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7日,住建部部长倪虹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通过货币化安置房方式新增实施100万套城中村改造、危旧房改造,主要是考虑有些条件成熟、群众改造意愿迫切、前期工作比较扎实,货币化安置可以更好满足群众自主选择房型、地点,又无需等待过渡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看完整场发布会,除了百万规模的货币化安置外,其余的政策不难预测,主要是以前都有预热,或者说本身就在实施中,包括:

  • “”四个取消”:的限购政策,限售,限价(可能需要看后续各地规则,现在少数是取消限低,也有取消限高而不取消限低的,比如昨天的天津政策),普通和非普通住宅标准(主要涉及税收政策)。
  • “四个降低”:各类新增贷款利率,首付比例,存量房贷利率,置换税收。
  • “两个增加”:白名单扩大信贷也好预测,之前就是万亿规模,现在增加到4万亿,而不是新增4万亿,这可能是今天金融房地产领域响应平平的原因吧,应进尽进、应贷尽贷,满足项目合理融资需求,不是什么新东西。

要说意外的就是“两个增加”中的货币化安置,以前的货币流转是相对清晰的,地方政府举债先货币化安置,然后房地产上行周期,大量持币且没有房子的拆迁户,是具有刚性需求且非常有钱的群体,结合之前的土地供给有限,一时间涌入需求市场,点燃供需关系,这时政策再适时地放开限购政策,需求一时间涌入市场,造就2015年的涨价去库存盛况。那么,这次“货币化安置”等改造的100万套,又是什么概念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按照住建的口径,35个大中城市中,就有170万套危旧房需要改造。这次100万套应该是比较急需,同时也相对好操作的那些。100万套住宅,我无法正确知道多少面积。如果简单地按一套50m²估计,得要有5000万m²需要改造。货币化安置,按平均1w元/m²进行安置,那也得要5000亿的投入。

当然,其中肯定有一部分是流入商品房的库存。从统计上看,1到5月份,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3664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0.3%;新建商品房销售额35665亿元。几千亿的资金,如果算上一定的杠杆,基本上能够达到全国商品房一年销售的10%多一点,也算一项稳定房产的措施吧。

那么,这次100万套货币化安置房能带来哪些影响呢?其实可以跟早前的政策做个对比如下:

  • 我们要知道,2016年棚户区改造606万套,货币化安置率50%,货币化安置面积占当年商品房销售面积的18.2%;2017年棚户区改造609万套,货币化安置率60%,货币化安置面积占当年商品房销售面积的23%。

2023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1.17亿平方米,2024年基本上是要同比下降20%,就按8.9亿平方米暂估。假设100万套城中村危旧房改造有80%通过货币化安置,那么就是80万套,按平均110平方米算是0.88亿平(实际上2016-2017年货币化棚改的平均每套面积远小于此),也就是说,这次只能占到当年商品房销售面积的10%。

我们再来说去下库存效应。上一次货币化棚改的2014年底,全国新建商品房库存量是4.07亿平方米,算上未竣工的库存则达到29.8亿平方米;十年后的今年8月,全国新建商品住宅库存量达到3.81亿平方米,算上未竣工的库存则达到25.2亿平方米。

  • 从绝对量看,现在的库存数量依然保持在高位,基本等同2014年底;2015去库存的效果已经被消化殆尽。2016-2017年单是三四线城市通过货币化棚改就消化了3.2亿平方米的库存,达到广义库存的10.7%,而现在0.88亿平方米的去库存计划只能占到当前广义库存的3.5%。

并且,我们还要考虑现在去库存的潜力已经大幅下降,因为2014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是54.8%,2023年底则达到了66.7%。更不要说,现在8.7亿劳动年龄人口中,有一半都在参与人口流动,即使没有买房也是在租房,租房市场事实上也已经相对基本饱和。

  • 也就是说,无论是从绝对套数上看,还是从占到商品住宅销售面积的比重看,还是从去库存的效应和潜力看,本次发布会唯一的“亮点”,即所谓的百万套货币化安置,比起上一次2015货币化实际上差不多对等的举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从需要资金大平衡、避免造成新增地方债务风险的额外要求来看,这与其说是救市,不如说是定向释放一部分资金用于解决开发商资金链断裂问题,并且依然强调爱惜羽毛,要求地方与风险划清界限,实际上就意味着这些措施仅能维持开发商不出现规模性风险。但一定要记住,这仅能维持稳定,而不是活得更好。

  • 最后,我想说,钢混结构是人类建筑目前采用的最可靠坚固的结构,妥善维护后的寿命可达150-200年左右。在七普时点国内城镇70%以上的住宅已经采用钢混结构,并且已经出台了能确保它们得到妥善维护的制度安排,如住房养老金。
  • 所以,对于目前我们这些人来说,房地产高企的时代可以说是永久性地结束了,大家对此一定不要有任何幻想。当然,只有让住房回归刚需,回归理性市场,我们才能轻松上阵,迎接新经济结构转型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