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箴
陈宝箴,祖籍福建,今江西修水人,近代文学家陈三立的父亲,著名史学家陈寅恪的祖父。陈宝箴在咸丰元年,二十一岁时乡试中举,但因太平军在江西作战,没有赴京师参加会试。陈宝箴的父亲陈伟琳筹办团练与太平军作战,陈宝箴踊跃加入。在担任湘军将领席宝田的幕僚期间,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过程中屡立战功。陈宝箴以军功从1859 年以知县尽先选用,到获得实职,经过了十多年的候补。他与举人出身的左宗棠类似,都崛起于疆场,没有走文人获得进士功名而入仕的常规之路。
1894年任直隶布政使,《马关条约》签订后,层痛感国家的危难,疏陈利害得失。1895年,得荣禄推荐,升任湖南巡抚。到任后,整顿吏治,察劾府县不法官员二十多人,并与按察使黄遵宪、布政使江标及谭嗣同等推行新政。他设矿务局、官钱局、铸钱局;又设电报、轮船、枪弹厂,修筑湘粤铁路;立保卫局、南学会、算学堂、湘报馆、时务学堂、武备学堂、制造公司等。他以启迪民智,作为推行变法维新的第一要务,提出了“国势,系乎人才;人才,系乎学校”的主张。1897年聘请梁启超主讲时务学堂,并明令各州县遴选人才赴省入校。至1898年,时务学堂师生已达二百余人,学习内容除自然科学外,主要学习西方社会学说,蔡锷、林圭等人,均出自时务学堂。他支持维新派办《湘学新报》,1898年又赞助谭嗣同等发起南学会。
戊戌变法期间,支持维新派,上书赞扬康有为,保荐杨锐、刘光第入军机处,坚决执行光绪帝的新政诏令,但是反对倡民权,甚至主张销毁康有为得《孔子改制考》。戊戌政变发生后,受到株连,和曾任吏部主事的儿子陈三立同被革职,且“永不叙用”。1900年病卒于南昌。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