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脑神经鞘瘤,又称为神经膜纤维瘤、雪旺瘤、许旺氏细胞瘤或外周神经胶质瘤,是一种起源于神经鞘结构的良性肿瘤。以下是对脑神经鞘瘤的详细介绍: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神经鞘瘤的具体病因尚不完全明了,但普遍认为是来源于神经鞘的肿瘤
有研究称神经鞘瘤起源于施万细胞,另一种研究则称起源于神经鞘的成纤维细胞,目前尚未定论。
遗传因素可能在神经鞘瘤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有神经鞘瘤家族史者患病几率更高。
二、临床表现
脑神经鞘瘤好发于脊神经后根和肋间神经,亦可发生于交感神经、迷走神经和喉返神经,在脑部则主要发生于听神经等颅神经。
肿瘤多为单发,有完整包膜,生长缓慢,病程较长。
临床典型症状为坚实结节、酸麻感、感觉及运动障碍。当肿瘤压迫周围神经时,可出现相应的压迫症状。
发生于听神经的脑神经鞘瘤(又称听神经瘤)可引起听觉障碍或耳鸣等症状。
三、诊断与检查
当患者出现不明原因肿瘤、坚实结节、酸麻感、感觉和运动障碍等神经鞘瘤的症状时,应优先考虑就诊于神经外科,也可考虑就诊于神经内科或肿瘤科。
可通过CT检查、MRI检查、免疫组化检查、组织病理检查等手段进行检查。
这些检查有助于明确肿瘤的部位、大小、范围、内部结构以及是否侵犯周围其他组织和器官。
宋代《圣济总录》中关于瘤的论述,确实为我们理解脑神经鞘瘤等肿瘤类疾病的中医病机提供了重要思路。以下是对《圣济总录》中相关论述的解读,并结合中医理论对脑神经鞘瘤的探讨:
一、《圣济总录》中瘤的论述
《圣济总录》中瘤门的论述指出:“瘤之为义,留滞而不去也。”这句话揭示了瘤的基本病机,即气血津液等精微物质在体内的异常留滞,不能顺畅运行,从而形成了瘤。这种留滞可能是由于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倦等多种因素导致的。
二、中医对脑神经鞘瘤的理解
虽然中医古籍中并未直接提及脑神经鞘瘤这一现代医学诊断,但根据中医理论,我们可以将其归属于“癥瘕”、“积聚”等范畴。中医认为,脑神经鞘瘤的形成与气血失调、痰浊凝聚、瘀血阻滞等病机密切相关。
气血失调: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若气血运行不畅,则易导致各种疾病。脑神经鞘瘤的形成,可能与气血在脑部的运行受阻有关。
痰浊凝聚:痰浊是中医理论中的一种病理产物,多由外感湿邪、内伤饮食等因素导致。痰浊凝聚于脑部,可形成肿块,类似于脑神经鞘瘤。
瘀血阻滞:瘀血是指血液循环不畅,血液停滞而形成的病理产物。瘀血阻滞于脑部,可导致脑部经络不通,气血运行受阻,从而形成肿瘤。
肿瘤四大名医(罗樾之、周岱瀚、刘嘉湘、朴炳奎)罗樾之教授针对脑神经鞘瘤验方,如下:
方剂名称:化瘀散结汤
组成:
胆南星 10g:具有清热化痰、息风定惊的功效,常用于痰热惊厥、中风痰迷等症状。
蜈蚣 2条(或研粉冲服):具有息风镇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痉挛抽搐、疮疡肿毒等。
水蛭 6g:破血逐瘀,通经消癥,常用于血瘀经闭、癥瘕积聚等症状。
莪术 15g:行气破血、消积止痛,适用于血瘀、食积、脘腹胀痛等症状。
土鳖虫 10g:破血逐瘀、续筋接骨,用于跌打损伤、筋伤骨折等症状。
桃仁 12g(可选加):活血化瘀,润肠通便,增强方剂中活血化瘀的功效。
红花 10g(可选加):活血通经、散瘀止痛,同样增强活血化瘀作用。
川芎 15g(可选加):活血行气、祛风止痛,适用于多种血瘀疼痛。
按:
化瘀散结汤,此方剂专为调理体内血瘀痰凝、经络阻滞之症而设,其病机若符合中医之“瘀血”、“痰浊”理论,则此方或有裨益。
方中胆南星,味苦性凉,清热化痰,息风定惊,善治痰热蒙蔽清窍之症,于脑神经鞘瘤患者,若伴有痰热扰心、神志不宁之象,此药尤为适宜。蜈蚣、水蛭,二者皆为虫类药物,性善走窜,能深入经络,破血逐瘀,通络止痛,对于血瘀日久,经络不通之症,有良好疗效。
莪术、土鳖虫,二者合用,行气破血,消积止痛,既能活血化瘀,又能消散痰浊,对于痰瘀互结之症,尤为适用。此外,桃仁、红花(可选加),二者均为活血化瘀之要药,能增强方剂中活血化瘀之力,使瘀血得化,经络得通。
川芎(可选加),血中之气药,既能活血,又能行气,使气血运行无阻,对于血瘀气滞之症,有良好效果。诸药合用,共奏化瘀散结、通络止痛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