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开战的可能性不仅受到中美两国的关注,世界上的其他大国同样关注中美冲突可能造成的恶劣后果。

 【美军军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军军演】

俄罗斯专家就曾认为美国对中国的一系列挑衅很不自量力,还警告美国说:美国最好是停止现在的对华挑衅行为。

俄罗斯专家的警告

来自俄罗斯的警告非常具体,他们认为美国在和中国开战的一周时间内,将会损失超过10万人,而且这就是不可避免的。

俄罗斯专家指出,中美可能爆发武装冲突的地点都位于中国周边。

 【亚太美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亚太美军】

在这些区域内,中国拥有先天的兵力投送优势

即便是在美军占据技术优势的情况下,也无法避免的付出沉重伤亡,而且不一定能夺取战争的胜利。

其实美国自家的智库也做过类似的模拟推演,结果证实解放军拥有的反介入区域拒止作战能力对美军的影响巨大。

美军在整个西太地区的海外基地和航母战斗群都会成为解放军海空力量以及导弹部队打击的目标,而且美军基本不具备有效的防御能力。

 【美国海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海军】

对美国来说,西太战事的失败带来的不仅是人员装备上的巨大损失,还会给美国当前的全球战略布局造成冲击,甚至于引起连锁反应。

美国当前在亚太其实已经集结了超过一半的军事力量,如果有生力量的损失真的达到了10万以上,美国的军事能力将遭到重大削弱。

 【亚太美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亚太美军】

对于有着全球防务需求的美军来说,有生力量的重大损失是致命的,意味着美国在全球多个地区都会出现兵力缺口,考虑到正在蔓延的反美情绪。

亚太发生的中美战争可能会成为美国霸权秩序崩溃的开始,美国承受不起和中国开战的代价。

俄罗斯专家还表示,目前解放军相对美军,拥有不对称的作战能力,比如以东风系列反舰弹道导弹为首的航母杀手,美军现在就拿这种武器毫无办法

 【东风21D】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风21D】

不管是东风21D还是东风26,其有效射程都远远超过了美国航母打击群的打击范围,也就说美国航母只能干挨打还不了手。

而且这些导弹的突防速度普遍都在15马赫以上,这已经超过了美军驱逐舰上搭载的标准系列拦截弹的拦截能力,更何况解放军的导弹不会单枚出击,而是采取超饱和打击的方式。

对解放军来说,美军航母和铁棺材确实没什么区别,这是美军无法规避的风险。

 【中国海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海航】

亚太作战难以成行

除了作战装备上遭到针对性的碾压,俄罗斯专家还指出了美国和中国交战的另一个巨大难题,那就是兵力投送和后勤补给的距离太远。

一旦战争开始,美国必须横跨整个太平洋才能将本土的补给运往亚太

众所周知补给线越长,越容易遭受攻击,在美国海空力量占据绝对优势的年代,这样的跨区域作战或许还能打。

 【美军后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军后勤】

但美国现在的海空力量面对解放军并无明显优势,这就意味着解放军可以在战时针对性的打击美军补给线,彻底掐断亚太美军和本土的联系,那将成为美国的噩梦。

而且现代战争其实对后勤的依赖程度要比过去更甚,美国武器的战斗力要想发挥,就必须有强有力的后勤支持

 【美军后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军后勤】

换句话说,美军战机再先进,也得有航空燃油才能起飞,否则就是摆在机场里的装饰品,一旦美军的补给线被解放军掐断,整个亚太的美军会迅速失去战斗力。

到那个时候,恐怕大批大批的美军都会选择投降而不是负隅顽抗,而且这个时间点出现的时间不会太久,很可能就在开战后的一星期,美军就会出现大溃败。

其实美国政府和军队对于美国在亚太作战面临的困境心知肚明,这也是为什么美国政府要强调中美要管控战争风险的原因。

 【台海战争推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台海战争推演】

美国现在的想法其实很矛盾,一方面他们不承认自己已经失去对华军事优势,不断在亚太搞军事挑衅,煽动地区冲突。

另一方面美国又担忧中美真的爆发大战,不断渲染所谓的中国威胁论,打又不敢打,嘴巴上又想占便宜。

这同样是美国正在衰落的明证,中国现在不怕美国放狠话,反而是要注意不要逼得美国人狗急跳墙,以一种和平方式重塑亚太格局,并驱逐美国在亚太的军事和政治存在。

 【亚太美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亚太美军】

中国想要推行多极化世界,淘汰单极霸权就得从本地区开始行动,只要让世界各国看到美国全球霸权的衰落,中国的影响力就会大幅增长。

在最近10到20年内,亚太格局一定会发生巨大的变革,中美两个超级大国将如何完成地区主导权的更迭和接替,外界都在拭目以待。

#2024洞察时局#

资料来源:

【1】美军太平洋舰队布阵 编织“海上马其诺防线”.环球网.2012-06-13 [引用日期2021-04-06]

【2】晋军[1,2]. 美国《亚太海上安全战略》解读.《国际研究参考》,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