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4月的一个深夜,海南岛西部海域波涛汹涌。几艘小船悄悄靠近海岸,船上的解放军战士屏住呼吸,准备登陆作战。突然,岸上枪声大作!原来是早已在此等候多时的琼崖纵队战士,他们正在猛烈打击国民党守军,为解放军开辟登陆通道。两支部队即将会师,一段尘封23年的传奇故事也将揭开神秘面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蛮夷之地"的革命火种】

海南岛,这个被称为"蛮夷之地"的海上孤岛,竟然诞生了一支坚持23年不倒的红色武装。这是怎么回事?

故事要从1927年说起。那时全国各地的共产党组织遭到国民党的血腥镇压,海南岛也未能幸免。在这危急时刻,一位名叫杨善集的青年共产党员挺身而出。他带领200多名农民组建了海南第一支工农革命武装,取名"琼崖讨逆革命军"。

杨善集可不是等闲之辈。这位30岁出头的小伙子曾在苏联留学,回国后成为广东青年运动的领军人物。他头脑灵活,组织能力强,很快就把这支农民武装发展到了1400多人。

但好景不长,1929年,杨善集不幸牺牲。眼看革命大业就要功亏一篑,一个20出头的年轻人挺身而出,接过了领导的大旗。他就是冯白驹,一个注定要在海南革命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人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艰难岁月里的坚持】

冯白驹接手时,革命形势相当严峻。国民党军队正对海南岛进行疯狂"围剿",革命队伍被打得节节败退。但冯白驹没有气馁,他带领残部转战到偏僻的母瑞山,在那里建立了一个秘密根据地。

想象一下,在热带丛林里,靠吃野果野菜度日,用树皮当衣服,连药品都极度缺乏。这样的日子,你能坚持多久?冯白驹和他的战友们硬是挺过了8个多月!虽然队伍从100多人锐减到只剩26人,但他们的革命意志丝毫未减。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冯白驹抓住机会,把部队改编为抗日武装,叫"独立队"。他们采取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打得日本鬼子头疼不已。老百姓看到这支队伍这么能打,纷纷加入进来。很快,"独立队"就发展到了7000多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旗23年不倒】

1947年,这支部队正式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琼崖纵队"。此时的琼崖纵队已经成为海南岛上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他们先后建立了多处革命根据地,控制了岛上相当一部分地区。

你可能会问,一支孤悬海外的革命武装,是如何坚持这么多年的?靠的就是群众基础。琼崖纵队始终和老百姓保持着血肉联系,在群众中有很高的威望。即使在最艰难的时期,他们也得到了群众的全力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了1949年,全国大陆已经解放,但海南岛还在国民党控制之下。蒋介石把海南岛当成"反攻大陆"的跳板,在岛上部署了10多万军队。他还任命名将薛岳为总司令,妄图凭借海峡天险,在海南岛上顽抗到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惊心动魄的登陆战】

1950年3月,中央军委下令解放海南岛。这个任务可不简单。琼州海峡水深浪急,离大陆又远,解放军的炮火根本够不到。没有火力掩护,登陆可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

但是,中央军委为什么还是坚持要打这一仗?原来,他们知道岛上还有一支两万多人的琼崖纵队!这支部队可是在岛上打了23年游击战的老手,对地形了如指掌,还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有他们配合,登陆的胜算就大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月5日深夜,第一批解放军趁着夜色悄悄逼近海岸。正当他们准备登陆时,岸上突然响起一阵密集的枪声。原来是琼崖纵队的战士抢先一步,偷袭了国民党的防守阵地!

趁着这个机会,解放军战士奋勇冲上滩头。琼崖纵队的战士们立即与他们会合,一起向国民党军队发起猛攻。两支部队配合默契,很快就突破了敌人的防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战斗结束后,解放军战士们惊讶地发现,琼崖纵队的战士们还穿着多年前的旧军装。虽然衣衫褴褛,但精神抖擞。两支部队的战士热泪盈眶,紧紧拥抱在一起。这一刻,他们终于等到了!

5月1日,海南岛全境解放。琼崖纵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意思的是,琼崖纵队的总指挥冯白驹本可以在开国后获得将军军衔。但他却主动选择退出军队,回到地方工作。直到1988年,邓小平才为他的雕像题字"冯白驹将军",他也因此留下了"无衔将军"的美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琼崖纵队,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传奇。他们在孤悬海外的小岛上,靠着坚定的信念和群众的支持,坚持了23年之久。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只要有信念,再艰难的处境也能坚持下去。而且,任何成功都离不开群众的支持。这或许就是琼崖纵队留给我们最宝贵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