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除夕夜,辽宁本溪某部队驻地迎来了一位不速之客。这天傍晚,一辆给部队拉给养的车发现有位老人倒在驻地不远处,就把他带回了营房救治。只见老人满面风霜,脸色冻得青白,一看就是从很远的地方赶来,除夕夜他来部队是要干什么呢?过了一会儿,老人终于醒来,却吵着要见团长。无奈之下,团长只好来见老人,谁料老人却热泪盈眶,冲着团长敬了一个军礼,大声汇报:“报告团长同志,原晋察冀军区四纵10旅30团3营8连2排排长常孟兰,奉命于1948年11月19日带领五班七名战士,在延庆县桑园镇执行阻击任务掩护全团撤退,按照上级命令,坚持到最后,在战斗中我与部队失散,两名战士牺牲,其余人员下落不明……请首长指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人名叫常孟兰,他在1944年参军,为何直到1996年才找到部队驻地呢?这其中又有什么不为人知的辛酸往事呢?大多数人应该都看过或者听说过电影《集结号》,主人公谷子地在战争结束后执着地寻找老部队和战友的下落,而谷子地的故事,其实就是根据常孟兰的亲身经历改编的。

常孟兰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他生活在战火连天的年代,虽然有过保家卫国的心思,却顾及家人,始终没有迈出那一步。1944年的一天,常孟兰去石家庄探亲,这个亲戚是国民党的一个小军官,所以常孟兰晚上就住在了军营里。结果当天晚上,我军就攻入了该国军部队,常孟兰也被当作国军一并俘虏了。事后,我方了解到常孟兰只是普通百姓,就打算将其释放回家。也许是看常孟兰为人老实、身体健壮,一个干部问他愿不愿意加入八路军,常孟兰毫不犹豫地点头,就这样,在机缘巧合之下,常孟兰成为了一名八路军战士。

虽说加入我军是巧合,但是常孟兰参军后表现非常出色,他为人忠厚,作战勇猛、敢打敢拼,很快就立了一些小战功,当上了机枪班班长。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常孟兰被编入晋察冀军区四纵10旅30团3营8连2排,同年他正式入党。

在解放战争期间,常孟兰继续发挥敢打敢拼的精神。1947年10月,在河北省清风店,我军和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由于敌人有制空权的优势,我军阵地遭到疯狂轰炸,一时间陷入不利局面,损失惨重。

身边的战友被击中,相继倒下,常孟兰杀红了眼,正巧一架敌机正在附近肆无忌惮地低空轰炸,热血上头的常孟兰瞬间忘记了个人的安危,抄起机枪就对敌机进行疯狂扫射。

这架敌机没想到会遭到来自地面的反击,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机翼被击中后,很快就冒出了滚滚浓烟,不久后就坠毁了。因为这次成功的反击,敌人收敛了一些,再也不敢低空轰炸了,而我军却大受鼓舞,士气大振,一鼓作气击溃了敌军,取得了胜利。

直到战役结束后,常孟兰才觉得手臂疼痛,脱下衣服一看才发现几颗弹壳掉进了袖子里把手臂烫伤了。

常孟兰用机枪击落敌机的事很快就传遍了,就连聂荣臻都听说了这件事,特意致电嘉奖。常孟兰也因此荣立特等功,并升任为二排的排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常孟兰的作战能力强是有目共睹的。1947年11月,常孟兰所在的部队奉命攻打石家庄。当时战场附近有一处制高点云盘山,只有拿下制高点,才能抢先占据优势,而这个重要的任务就落在了常孟兰身上。

第二天一早,只听冲锋号响起后,常孟兰就带着二排的战士们发起了冲锋。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下,常孟兰艰难却坚定地前进着,仅用了十几分钟,常孟兰就和战士们冲上了山顶,拿下了制高点。

战役胜利后,《晋察冀日报》的记者为三十团的立功人员拍了一张合影,而这张珍贵的照片却在几十年后为常孟兰证明身份起了很大的作用。

如果按照正常的轨迹发展,常孟兰应该会继续在战场上拼搏,直到胜利或者死亡来临才会停止,然而世事难料,一次变故改变了他和其他战友的人生。

到了1948年,解放战争已经到了非常关键的时期,敌人的优势被不断削弱,恼怒之下,敌军的进攻更加疯狂。这年11月下旬,常孟兰所在的30团奉命向关外转移,然而途中经过北京时却与国军一支主力队伍狭路相逢。

30团当时的任务并不是作战,而且敌强我弱,不适合硬碰硬,为了大局,团首长决定趁夜色快速撤离此地。

为了掩护大部队,常孟兰所在的八连接到了殿后的任务。连长何有海经过一番勘测,判定前沿阵地最为重要,因此他决定让常孟兰带人守住前沿阵地。

因为连日激战,部队减员严重,常孟兰就带着5班7名战士守住第一道防线,他们只要守到天色彻底黑下来,大部队就安全了。“完不成任务,不准后退半步!”是连长给常孟兰他们下的死命令。

连长即将离开去部署其他任务时,常孟兰问:“连长,那我们等到什么时候撤退?”连长的回答是:“等我在山那边吹响一声长号,你们就完成任务,可以撤出战斗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支小分队加上常孟兰共有8人,他们心里都清楚这次任务十分凶险,几乎是必死的战斗,但是为了大部队的安全,他们一步也不能退。常孟兰特意安排一名小战士隐蔽在高地,摘掉帽子专门负责倾听军号。只要那声集结号一响,他们就完成任务了。

敌人很快就接近了,战斗随即打响。常孟兰虽然不清楚敌军的具体兵力,但他却听到了山下有汽车和坦克的声音,他的心里一沉:敌人的数量怕是有一个军。

一波波敌军涌上山路,被常孟兰几人击退后又有新的敌军上来,怎么打也打不完。天色渐渐变黑,一位小战士沉不住气了,跑过来对常孟兰说:“排长,这仗没法打了,这不就是送死吗!这会儿咱们的部队估计也走远了,天又黑了,敌人不一定会追击,咱们悄悄撤走算了!”

“不行!继续打!”常孟兰心里虽然感到绝望,但他仍然坚决地下了命令。就这样,8个人继续顽强作战,只为了等那一声军号。

一个多小时后,天已经彻底黑了,有战士负伤,其余人也是筋疲力尽了,然而那一声军号却始终没有吹响。连长忘记了这支队伍?还是说连长也在和敌人战斗无暇吹号?抑或是刚才的战斗太激烈,导致他们没听到号声?就在常孟兰等人做出猜测时,敌人又发动了新的进攻。

这次进攻,敌人改变了战术,先是打来一颗照明弹,阵地的情况一览无余,敌人这才知道原来只有几个人而已,立刻发动了更为猛烈的炮击,两位战士当场就牺牲了。

越来越多的敌人冲了上来,常孟兰几人各自作战,谁也顾不上其他人了。夜色深深,经过一番混战,常孟兰好不容易突围出来,求生的本能让他立刻大踏步地跑远,一口气竟跑出去了十几里地。

第二天天亮后,常孟兰开始沿途打听部队的行踪,当时战事频繁,普通百姓根本分不清哪支队伍,常孟兰打听了好久也没得到一点有用的消息。无奈之下,他只好先回了老家。

常孟兰能够活下来,完全是运气好,但是其他战友很有可能已经牺牲了。常孟兰觉得,自己当初坚持等军号不肯提前撤离,才导致战友们的死亡,他一直很愧疚,再加上他没有找到队伍复命,所以在他心里这场战役还没有结束。

1949年10月,开国大典结束后,常孟兰来到北京,希望能找到答案。他来到北京军区一个负责收容战争失散人员的部门,说明了自己的情况。负责人给常孟兰写了介绍信,还给了他一笔路费,让他回家等消息。然而一晃两年过去,常孟兰却没有收到任何音信,他只好再去北京,但是这次别人却告诉他,他所在的部队去朝鲜作战了。常孟兰只好再回到老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家后的常孟兰当了一名普通农民,但他依然没有放弃寻找,只要一打听到消息,不管真实性大小,他都会跑去看一看。40多年里,常孟兰几乎跑遍了半个中国,希望能找到当年的部队或者战友,可每次都是失望而归。

常孟兰家庭条件一般,外出寻找的路费、食宿费都是他自己出钱,不愿意因为自己的事给家人造成额外的负担,常孟兰就去捡破烂卖钱,等攒够钱就出去找,找不到回来后就继续攒钱,这样的循环在40年里不知道重复了多少次。

1984年,常孟兰所在的村子附近建了一个军事学院的训练场,经常有学员来训练。常孟兰非常激动,经常主动去营房帮忙干活。久而久之,官兵们就知道了常孟兰的往事,对他很敬佩。有时候大家看常孟兰年纪大了不容易,就想给他一些报酬,可是常孟兰坚决不要,只肯收下一些米面和旧军装。

渐渐地,军事学院的副院长王定庆少将也认识了常孟兰,他被常孟兰的信念打动,就帮着老人打听消息。直到1996年初,王定庆终于打听到,现在驻扎在辽宁本溪的一个地炮团,前身就是常孟兰所在的30团。

得知这一消息后,71岁的常孟兰激动不已,立刻动身赶往本溪。当时已近年关,家人们想让常孟兰过完年才去,可是常孟兰哪里等得了?他简单收拾了一下行李就出发了。

从河北到东北,一路颠簸,好不容易到了本溪,常孟兰才知道部队在郊区小镇。第二天是大年三十,几乎没有车肯载客,最后还是一位司机看常孟兰年纪大才让他搭车。

当常孟兰来到小镇时,天已经黑透了,还下着大学,部队营房还有几公里,常孟兰一咬牙,决定步行过去。

连着几天没吃好睡好,再加上年纪大,常孟兰渐渐觉得体力不支,当看到部队门口的灯光时,常孟兰再也撑不住了,倒在了路上。幸好一辆拉给养的车发现了他,把他带回了营房。

听常孟兰讲了这些年的经历后,团长惊讶不已,他确实在团史里看到过对那场悲壮战役的描述。团长仔细端详常孟兰后,突然激动地说:“团荣誉室里有一张照片,里面有一个人跟你长得很像!”团长说的照片,正是当年记者拍下的合影。

看着照片,常孟兰老泪纵横,他对着团长敬了一个军礼,大声喊道:“报告团长同志,原晋察冀军区四纵10旅30团3营8连2排排长常孟兰,奉命于1948年11月19日带领五班七名战士,在延庆县桑园镇执行阻击任务掩护全团撤退,按照上级命令,坚持到最后,在战斗中我与部队失散,两名战士牺牲,其余人员下落不明……请首长指示!”

团长此时也热泪盈眶,他握着常孟兰的手说:“常孟兰同志,我代表团党委对你和你的战友在多年前的那场阻击战中所表现出的巨大牺牲表示衷心感谢,对你在战斗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气概和你对组织交给你的任务的负责精神致以崇高的敬意!你们的战斗任务完成得非常出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常孟兰来说,这次跨越半个世纪的任务终于画上了一个句号。核实常孟兰的身份后,部队本想把常孟兰送到荣军院安度晚年,但是常孟兰拒绝了,他说:“我找部队是来交差的,不是来要待遇的。”

回家后,常孟兰一直过着平静的生活,直到2004年去世。常孟兰去世4年后,当年的连长也被找到了,原来连长的名字是“和有海”而不是“何有海”,常孟兰记错了,所以才会一直没找到。

原来,当年和有海他们也遭遇了敌人的追击,在撤退时,和有海本想吹号,但是这样一来就会暴露大部队的位置,因此为了大局,和有海没有吹响集结号。当得知常孟兰之前的遭遇时,和有海流着泪说“常孟兰是好兵啊,他们掩护大部队撤退的任务完成了。”事后,常孟兰的儿子特意来到父亲坟前,告诉父亲老连长找到了,他的任务这次是真的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