩下最后一个。

这时候该怎么办呢?

有时候规矩不能破,一旦打破了规矩,就让孩子知道底线是可以跨越的。所以我们可以和孩子约定好下个月买,然后偷偷的回来把玩具买下来,下个月1号马上给孩子。

3.有目标

我们都希望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怎么赢?就需要目标来帮助。

比方说每周读一本书。能够复述这本书的内容。对故事有自己的看法。这都是需要时间的积累和沉淀的。

每当孩子完成一个小目标,都标志着孩子已经进步了一点。

对于“是否满足孩子所有需求”的问题上,大家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