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48年辽沈战役,若东北50万国军撤入关内,战局如何演变

国军在三年多的内战中,总体上一直在输,招招受制。但是真正大规模的开始溃败,还是始于48年的东北战场。至今仍有不少争论,如果东北卫立煌部的50余万国民党军没有在辽沈战役中尽数损失掉,而是在锦州封锁之前就有计划地组织大规模撤离,那将对接下来的战局有何影响?我们来推演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国军要实现大撤退,首先要解决两个问题:打通路上的北宁线,至少沈阳的火车要能开到华北;在营口迅速集结足够的海军舰船。如果能够保障海陆两方面的运力,配合起来撤军是可以完成的。在这里先假定陆路和海路都能畅通。不能仅依靠海运,虽然难度小,但48年国军海军的实际运力无法快速转移50万配有枪炮装备的官兵。如同上面所说,陆海结合,则50万部队一部分将通过陆路补充华北(傅作义管区);另一部分海运至华东徐州剿总管区。考虑到陆海运力之比,一切顺利的话,华北国军将补充20余万兵力,而华东方面则有不到20万(以上数字仅为推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如果撤军能够成行,东北国民党军的行动时间约在48年8月前后,此时东北的我军部队接近100万人,其中野战部队近70万。国军原先控制的南满几座大城市(沈阳、长春等)将迅速为我掌控,考虑到运输过程不可能将体积和质量突出的军事装备全部带走,国军将会有一批重武器遗留在南满。事实上不光是武器,人员在撤向关内途中也会有一定损耗,因为数十万部队撤军不可能悄无声息,尤其陆路方面必将遭到解放军的截击,真正能够撤入华北或者华东的国军队伍势必达不到50万,能有三四十万就不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我军更加轻易地控制整个东北,但是客观估计,解放军全面进攻华北的时间将大概率延迟,48年内无法成行。原因很简单,华北的60万国民党守军加上撤进来的原东北部队,总数超过90万人;而同时东野入关不能补充真实历史上的东北国军俘虏,则人数在一定时间内将继续停留在100万人左右,除掉留守的二三十万人,东野可调动入关兵力约为70万,加上华北三个野战兵团,一共100万人,这对傅作义的华北部队(此时加上东北国军有90万)形不成碾压优势,此时间内傅作义还可补充一部分新兵备战,按照我军的一贯战法,不会对平津一线发起歼灭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四,淮海战役也不会按时发动,至少要到49年中期才有可能。原本在徐州一带的国军兵力就优于华野和中野之和,加上东北走海路撤入的国民党军,总人数将接近80万人,不含黄维的12万机动部队,若加起来同样超过90万。这让我军在此方向上的约60万部队不能贸然行动,即便华野作战再大胆,也不会以三分之二的兵力比发起歼灭战,况且此时华北方向上的威胁加大,敌人有可能从华中和华北两个剿总快速增援徐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上面的单纯军事角度推演来看,各条战线的作战进度将因为东北的变数而有所延迟。但是国军败亡的命运难改,最多就是延缓而已。一方面东北部队撤出本身很难,另一方面国军主观矛盾太多,此时大势已不在国军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