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位于苏州城北的相城区渭塘镇,因长江浊流与阳澄湖清流汇于此“泾渭分明”而又称渭泾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走在渭塘的街头,人们很难看出这里和小提琴之间有什么关联,即便是苏州的小提琴爱好者,可能也并不知道自己操弄的琴弓,产地就在身边。相较“渭塘珍珠”的珠光宝气,当地琴弓业显得十分“隐形”。

但是,当今提琴之弓的天下,王者就在这里。渭塘聚集了上千名琴弓匠人,他们制作的琴弓,占据了全球八成以上的市场份额。渭塘琴弓也因弹性好、使用灵活、抓弦、发音优美、具有艺术感染力,成为了琴弓中的上品,为许多音乐家所使用。

相城渭塘,妥妥的“提琴之弓”的“荣耀王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琴弓之乡应运而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提起相城琴弓业,就不得不提起“祖师爷”张金海——目前,相城琴弓的所有从业人员,几乎都是从张氏父子一脉传下来的。

19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渭塘镇创办农具厂,有一手红木家具制作绝活的张金海当上了厂长。一个偶然的机会,张金海听说城里乐器厂因为生产的小提琴,找不到合适的琴弓而犯愁,于是琢磨起了制作琴弓的事,领着一帮技术骨干刻苦攻关,终于制作出了第一把“渭塘制造”的琴弓。渭塘农具厂也成立了专门的琴弓车间,渐渐培养出一批熟练的琴弓匠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6年,张金海之子张明生离开渭塘农具厂,自己投资创办了中国第一家琴弓专业制作企业——沿塘乐器配件厂,后来又扩大为强生乐器有限公司,还孵化出了声达乐器有限公司,年产不同等级、各种型号、64个品种的琴弓近15万支。

强生乐器公司也成了相城琴弓产业的孵化器,“闻乐”“友谊”“骑河”等琴弓生产厂家应运而生,同时,还催生了一大批工作室和配件作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40多年的探索及发展,相城琴弓业如今已成长为一个前景广阔、竞争优势明显、集聚效应不断增强的新兴特色行业群。仅在渭塘镇,就集结了50多家琴弓生产企业、1000多名能工巧匠,2020年生产70多万支大小琴弓,98%以上出口欧美,年产值数亿元。琴弓主要给日本雅马哈、美国莎音、德国盖瓦、法国塞宾等国外知名品牌贴牌生产。大部分厂家每年都参加上海、北京国际乐器展览会,法兰克福乐器博览会等,获得众多好评。

相城琴弓匠人们屡获大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选材、开料、烤弯、修头、打磨、上漆、调音……从原木到琴弓成品需要经历100多道严格的工序,而其中,只有十分之一左右的工作量可以借助机械,其余的全凭手工,因此,制作琴弓对制作者的匠心有着极高的要求。

一把小小的琴弓,凝聚着极高的技术含量。从业多年的郑丰说,譬如,演奏者手持琴弓时,其食指部位,应该恰好就是整个琴弓的重心所在,如果制作者的技术不到家,琴弓的重心偏前或者偏后,演奏者都会感觉很别扭;在重心部位还要缠绕银丝,以进一步强化前后平衡,而银丝缠多少圈也是有讲究的,多一圈少一圈都不行。又如,弓杆从尾部到前段,其粗细程度是逐渐递减的,在哪一段应该有多粗也是有严格要求的,一毫米的偏差都不行;再如,每支琴弓的重量误差不能超过2-3克……

“制作每一支琴弓的过程,都像母亲孕育孩子一样。”郑丰说,有时做一支琴弓就要耗时一年,这是为了充分保障成品的稳定性,“虽然原木已经存放几十年,但做成弓杆后仍有变形的可能,所以,初步做好的琴弓要等一年才能出售,这一年中要不断地跟着弓杆自然形变的节奏加以调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多年的经营和摸索,凭着过硬的质量,相城人最终把老牌琴弓强国韩国、德国挤出了亚洲市场,并进一步占领全球市场。

然而,很长一段时间内,相城琴弓是通过外贸企业出口的,以致当地琴弓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既没有知名度也没有价格话语权。2005年,骑河乐器厂老板徐忠华带着自己做的琴弓来到德国法兰克福乐器博览会。那次展会上,他吃了无数的“闭门羹”,但他没有气馁,而是连续去了3年。三年下来,徐忠华收到了一大摞海外客户的名片,于是,他按照名片上的地址把自己企业宣传册寄了出去——邮费加在一起,高达两万元。不久之后,陆续有海外客户主动与徐忠华联系,其中包括法兰克福广播交响乐团的首席低音提琴演奏家博古斯拉夫·福托克,他用了徐忠华制作的琴弓后赞不绝口,并推荐给乐团其他成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这样,“中国渭塘”在欧洲音乐界传开,提琴演奏家们发现,中国人制作琴弓的技艺,并不比法国人和意大利人逊色。近年来,在国际琴弓制作大赛上,相城的琴弓匠人们多次获得大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2年,苏州市闻乐乐器有限公司创始人陈龙根携渭塘琴弓获得第十五届美国国际提琴制作比赛大提琴弓工艺奖,此后多年屡屡荣获国际赛事奖项。2019年苏州市闻乐乐器有限公司陈梦清在马耳他国际提琴制作比赛中获得中提琴琴弓金奖,多年来也是获奖无数。

瑞士太阳乐队的13位音乐家,也曾专程赶到慕名已久的“中国渭塘”,在琴弓企业的车间里,为工人们演奏莫扎特经典音乐,以表敬意。

从“弓作”走向“弓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相城,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琴弓产业链,每一个细小的部件和工序都有专门的作坊。比如,渭塘镇中南村村民徐进兴专门生产一种叫做“马尾库”的琴弓部件。所谓“马尾库”,其实是一块安装在琴弓尾部的木头,其中间是空心的,作用是将马尾的一端塞进去并用木楔固定住,马尾的另一端固定在弓头上,而马尾库是可以通过弓杆末端的螺丝来调整位置的,以此来调节马尾的松紧程度。即使是这块“木头”,也并非是相城琴弓产业链上的“最末端”,因为“马尾库”上还有几个细小的零件——比如鲍鱼壳装饰片、固定马尾的木楔等,是由其他的专业作坊提供的。

“目前,在相城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琴弓产业链,从成品到每一个零部件乃至每一道生产工序,都有专门的从业人员。”徐进兴说,当初渭塘农具厂琴弓车间流水线上的每一个环节,现在都派生出了专门的作坊。

那么,日渐成熟的琴弓产业,如何进一步发展,突破瓶颈?目前,相城区镇两级正在研究出台相关扶持政策,预算经费中设立专项资金,鼓励企业从琴弓制作向小提琴制作产业链纵向延伸,不断提升小提琴终端产品市场占有率,打造一批中高档小提琴制作品牌。同时将“隐形”的冠军企业和“显性”的文化艺术双轮驱动,紧密融合。比如,正在与苏州大学音乐学院、苏州职业大学音乐系等单位开展务实有效合作,增挂一批小提琴大师工作室。加强与高校、社会乐团、才艺培训中心和中小学校等单位合作,结合渭塘诗会活动,每年策划2场大型小提琴演奏音乐会,不断提升渭塘小提琴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龙根等多位匠人也积极招聘年轻人加入琴弓制作,认真传授技艺,对关键部位进行详细讲解和示范,让学习者尽快掌握制作技艺。鼓励学徒走出国门参加比赛,现也有多位学徒在国际比赛中获奖。

欢迎关注今日相城视频号

(①进入视频②点击账号头像③加关注)

相城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来源:渭塘镇、深度188

撰稿:瞿妍

设计:叶方超

编辑:杜淑黾

分享给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