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汉王朝那个充满权谋与争斗的时代,权力的更迭如同汹涌的浪潮,不断冲击着王朝的根基。

汉昭帝刘弗陵的突然驾崩,犹如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千层浪花,引发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权力博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汉昭帝之逝与继位难题

汉昭帝刘弗陵,一代英主,乃汉武帝刘彻之幼子,年方八岁便继承大统,展露出少年天子的非凡气度。

他睿智机敏,勤于政事,使西汉王朝在他统治下呈现出一段短暂的繁荣景象。

然而,天妒英才,命运对刘弗陵似乎格外严苛,年仅二十一岁,他便猝然驾崩,令整个西汉王朝为之震动。

在刘弗陵短暂而辉煌的统治期间,霍光、上官桀、金日磾、桑弘羊四位辅政大臣,受武帝遗诏,共同辅佐年幼的昭帝,肩负起维护王朝稳定的重任。

起初,四人各司其职,互相扶持,朝政得以平稳过渡。

随着时间的流转,权力斗争的阴云悄然密布,辅政大臣之间的裂痕日益加深,直至最终,权柄尽归霍光一人,他独自掌控了朝政的大权。

刘弗陵的英年早逝,给西汉王朝留下了一个棘手的继位难题。

按照宗室远近排序,广陵王刘胥无疑是继承大统的最佳人选。刘胥年近四十,乃刘弗陵之兄,其品行在宗室和朝臣中尚有口碑。

但霍光却坚决反对刘胥继位,他指责刘胥在封国内好勇斗狠,常常扛着大鼎四处炫耀武力,认为这种性格之人不宜为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霍光反对刘胥继位的真实原因,实则出于对自身权力的考量。

他深知,若成年诸侯王继位,必定会削弱他的权势,打破现有的政治格局。为确保自己的地位不受动摇,霍光不惜一切代价,阻止刘胥登上帝位。

二、霍光的权力布局与刘贺的登场

二、霍光的权力布局与刘贺的登场

在如此棘手的局势下,霍光力排众议,坚定地选择了刘弗陵的侄子,年仅十八岁的第二代昌邑王刘贺作为新帝。

霍光心中自有盘算,他认为控制一个十几岁的少年皇帝,远比对付一个年富力强的成年诸侯王来得容易。

此外,霍光自恃对昌邑王一脉有深厚的恩情,当年,他力主刘贺的祖母李夫人与汉武帝同葬,且享有皇后之礼的殊荣,这一举措无疑提高了昌邑王一系在皇室中的地位。

当刘贺接获即位的诏书时,他欣喜若狂,迫不及待地踏上了前往长安的路途。

据史料记载,他在一天之内就疾驰了135里,其侍从人员的马匹因过度劳累而一匹接一匹地倒在路上,他的急切之情可见一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贺的这一行为,虽然展现了他对皇位的渴望,但也暴露了他缺乏深思熟虑和稳重性格的缺陷,为他日后的放纵埋下了隐患。

与汉文帝的沉稳干练相比,刘贺显然缺乏对皇位背后暗流涌动的敏锐感知。

他未能预见到,皇位的获得并非仅仅是个人荣耀的巅峰,更是把他推进了权力斗争的漩涡中心。

三、刘贺的短暂帝王路

三、刘贺的短暂帝王路

刘贺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动后,终于成功地坐上了帝位。然而,他并未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

在短暂的统治期间,刘贺急不可耐地提拔自己的昌邑旧臣,这一行为迅速引发了与中央官员之间的利益冲突。

他的举措不仅破坏了朝堂的平衡,更激起了朝中重臣的强烈不满。

霍光,这位权倾一时的辅政大臣,以刘贺在位期间犯下的1127件错事为名,发动了一场废帝的政变。

实际上,这些所谓的“错事”不过是霍光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对刘贺进行的一次政治打压。

刘贺的失败,并非偶然,而是他与霍光争权夺利的必然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贺被废黜后,他的命运急转直下,而他的手下也未能幸免于难。所有曾经效忠于昌邑王的属官都被处死,无一幸免。

在临刑之前,昌邑国的群臣对刘贺充满了怨恨,他们认为如果刘贺早点除掉霍光,或许一切都会有所不同。

然而,这些事后诸葛亮的指责,已经无法改变既定的结局。

在那个时代,霍家的势力已经遍布朝廷的各个要职,连丞相杨敞也不过是霍光手中的一个棋子。

刘贺这个看似至高无上的皇帝,实际上只是一个空壳,他根本无法与权势滔天的霍光相抗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刘询的崛起与权力博弈

四、刘询的崛起与权力博弈

刘贺被废黜之后,立谁为新帝立刻成为了朝廷内部最为紧迫和重大的议题。

在这关键的时刻,光禄大夫丙吉提出了一个出乎意料的建议:

立刘彻的曾孙、废太子刘据的孙子刘病已为帝。

刘病已因受巫蛊之案牵连,自幼被放养在民间,与皇室血脉相隔甚远。

但霍光经过深思熟虑,同意了这个提议,因为他深知刘病已没有任何政治根基,易于操控。

刘病已继位后,即汉宣帝刘询,他在位期间的表现,无论是处理政务还是对待霍光,都让霍光感到十分满意。

刘询即位后的第一道圣旨,便是将霍光的食邑增加至一万户,使其地位仅次于开国丞相萧何,甚至超过了名将卫青和霍去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霍光虽曾假意请求退休,但刘询自然不会同意,两人之间展开了一场又一场互相试探、彼此演戏的权力博弈。

数月过后,刘询提出想为自己的祖父刘据上谥号,却遭到了御史台的一致反对。这一举动被视为霍光对刘询顺从度的测试,刘询虽然心中不快,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忍耐。

随后,廷尉府弹劾霍光的心腹田延年贪污,刘询将此事全权交由霍光处理,这一招巧妙地将霍光置于一个两难的境地。

田延年在拒不承认贪污后选择了自杀,此事最终不了了之。

霍光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权势,想要立自己的小女儿霍成君为皇后。然而,刘询以“故剑情深”为由,表明了自己立发妻许平君为皇后的坚定决心。

不久之后,皇后许平君突然去世,幕后主使竟是霍光的妻子霍显。霍显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女儿霍成君成为皇后,面对这样的挑衅,刘询再次选择了忍耐,但内心的愤怒已经悄然滋长。

五、霍光之死与霍家结局

五、霍光之死与霍家结局

三年后,霍光这位权倾一时的辅政大臣终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刘询亲自出席了霍光的葬礼,哭奠之状哀戚至极,葬礼的规制几乎与皇帝无异,这一切不过是为了迷惑霍家,让他们放松警惕。

霍光去世后,刘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开始逐步削弱霍家的势力。

他先将霍禹、霍山、霍云等霍氏后人同日封为列侯,表面上看似荣宠无限,实则却是将他们高高挂起,不再赋予实权。

霍山虽领尚书事,但刘询又安排了自己的旧日跟班张安世为大司马、车骑将军,并领尚书事,以此平衡霍家的力量。

同时,他大力提拔许家、史家等外戚,使得霍家在朝中的影响力逐渐被边缘化。

紧接着,刘询开始对霍家及其嫡系在军中的骨干进行清算,纷纷将他们罢黜,使得霍家的军事力量迅速萎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种情况下,霍家面临着生死抉择,除了造反别无他途,而这正是刘询所期待的。

终于,霍家选择了造反,而这场叛乱几乎在一夜之间就被刘询镇压下去。

除了霍成君之外,霍家上下几百口人,连同其朋党几十家,全部被刘询下令诛杀殆尽。

然而,刘询并未因此牵连已故的霍光,他依旧让霍光陪葬茂陵,配享太庙。在“麒麟阁十一功臣像”中,排在第一位的依然是霍光。

原因很简单,刘询深知自己是霍光册立的皇帝,如果否定了霍光的政治正确性,那么自己的合法性也将受到质疑。

因此,他选择了保留霍光的荣誉,以稳固自己的帝位。

这一系列操作,既体现了刘询的政治智慧,也显露了他作为一个成熟政治家的手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写在最后

写在最后

西汉王朝的这场权力博弈,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权力的诱惑和政治的残酷。

汉昭帝的早逝、刘贺的短暂帝王路、刘询的崛起,每一个阶段都充满了戏剧性和传奇色彩。

这场权力的博弈,不仅影响了西汉王朝的走向,也为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

在权力的舞台上,没有人能够永远占据主导地位,只有那些懂得平衡和妥协的人,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自己的足迹。

参考资料:
谢桂华. 《霍光与昭宣政治》[J]. 《历史研究》, 1997。
王子今. 《汉宣帝和他的时代》[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