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希金生于1799年,是18世纪的最后一年,19世纪是俄国文学的黄金时期,普希金的这个出生年代就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普希金之所以被称为“俄国文学之父”,理由主要在于:第一,他奠基了俄国的民族文学,使俄语文学得以屹立于欧洲的民族文学之林。19世纪初,俄国文学被视为欧洲文学中“相对落后”的文学,普希金通过他的创作体现出一种可贵的对文学的民族意识和民族风格的自觉追求。第二,普希金为俄国文学的传统开了先河。普希金的创作几乎涉猎了所有的文学体裁,在各个体裁领域中都留下了经典之作。更为重要的是,后来构成19世纪俄国文学传统之内涵的许多因素,也都发端于普希金的创作,比如反对俄国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的自由精神,对人的个性和人的尊严的捍卫,同情“小人物”、为社会不平而鸣的人道主义,对当时俄国上流社会做作的举止和空虚的精神所持的批判态度,对教会之虚伪的揭露等等。这一严肃的、充满道德感的文学传统,为19世纪乃至20世纪众多的俄国作家所继承,构成俄国文学最为突出的特色。可以说,现代俄国文学内容和风格上的基本特征都是由普希金固定下来的。第三,普希金规范了现代俄罗斯语言。俄语的起源比较复杂,它所用的“基里尔字母”是由希腊来的传教士发明的,因而与希腊语有某种亲缘关系,后来,德语、荷兰语、法语等欧洲语言基因大量进入俄语,所以到了普希金开始创作的年代,规范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历史使命落到了普希金身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普希金主要不是从语言学的角度,而是通过活的文学创作来完成这一使命的。在他的诗歌和小说中,教会斯拉夫语和外来语,都市上流社会的交际用语和乡下百姓的俚语,书面语和口语,雅字和俗词,都有出现,并同样被赋予表达情感、描绘生活的功能。这是一场空前的“语言民主化”运动,普希金的创作就像一个巨大的语言熔炉,俄罗斯语言中各种庞杂的成分经过他的冶炼,终于熔铸成一种崭新的、极富表现力的文学语言。

普希金是一位俄罗斯诗人,可他身上却具有八分之一的非洲血统,他的外曾祖父是彼得大帝身边的一位黑奴,后来被封为贵族,这一传奇般的家族经历很让普希金引以为傲,后来他多次在自己的作品中提到此事。普希金是因为决斗而死的,1837年2月8日,他与追求他妻子的一位流亡俄国的法国人丹特斯进行决斗,普希金身负重伤,三天后去世,普希金之死是感情纠葛的不幸结果,但无疑也是诗人与宫廷、诗人与环境相互对峙的结果,普希金的命运后来又被俄国文学史上许多杰出的诗人所重复,比如莱蒙托夫、叶赛宁、马雅可夫斯基、茨维塔耶娃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普希金在俄国是最受景仰的作家,没有之一。关于普希金,许多俄国大作家都说过很多“名言”。果戈理说:“普希金是一个特殊的现象,也许是俄国精神的唯一现象,他是一个高度发展的俄国人,说不定这样的俄国人要在两百年以后才能够出现。”陀思妥耶夫斯基称普希金为“全人”,他在普希金身上看到了俄罗斯民族的“世界呼应性”,以及俄罗斯民族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俄国作家格里高利耶夫则更加坚定地断言:“普希金就是我们的一切!”今天,所谓“普希金崇拜”在俄国随处可见,俄国各大城市都有普希金的纪念碑,都有以普希金的名字命名的街道,商店里也有以普希金命名的伏特加酒和巧克力。普希金的生日6月6日更是被列为俄罗斯全国的法定假日,称为“俄罗斯语言节”,普希金已经被视为俄国的文化符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普希金也是一位在中国有着巨大影响的外国作家和诗人,他的小说《大尉的女儿》1903年被翻译成汉语,这是整个俄国文学中第一部被译成汉语的俄国文学作品。普希金的诗作,如《致凯恩》《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曾入选中国的中学语文课本,在中国广为传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