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与周王朝同样名存实亡的春秋霸主

周王朝是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王朝,但在王朝统治的后期,周天子的权力早已名存实亡。尤其在开启战国时代的篇章后,笔者认为:这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风云变化的时代。

战国七雄,数不尽的风流人物,名将辈出,名相更迭。那么在战国时代开启的前页,我们就不得不提春秋时代末期所发生的标志性历史事件,那便是:三家分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纵观春秋历史,一个国家的兴衰历程总是如此相似。三家分晋,同样是也权力争斗的必然产物。在春秋后期,一直称霸中原的晋国国力日渐衰落,早已没有了往日晋文公时代的辉煌。这与国君权力的流失,有着莫大的关系。

当时的晋国在晋定公、晋出公执掌国君之权时,有六家身负盛名的卿大夫,他们分别是智氏、范氏、中行氏、韩氏、魏氏、赵氏。史书上将这六家称为“六卿”。随着这六家势力的扩张,实际的军政大权也牢牢掌控在他们的手中。

我们认为:实际的权力如果不集中在国君手中,那么势必会造成国家的混乱,而且权力如果分散,其中的矛盾更会激化,产生无法估量的严重后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权力分散后的必然产物就是争夺与吞并

公元前445年,晋国六卿中最为强势的智氏,联合赵、韩、魏三家,灭掉了范氏与中行氏,并且瓜分了他们的土地和财产。

这样争权夺利的行为在中国历史上屡见不鲜,尤其在权力十分分散的历史环境下,因为利益上的冲突,各家族之间都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吞并与争夺。从此以后,晋国由六卿专政改变成为四家掌权。这四家,便是智伯瑶、赵襄子、韩康子和魏桓子,四个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

既然争夺和吞并已经拉开序幕,自然便不会无缘无故的停止。此时的晋国,四家掌权就天下太平吗?绝非如此,对于权力的追逐,永远是暗流涌动。也就在这个时候,晋出公见到智、赵、魏、韩这四家的势力日渐庞大,身为国君,却毫无安全感,他自己也不甘心成为傀儡,便秘密向别国借兵,意在用武力削弱四家的势力。

在笔者看来:出公的想法太过简单,权力不在自己手中,局势又怎么可能容易控制。不出所料,事情败露,野心最大的智伯瑶也不再对国君以礼相待,他联合其他三家彻底击垮了晋出公的势力,在他们的运作之下,晋哀公成为了新的国君,并被牢牢控制着,身为傀儡,无可奈何。

已经到了如此地步,智伯瑶怎会见好就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的智伯瑶大权在握,但他不会就此满足,还是一心想要废掉哀公,自己成为一国之君。但毕竟赵、魏、韩三家的势力不可小觑,智伯瑶便动起了心思。他打着晋哀公的旗号,以增强晋国防御力量为借口,要求四家各自献出部分土地,作为收取赋税扩大军费开支的手段。如果其他三家能够交出土地,自己的势力地盘便毫不费力的增加,若是哪家拒绝这个提议,他便可以以国君的名义,打着正义的旗号发兵讨伐。笔者认为:此时的智伯瑶还算理智,他知道赵、魏、韩三家的心思,并准备好了相应的对策。

另外三家卿大夫哪个不知道智伯瑶的居心,但三家心中又各怀鬼胎。先是韩康子自愿将土地与人口拱手送上,而后,魏桓子也不愿得罪权倾一时的智伯瑶,便答应了他的条件。唯独赵襄子,不给智伯瑶面子,以土地是上代留下的产业为由,拒绝了智伯瑶无礼的要求。

智伯瑶岂可就此轻易罢手,他按照之前的计划,挟天子以令诸侯,传哀公的旨意,并且联合魏、韩两家一同对赵家发难,并且允诺事成之后,赵家的土地由他们三家平分。

在利益的面前,魏、韩两家痛快的答应,三家合兵,开启了对赵家的讨伐。利益是永恒的驱动力,在利益面前,底线往往变得一文不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危难之际赵襄子如何自保?

此时的赵襄子,自知寡不敌众,便带着兵马退守至晋阳一带。智、魏、韩三家兵马杀到后,直接把晋阳城包围得水泄不通。可是在拼命攻打的过程中,由于赵家兵马准备充分、粮草充足,且士气勇猛,硬是坚持了三个多月,也没有让智伯瑶的野心得逞。智伯瑶见状,心急如焚。一日,他到城外查看战况,当见到晋阳东北方的晋水时,忽然心中有了主意。

笔者觉得:此时的智伯瑶心中有些膨胀,他万万没想到,正是因为这条晋水,让他们三家的联盟,产生了一丝裂隙,而导致了最后的崩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晋水绕过晋阳城流向下游,如果把晋水引到西南方,便可以水淹晋阳。如此一来,就可以兵不血刃地破城。智伯瑶立即吩咐士兵,破坏河道,将晋水引向晋阳城,并且筑起堤坝,加大水量。无独有偶,此时正是雨季时节,智伯瑶的妙计立竿见影,大水直冲晋阳,汹涌地灌入城中。

晋阳城中的房舍被淹没,百姓不得不跑到房顶上避难,他们在房顶睡觉吃饭,虽然大难临头,但却毫不屈服。他们恨透了智伯瑶,决心宁可淹死,也决不投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一条河流冲毁了三家的脆弱联盟

但此时的智伯瑶心情大好,眼看晋阳可破,赵家的土地唾手可得。同时,他也犯下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应该了解联盟之间脆弱的平衡,但却被一时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他邀请韩康子和魏桓子一起查看水势,这一看不要紧,魏韩两家在心中都埋下了隐患的种子。

他们原本以为绕城的晋水宛如一道屏障,可以阻隔敌军的侵犯,但现在看来,一条河道的力量,足以毁灭一座城池、一个国家。

在观察之后,魏桓子和韩康子表面上虽然奉承智伯瑶,心中却久久不得安宁。因为一条河流,他们的危机感陡然而生。魏桓子的老巢安邑与韩康子的老巢平阳,两座城池的旁边都各有一条水道。

智伯瑶水淹晋阳的妙计却恰恰提示了他们二人,智伯瑶野心勃勃,总有一天会对自己有所不利,若是故伎重演的话,那自己的封地岂不是也会朝不保夕,遭受和今天晋阳城同样的命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的晋阳城中,情况已经变得异常艰难。赵襄子疲于应付,却始终没有找到很好的解决办法。民心虽然未变,但这样继续下去的话,破城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到那时,智伯瑶定会大开杀戒,赵家也会消失于世。而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个看清形势的人站了出来。

赵襄子的一位门客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这位门客就是张孟谈。张孟谈向赵襄子谏言:智伯瑶虽然承诺将赵家的土地与魏桓子、韩康子平分,但他一定不是心甘情愿的。

更何况魏、韩两家先是拿出了自己的土地,才有了今天的伐赵联盟,这个联盟的利益本来就不均衡,魏和韩,谁占了便宜,谁吃了亏,心中自然都有数。可以说联盟的本身一开始便后患无穷,倒不如去游说一番,以求瓦解。

赵襄子听后大喜,便立即派张孟谈偷偷出城,暗会魏桓子与韩康子。张孟谈不辱使命,在经过了一番权衡之后,魏、韩两家也想起了自己城池外围的水道,还有智伯瑶永无休止的野心。他们从起初的犹豫,变得坚定,并且愿意和赵家来个釜底抽薪。

一天夜里,韩、魏两家派人偷偷凿开了靠近智家兵营的堤坝,大水瞬间涌入了智军的营寨。军心大乱,智伯瑶从梦中惊醒,等他明白时,赵、魏、韩三家趁机杀到。智伯瑶勃然大怒,但事已至此,自知大势已去,他慌忙出逃,乘坐木筏逃往下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成王败寇之后晋国大局已定

智伯瑶哪里吃得了这样的大亏,他本想逃到秦国边境,依仗自己的威望向秦国借兵,以雪此仇。可怎料刚到河边,便被赵襄子提前埋伏好的士兵抓获。

新仇旧恨一起算,赵襄子对智伯瑶毫不手软,当众就宣布了智伯瑶的种种罪状,并立即处死了他。随后为了斩草除根,赵襄子直接灭了智氏家族,最后智伯瑶全族仅有一门得以侥幸保全。在那个时代,为了权力和利益能够安全的保留,这样的血腥之事,可谓屡见不鲜。

此事过后,由于赵襄子对智伯瑶的积怨最深,他甚至把智伯瑶的头颅涂上了漆,当成饮酒的器皿。我们先不讨论善恶的标准,因为在那个胜者为王的时期,哪一位成功者的手上不是沾满了鲜血?智伯瑶的一位家臣得知此事,为报当年的知遇之恩,便发誓要为智伯瑶报仇雪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多次行刺赵襄子,都没有成功的机会,再后来,甚至不惜自毁容貌、吞炭哑嗓,一边乞讨一边寻觅良机。在一次刺杀行动中,他功败垂成,不幸被擒惨死。而这位家臣,便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刺客:豫让。我们在这里不去过多地讨论这位千古留名的刺客,继续还原三家分晋的历史。

在不可一世的智伯瑶一族覆灭后,赵、魏、韩三家顺势瓜分了智家的地盘。晋国的权力天平,也再一次发生了倾斜,三家分晋的局面由此而来。再之后,赵襄子、魏桓子、韩康子三人相继去世,他们的继承人赵籍、魏斯、韩虔却有着更大的野心。

他们趁着晋幽公刚刚继位立足未稳的时机,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直接瓜分了晋国国君的地盘。此时,春秋五霸中的中原大国——晋国,也便名存实亡了。

自此,赵、魏、韩三家的势力互相制衡,谁也无法在短时间内吞并任何一方势力,因为联盟的各种不确定因素,他们也不再敢轻易尝试。

公元前403年,周王室迫于无奈,终于正式承认赵、魏、韩三家为诸侯,与晋侯的地位并列。而这一年对于中国历史而言,也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那便是战国时代的开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六、历史风云中没有哪个联盟是牢不可破的

我们纵观历史,在那个利益角逐的时代,任何的联盟都经不起考验。弱者为了保全而选择联盟,最后的结果无非是被强者吞并;强者为了迅速获取利益,而选择联手,最终也一定会因为胜利果实的分配而各怀鬼胎。

信任的平衡是脆弱的,它可以在一瞬间灰飞烟灭,哪怕昨天还是推杯换盏的盟军,只过了一晚,清晨再见到的,便是一张狰狞的面目。

晋国势力最强的智伯瑶,只要灭掉赵襄子,那未来的局面便豁然开朗,韩康子和魏桓子势单力薄,不足为惧。可就是因为那一条晋水,让一名说客有了可乘之机,功败垂成,看似是历史的巧合,但细究其因,也是必然的结果。

参考书籍:《左传》、《史记》、《资治通鉴》、《三家分晋:战国的前夜》、《秦本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