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国民党政府在大陆已几近末日。大部分国民党上层官员不是外逃就是选择起义,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在那个时间段里拼命的也只有基层士兵了。然而,就是在解放战争的尾声里,国民党一上将司令在战场身亡,还死因成谜。
1949年10月,彼时三大战役已毕,解放军前线已经推进至广东。十一月,广东全境解放,国民党残部如丧家之犬般四处逃窜。陈赓将军奉命追击,将一支国民党部队追至桂东南的岑溪和容县一带。这支军队是国民党十一兵团,是一支颇具实力的部队,其军团司令还是留德回来的老将胡若愚。
胡若愚刚刚调任十一兵团时就有预感,这一战自己只怕是赢不了了。一面是士气高涨的解放军,另一面是士气低迷的国民党部队。
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自己这里已然输了一筹,更别说对面将领还是赫赫有名的陈赓将军。但胡若愚没想到决战会来得如此之快。自他调任以来,他率十一兵团一路从衡阳退至广西,如今被追至桂东南已退无可退。
1949年11月26日,陈赓将军所率部队已追上十一兵团的尾巴,大战一触即发。胡若愚利用己方炮火优势,用大炮火力覆盖。这给陈赓将军带来了不小的麻烦,但所幸其指挥得当,解放军战士一步一步缩小了包围圈。
这一战,胡若愚毫无疑问地输了。战后按例打扫战场,陈赓将军在被炮火轰黑的地面上找到了一具身中数枪的尸体——胡若愚。这个国民党上将司令终究是死在了一场本没必要的内战之中。
事后陈赓将军向战士们询问,想搞清楚是谁开枪打死了胡若愚,然而一圈问下来却无人认下此事。
交战时枪多弹杂弄不清楚是谁开的枪也是有的,但有人联想到胡若愚“半生反蒋”就忍不住多想了,会不会是有人乘机开冷枪呢?总之,胡若愚是死于枪伤无疑,但是谁开的枪就无从得知了。
胡若愚出身滇军,因为这个身份在蒋介石那儿吃了不少暗亏。他七岁入私塾,十六岁上军校,十七岁参加“重九起义”,加入滇军。
之后于1918年凭军功升任旅长,时年24岁。同一年,黄埔军校才刚刚成立,许多名将此刻尚在学习,可胡若愚已经成了指挥官,可谓是年少有为。但军事上在行,政治上就有些“低能”了。
胡若愚为人忠义,几次把险些下野的唐继尧拉回马上,可如此汗马功劳却被唐继尧视为了“功高盖主”的危险分子。唐继尧开始下手削弱胡若愚在军中的势力,同时提拔自己的堂弟唐继虞组建亲兵。
胡若愚吃了几次亏后,终于搞清楚唐继尧这是要“飞鸟尽良弓藏”了,开始寻求破局之法。1927年,他与另一位滇军将领龙云合作,发动了“二·六政变”,唐继尧下台。之后,就是长达数年的“胡、龙之争”,双方打得不可开交。1928年12月,棋输一着的胡若愚部自曲靖溃退。
胡若愚先是投靠了四川刘文辉,刘文辉虽然收留了他给了他一旅的编织,但却并不重视他。没过多久,民国最大规模的权力争夺赛“中原大战”开始。
本该好好蛰伏的胡若愚此刻却动了心思,公开通电“反蒋”。结果还没“反”几天,蒋介石就“镇压”了一众想要夺权的势力,胡若愚遭到了清算——被公开通缉。胡若愚运气还算好,躲藏了没多久就成功投靠了李宗仁。
李宗仁待胡若愚还是不错的,先是资他留学德国、游历欧洲,后又给了他第五战区代理参谋的位置。
胡若愚指挥能力还是不错的,在台儿庄、娘子关战役中的表现可圈可点,但到底没有自己的根基,很快又被调到了后方,于抗日战争结束后退出现役。
本来胡若愚若是就此不问军政,后来论资排辈也能有个好结果。
可偏偏半生不得志的胡若愚不愿意认命,靠帮着李宗仁当选民国副总统的功绩回了部队。之后的事儿就如文章开头一样了,调任11兵团司令,然后不明不白地死在了本没必要的内战的战场上。
[1]杨光斗.胡若愚传[J].曲靖师专学报,1985(02):94-98+91.
[2]《胡若愚35岁时当上青岛市长 并兼任北平代市长》半岛网-城市信报 2014.04.15.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