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5点钟我就被家里小猫摔东西的声音吵醒。我无意中发现在睡觉时对于外界这种声音,只要我们做出比对或区别,后面就会有无尽的思绪甚至行动,就会越来越兴奋,最终就再也无法安心入睡了,甚至只能起床。

反之,对外界的各种动静只要我们不去辨识它,在念头起来的第一时间不去分别它,它对我们睡眠的影响就会小很多。这不禁让我想起佛经中的一个词语“不起分别心”。我发现很多事情只要我们不去分别,就不会有后面的那么多麻烦。 例如,我们普通人对事物一般都习惯去分辨高矮、大小、好坏、穷富。而佛经中的很多著作内容其实是不让我们去做这些区别和分辨。佛经里有句话叫“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以前我一直不甚理解。

昨天早上,我突然就好像明白了。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不是说事物不存在,而是承认事物的存在,但是对这些事物不能执著,要拿得起,放得下。对它们的来去、得失、有无都不过分执著,这就是自由的人生。换句话说就是“不痴迷”。 只要不对任何事物用分别心对待,自然就会我们就会放下一切,自然就不会执著和痴迷任何事物。

比如,有些人喜欢钓鱼,原因就是他们认为钓鱼比别的事物更好,起了分别心。当无法钓鱼时,他们就会痛苦。如果不起分别心,就不会有钓鱼的痴迷,也就不会有钓鱼的烦恼。 如果我们在生活中对待收入高低、食物是否精美、女朋友是否比别人家的温柔等等都不进行区分和比对,我们的精神世界就会轻松很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刚经》中提到要“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怎样能做到离开这些相?怎样能做到不着相?很简单,就是不起分别心。我们普通人有我相,是因为我们起了分别心,我们总是从容貌、名字、性格等各方面把自己和其他人区分开来,这样就有了“我相”和“人相”和“众生相”。有了“我”相,以后人就会自私自利,人就会犯错。 只有“无我”才能无私,才能没有烦恼,才能得解脱。因此,我的理解学佛的第一步是不起分别心。在人生的具体事物中我还没有试过如何不起分别心,但是我能肯定不起分别心非常有利于睡眠。

金刚经》告诉我们一切有为法,应该视为如梦、如幻、如露、如电,这样的目的就是不要去深度区分它们,越区分就会越把它们视为真实的发生,这样我们就会执著于这些“相”。把它们视为梦幻才不容易着相。 对于投资也是如此。我们对于行情的涨和跌不应过度关注,过度关注就是有了分别,有了分别就会著相,著相以后我们就会出现烦恼。所以远离行情是非常符合佛法宗旨的。

《无论《道德经》还是佛经,我发现它们并不是适合所有事物,或者说并不适合所有层面。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为了基本的生存,还是要有些分别心的,有些事情还是必须要有所作为的。 例如,对名利没有分别心肯定是好事,在科研创作中我们必须要有“分别心”,必须要寻找更好的技术,否则就不会有什么创新力了,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也就停滞了。 在某种意义上说合理利用道德经和金刚经中的智慧,不滥用道德经和金刚经,对我们的人生才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