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艺术的广阔天地间,有这样一位画家,他以细腻的笔触和多样的色彩,将身边人物的温情故事与传统技艺的悠长韵味巧妙融合,编织出一幅幅动人心弦的艺术画卷。他就是来自福建莆田的油画家——陈国英。

陈国英的作品中,我们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故事与情感的世界。他善于捕捉身边人物的微妙表情与动作,将那些平凡而真挚的瞬间定格在画布上,让我们在观赏画作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那份来自生活的温暖与感动。同时,他对传统手工技艺和民俗场景的深情追忆,更是为他的作品增添了一份厚重的文化底蕴。从弹棉花的旧时光到驼木匠的精湛技艺,每一幅画作都承载着他对传统、对生活、对艺术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表达。

此次访谈,我们将跟随陈国英老师的画笔,一同走进他那充满故事与情感的艺术世界,感受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对传统的深情致敬。

(以下内容为访谈对话节选)

艺术之路的起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峡导报大莆田:陈国英老师您好,您是从何时开始踏上油画的艺术之路呢?

陈国英:我小时候就对绘画很感兴趣。上小学时,我们没有美术课,我就经常临摹书本上的插画,乐在其中。90年代,我开始接触到油画,最初想作为谋生的手艺,后面逐渐感觉到自己在油画领域的天赋,尤其是对于人物形体、状态的把握非常得心应手。于是,我在油画的道路上不断地前行,探索绘画具象表现的无限可能,一直坚持走到了今天。

油画道路的探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峡导报大莆田:能简单介绍下您油画创作的经历吗?

陈国英:早期,我的油画创作偏商品画,往往是临摹他人的构图、色彩等完成一幅画,但我逐渐意识到这种临摹式的绘画与真正独立创作出成品的差别。因此,我决定前往外地进修。二十年前左右,经朋友介绍,我受邀前往江苏某公办的绘画基地进行创作,我沉浸在创作的状态中浑然忘我,甚至有几个月没出门,体会到进入非凡创作状态的快乐;我还前往中国美术学院进行学习 ,在学校接触到更多的知识和其他人的作品后,我更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或许这就是“懂得越多,不懂的越多”,我感觉自己向绘画的真谛靠近。外出进修的经历极大地丰富了我的内心,我独立创作的作品越来越多。

坚守传统与生活感悟

海峡导报大莆田:可以和我们谈谈您创作的灵感来源

陈国英:我的创作灵感主要来源于“身边人”的故事。平时,我关注日常生活和身边点滴,着眼“小人物”身上可以入画的场景,也把生活中的感动时刻呈现在画布上。例如我的获奖作品《父亲母亲》,就是看到过年父亲因放炮而受伤,母亲尽心照顾他的场景,我感觉这一幕非常温馨,就把这一画面定格在了画布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品《父亲母亲》

我的创作灵感还来源于传统手工技艺和民俗场景,相关的作品大概有十来张。我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进行了相关材料的收集,了解到很多传统技艺和民俗已经失传,很难还原真实的场景。例如小时候令我记忆深刻的“弹棉花”,如今已经看不到这样的场景,甚至找不到使用的工具。我四处奔走,进行复原,让这一已经消失在当下视野、仅存于我的脑海的画面重现在我的作品《即将消失的风景线之弹棉花》中。又例如《驼木匠》中,民间手工艺人对手上活计的专注度很打动我,这种工匠精神与我们绘画的精益求精追求不谋而合,我大受启发,创作了这一作品,获得了很大的认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品《即将消失的风景线之弹棉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品《驼木匠》

不断追求“更”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峡导报大莆田:您认为艺术创作需要怀有怎样的内心?

陈国英作为一名创作者来说,画好每张画是最开心的事。每个画家都希望自己的每幅作品都是最完美的,但这在实际中是很难达到的,因此,尽量将每张都画好,就能由会绘画向成为艺术家迈步。

在艺术道路上前进,需要时刻地纠结和思考、不停地认识自我和世界、不断地对自己的不满足,才能持续地完善自我。绘画的“天花板”可能即使有几百年的时间也难以到达,但作为一名艺术创作者,我们应当一直在路上。

当下,传统的艺术似乎逐渐地边缘化,画家就像坚守净土般不放弃地走在这条道路上。当然,我们对未来艺术的发展也怀有“摸着石头过河”般忐忑的心态。原创绘画是艰难的、充满不确定性的、创作时间长的艺术类型,心中的不安全感在所难免,但我们仍然坚守在此,同时注意倾听大众的意见,特别是年轻人对油画艺术的看法。坚守中求变,不断追求更好,大众化、商品化并不是坏事,艺术之路任重道远。

实践方能进步 当下尽情逐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峡导报大莆田:近年来,您为何选择不再收徒授艺?您对当代绘画教学的理念有何见解?

陈国英有一些学院、机构曾邀请我作为讲师进行授课。但站在讲台上传授知识并非我内心真正向往的教学方式。在这个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绘画技巧的学习资源已极为丰富且易得。在我看来,用“嘴”谈论的理论太过空泛,不能够真正地影响一个人的绘画能力。真正能够促使技艺精进的,是用“手”实操,自己切身去体验、感悟,才能不断地进步。

海峡导报大莆田:您最近的创作情况如何?对未来有何展望?

陈国英近几年来,我创作的量减少了,希望通过静下来去思考风格和绘画思路,寻求更纯粹的创作。沉淀是走向完善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于未来的创作,我也做了各种方向的尝试,主要计划仍然是结合传统,侧重探索现代与传统的完美融合如何实现。

海峡导报大莆田:在您的工作室入驻莆田国际油画城之后,您有什么感受?

陈国英:入驻莆田国际油画城以来,这里绘画氛围浓郁,同行间的交流更为方便。完整的产业链提供诸多便利,商业机会多。周边配套完善,在这一方天地,可以尽情追逐油画之梦。

陈国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个人简介

1975年生于福建莆田,2012年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主要艺术历程

2009年作品《关怀》获第二届艺博会妈祖杯金奖

2010年作品《孩子不哭02》获江苏省第三届新人新作展新人奖

2011年作品《香飘飘》入选第四届全国青年美展

2012年作品《光阴故事》获第八届江苏省油画展优秀作品奖

2012年作品《我的父亲母亲》入选2012中国百家金陵油画展

2014年作品《我的父亲母亲》入选第四届“挖掘?发现——中国油画新人展”

2015年作品《驼木匠》获“泰山之尊”全国中国画、油画作品展优秀作品奖

2016年作品《即将消失的风景线之弹棉花》入选第五届全国(大芬)中青年油画展

▌编辑:小吴同学

▌校对:小陈同学

▌审核:蔡蔡子

▌来源:闽中网转自海峡导报大莆田

▌法律顾问:陈少东律师(微信:nxnx123)

声明:本文仅代表原作者立场,转载此文是为了传递更多信息,不作任何投资建议或应用。若有内容、标注错误或侵权,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或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