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漫长的抗战历史中,共产党部队永远是那个弱势群体,装备极度落后,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军事训练,数量远远低于其他敌军部队,为何最终获胜的却是共产党呢?这件事情估计连美国都是百思不得其解,抗美援朝的胜利,让美国再也不敢小瞧中国军队。为何我们能创造这样的奇迹?除了共产党人坚定的战斗决心之外,政治感化也是我们出奇制胜的法宝。不要以为电视剧里面主角的演讲完全就是胡编滥造,其实在抗战时期,这种思想感化是非常有效的,甚至还创造了很多战场奇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1948年,当时正值淮海战役激烈进行中,陈赓带领中野四纵对国民党黄维兵团发起了最后的冲锋,向着核心阵地李围子突击。陈赓先是指挥第四纵队使用炮火攻击打垮了国民党军的前沿部队,在敌人阵脚大乱之际,命令前锋部队开始冲锋抢夺阵地。

其中29团一营六连最早成功进入敌军阵营,迅速夺取了阵地,消灭百名敌人,俘虏了12个士兵,为后续的队伍打开了突破口,就等着大部队冲进来了。然而这时计划突然被打乱,黄维军团也开始使用强大的炮火轰炸,导致后续部队无法突破炮火的封锁。而六连勉强打开的突破口被敌军堵住,六连士兵只能在敌军阵地中拼死防守,等待大部队的救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维此人心狠手辣,根本不在意同胞相残,竟然命令手下使用毒气弹和火焰喷射器,在这种可怕武器的攻击下,肉体凡胎的六连士兵无力抵抗,最终只剩下指导员刘栓牛存活了下来。无计可施的他来到安置伤员俘虏的地堡之中,告知了大家如今的情况。刘栓牛提出,如今只有两个方式,要么突围,要么死守。伤员们虽然行动不便,却群情激愤,表示不愿意突围撤退,毕竟这个阵地是好不容易才拿下来的,而且牺牲了这么多同志,不能就这样放弃。

随后伤员们出去继续浴血奋战,然而螳臂当车,在敌人猛烈的炮火和强大攻击下,最终全部牺牲了。如今的这个阵地之中,只剩下了12个俘虏和指导员刘栓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俘虏眼睁睁的看着解放军士们冲出去死战,即使身受重伤,有去无回,依然前赴后继。这一幕幕震撼着着他们,毕竟他们参军就是想要混口饭吃,根本不会如此拼命。而且他们心里除了敬佩也有些害怕,因为面对如此境遇,一般都是会先杀俘虏,防止他们有叛变的风险。但即使解放军战斗到最后一人,仍然没有对他们痛下杀手,反而对他们很有礼貌。

刘栓牛本身就在部队中做政治思想工作的,对于俘虏们的情绪转变可以很敏锐的感觉到,于是他突然产生了一个疯狂想法,想要劝服这些国民党俘虏出去作战,帮忙守住这来之不易的阵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抓住这些俘虏们的心理和背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毕竟不是每个人一生下来就注定要充当反派,这些人也只是被逼无奈而已,他们也是劳苦大众。刘栓牛还表示,只有共产党的民主政策才能让穷人过上好日子。

这些俘虏们在亲眼见过解放军士兵们的视死如归之后,俘虏们对刘栓牛描绘的共产主义社会十分向往,是人总有三分血性,最后在刘栓牛的思想动员下,他们选择和刘栓牛一起冲出去战斗,坚守阵地,等到了大部队的到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12位俘虏后来也加入了解放军,成为了英勇的革命战士。这个故事充分体现了政治思想感化在战斗中起到的决定性作用,这也是我军常用的一大战术。在孟良崮一战之后,我军也改变了一贯的俘虏政策,由最初释放战俘,发放路费让他们回家,到改造战俘,将他们改造为合格的解放军战士。比如俘虏的74师战俘一个都没放回去,还给他们人人提高一级待遇,将他们分开编入到解放军部队中。

因为国民党军队中很多士兵的战斗素养很高,单兵作战能力都要强于我军,要想将一个放下锄头的农民训练成一个合格的士兵,这是需要时间的。但改造好一个国民党军战俘却很快,一个国民党老兵如果改造好,要胜过十个新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