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0月18日电 《经济参考报》10月18日刊发记者陈涵旸、熊轩昂采写的文章《造血铺路 多地开拓创业就业新空间》。文章称,创新融资模式为创业解决资金难题、搭建资源对接平台打通创业落地“最后一公里”、举办创业大赛支持创新力量……近期,云南、山西、上海等地开辟出促创业新路径,激发就业新活力。

“我们公司对资金需求较大,申请‘云岭创业贷’能节约财务成本24%左右,5天内就完成了从开户到放款的全流程,高效便捷。”云南某建筑公司的融资部负责人丁婷婷说。她正在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昆明分行办理相关手续。

据了解,“云岭创业贷”由云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主导谋划、由云南省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增信赋能、由金融机构提供贷款支持,是将政府服务与社会资源有机整合的市场化、普惠性创业融资服务新模式。

上海、山东等地也聚焦创业融资难题,出台相关措施做好政策性资金引导扶持,推动创业降本减负,“造血式”扶创业、促就业。上海市人社局等部门对《上海市创业担保贷款实施办法》进行了修订,包括提高创业担保贷款额度上限、适当放宽创业担保贷款申请条件等。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山东省“创业齐鲁”行动方案(2024—2026年)》,提出加大首贷、续贷、信用贷、中长期贷款投放,持续优化信贷结构,推动创业担保贷款等普惠小微贷款增量扩面。

“创业是就业之源,资金是创业之源,应进一步加强创业资金支持体系建设,并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为创业者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融资方式。”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张占武认为,多地通过实施“造血式”创业就业政策,为青年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将有效激发创新创业活力,促进就业市场稳定。

政策性资金引导为创业“造血”,多方也积极铺路,打通创业“最后一公里”。中国高校孵化器联盟秘书长陈静表示,从创业想法诞生到最终创业项目落地,最关键的就是创业“最后一公里”。这“最后一公里”包括将创意转化为实际产品或服务、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获得创投支持、进行市场推广等。

在陈静看来,政策支持和创业大赛是打通“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手段。如,上海普陀长征镇全力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通过组团走访园区,将创业扶持和融资政策“打包”送入基地,同时集中开展“源来好创业”资源对接服务季主题活动,以初创企业、小微企业为主要目标,集聚创业资源,促进供需对接。

“相关部门通过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供网格化创业指导服务、建立创业孵化基地等措施,加速创业成果落地。”张占武表示,创业者可以通过创业大赛获得展示机会,以及资金、资源和指导等。

在日前举办的“中国创翼”创业大赛上,有创业成果展示、创业资源对接等活动。据悉,3场创业投资对接活动中,现场有42个创业项目与投资机构达成投资意向7.74亿元。

“我们在投资对接活动中受到了众多投资机构的关注,最终成功与北京启迪之星创投公司达成300万元的投资意向。”温州大学“云游瓯越—有戏文化”项目负责人刘江乐表示,大赛为创业项目提供了供需对接的平台,让更多人关注到项目的投资潜力,助力实现创业梦想。

业内人士表示,创业活动催生大量新增经营主体,成为稳定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法宝,具有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李长安表示,下一步,应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优化创业教育培训体系、完善全链条创业服务体系、不断促进科技与创业的融合,持续改善创业环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