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第74个抗美援朝纪念日到来之际,空军红色地标巡礼最后一站来到 “抗美援朝战斗起飞地”。在中朝人民空军联合司令部地下指挥所旧址纪念广场,驻守在此的北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官兵整齐肃立,宣读军人誓词,与抗美援朝英雄后代、老兵代表一起开展巡礼活动,重温志愿军空军胜战荣光。请看各媒体报道:

人民日报

“空军红色地标巡礼”来到辽宁丹东浪头机场——

赓续红色血脉 苦练战斗本领

“寻根溯源整行装,初心永不忘……”10月21日,“空军红色地标巡礼”最后一站来到“抗美援朝战斗起飞地”——辽宁丹东浪头机场。北部战区空军某旅官兵整齐肃立,宣读誓词,与抗美援朝英雄后代、老兵代表一起参与巡礼活动,重温志愿军空军胜战荣光。

1950年12月28日,人民空军从这里战斗起飞。凭借“空中拼刺刀”精神,在两年零八个月的战斗中,年轻的人民空军搏击长空,击落敌机330架、击伤95架,创造了“一年成军、三年成名”的奇迹,打出了国威军威。

为全面反映人民空军首飞首战首胜战斗精神,北部战区空军党委在浪头机场一块空地上,筹建“人民空军战斗起飞地”励志园,分为功勋广场、“钢铁运输线”微景观、志愿军空军地下指挥室旧址、战例走廊等部分。励志园功勋广场,矗立着一座以红、蓝色调勾勒形成的空军军旗造型雕塑,上面镶嵌的10架米格—15战斗机模型呈现盘旋上升姿态,气势夺人。广场东侧的英雄墙上,镌刻着志愿军空军在抗美援朝作战期间获得的荣誉称号、特等功、一等功的个人及集体。

“志愿军空军铁心向党、忠诚无畏的坚定信念,书写着恢弘厚重、辉煌卓越的峥嵘历史……”广场上,飞行员们整齐列队,正开展“坐进老座舱 话说新使命”活动,解说员王浩丞为官兵代表讲解志愿军空军空战历史故事。

作为一名有着20多年飞行经历、3000多小时飞行时间的飞行员,范峰第一次坐进米格—15战斗机座舱。触摸着70多年前锈迹斑斑的操纵杆,坐在早已褪色的迷彩椅垫上,那一刻,他仿佛置身于战场中。

资料显示,当时志愿军空军飞行员大多20岁左右,喷气式飞机训练时间只有20多个小时。但他们在战争中学习战争,从不会战斗到学会空战,从只能打小机群到敢于同大机群作战,总结提出了“一域多层四四制”的空战战术,创造了一段传奇历史。“如今,我手中握着的不仅是操纵杆,更是‘传承杆’,必须发扬胜战传统,苦练战斗本领,守好祖国空天!”走下座舱,范峰语气坚定。

“父亲曾多次说过想代替牺牲的战友回到这里,看看当年战斗过的地方,但一直未能成行,今天终于替他完成了心愿。”英雄墙前,该旅前身部队首任团长、一等功臣施光礼之子施平俯下身去,找到父亲的名字,不禁热泪盈眶。

10年前,刚毕业的叶永发作为新兵来到该旅。那天,他第一次驾驶战机从机场起飞。在他心中,这片英雄前辈战斗起飞的天空,也是他和战友奋斗拼搏的疆场。

爬上浪头机场西南方一座丘陵的顶部,灌木掩映间,当年志愿军空军的地下指挥室入口若隐若现。“不来这里看看,谁又能想到,志愿军空军就是在这样的陋室内指挥战斗,打破强敌不可战胜的‘神话’的!”踩着陡峭石阶进入修缮还原的地下指挥室,军官胡宝万不由得发出感叹。

近年来,该旅积极修缮志愿军空军抗美援朝作战旧址群,查阅整理文字资料40余万字、征集历史图片2100余幅,搜集整理大量战斗故事,让战斗历史的呈现更加真实、生动。站在英雄墙前,飞行员洪亚尘坚定地说:“我会像老前辈一样,苦练战斗本领,在强军征程上砥砺前行!”

人民日报记者 金正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刊于10月25日人民日报14

新华社

“空军红色地标巡礼”丨英雄天空·走进空军战斗起飞地

 融媒看北疆|“空军红色地标巡礼”走进“抗美援朝战斗起飞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融媒看北疆|“空军红色地标巡礼”走进“抗美援朝战斗起飞地”

在第74个抗美援朝纪念日到来之际,空军红色地标巡礼最后一站来到 “抗美援朝战斗起飞地”。在中朝人民空军联合司令部地下指挥所旧址纪念广场,驻守在此的北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官兵整齐肃立,宣读军人誓词,与抗美援朝英雄后代、老兵代表一起开展巡礼活动,重温志愿军空军胜战荣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丹东浪头机场是人民空军首次战斗起飞、首战告捷的机场。1950年12月28日,人民空军从这里战斗起飞,凭借“空中拼刺刀”精神,在历时两年零八个月的战斗中,年轻的人民空军搏击长空,击落敌机330架、击伤95架,创造了“一年成军、三年成名”的奇迹,打出了国威军威。

走进北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励志园,一架“米格-15”战机陈列于此。机翼下,飞行员们整齐列队,开展“坐进老座舱 话说新使命”活动。

作为一名有着20多年飞行经历、3000多小时飞行时间的飞行员,范峰第一次坐进“米格-15”战机座舱。触摸着锈迹斑驳的操纵杆,坐在早已褪色的陈旧椅垫上,他仿佛置身于硝烟弥漫的抗美援朝空战战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官兵在中朝人民空军联合司令部地下指挥所旧址前重温军人誓词。李玺成 摄

“如今,我手中握着的不仅是操纵杆,更是‘传承杆’,必须发扬胜战传统,苦练战斗本领,守好祖国空天!”走下座舱,范峰语气坚定。

“作为抗美援朝战斗起飞地传人,我们身上流淌着英雄的血脉,如今装备先进了,更要把自己练成‘尖刀利刃’,不断锤炼‘拼刺刀’的胆气!”该旅特级飞行员聂礼微说。

该旅励志园功勋广场中央,一座高19.5米的雕塑静静矗立。以红、蓝色调勾勒形成的空军军旗造型醒目,上面镶嵌的10架“米格-15”飞机模型呈现盘旋上升姿态,气势夺人。广场东侧的英雄墙上,镌刻着志愿军空军在抗美援朝作战期间获得的荣誉称号、特等功、一等功的个人及集体。

依山而建的战绩长廊上,陈列着战斗英雄的肖像和格言。画里,他们面庞年轻、朝气勃发;画外,该旅飞行员们目光灼灼、英气逼人。

“今年我31岁,比他牺牲时还年长7岁。”站在孙生禄的肖像前,飞行员洪亚尘说:“如果祖国需要,我会像老前辈一样,升空作战、起飞迎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飞行员代表发言。谭振 摄

每次执行任务前,年轻飞行员叶永发都会来到这里驻足思考,从先辈战例中汲取力量。

10年前,刚毕业的叶永发来到该旅。那天,他第一次驾驶战机从丹东浪头机场起飞,俯瞰下方高楼林立的繁华城市,守护这里的自豪感从心头油然而生,这片英雄前辈战斗起飞的天空,也是他和战友奋斗拼搏的疆域。

今年7月,叶永发随队赴外地执行任务,面对来势汹汹的外机,他和战友闻令起飞。升空后,叶永发率先发现目标,迅即占据有利位置,将其驱离。

“天空还是那片天空,机场还是那个机场,74年前鸭绿江畔燃起战火,74年后这里变成美丽的城市。”叶永发和战友们身后,“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八个大字在山壁之上巍然矗立。

如今,虽然空战模式发生很大变化,但作为空军战斗起飞地的传人,他们随时准备起飞,“空中拼刺刀”精神从未改变。(刘济美、蔡琳琳、李健)

统筹:刘济美、杨怀远、王学峰、李鹏

记者:刘济美、蔡琳琳、李健

摄像:李健、刘子昂、史家兴、张少龙、谭振、李玺成、田野、祝麒皓

剪辑:李健

设计:蔡琳琳、孙丰晓

协调:刘子昂、虞传薪、吴晗廷、翟彬吾、陈伟华

配音:王浩丞

新华社解放军分社出品

新华社

随时准备战斗起飞

 融媒看北疆|“空军红色地标巡礼”走进“抗美援朝战斗起飞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融媒看北疆|“空军红色地标巡礼”走进“抗美援朝战斗起飞地”

我们时刻准备,以战斗姿态护卫国家空天安全!(作者:刘济美、蔡琳琳、李健、刘子昂、史家兴、谭振、田野)

中国青年报

随时准备战斗起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0月21日,“空军红色地标巡礼”系列宣传活动第十二站在“抗美援朝战斗起飞地”——辽宁丹东浪头机场举行。图为北部战区空军某旅官兵面向军旗庄严宣誓。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戴瑶 摄

“寻根溯源整行装,初心永不忘……”10月21日,在第74个抗美援朝纪念日来临之际,“空军红色地标巡礼”系列宣传活动第十二站来到“抗美援朝战斗起飞地”——辽宁丹东浪头机场,驻守在此的北部战区空军某旅官兵整齐肃立,重温军人誓词,与抗美援朝英雄后代、老兵代表共同重温志愿军空军胜战荣光。

丹东浪头机场是人民空军首次战斗起飞、首战告捷的机场,1950年12月28日,人民空军从这里战斗起飞,奔赴抗美援朝前线。凭借“空中拼刺刀”精神,在历时两年零八个月的战斗中,年轻的人民空军依托矿山指挥所和空联司(中朝人民空军联合司令部)地下指挥所,取得击落敌机330架、击伤敌机95架的战绩。

“‘空中拼刺刀’精神源于我军刺刀见红、血战到底、视死如归的血性胆气;蕴含着对党、祖国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传承着人民军队‘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血性胆魄;彰显着克服一切困难、打败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体现着机动灵活、智勇兼备的战术思想,是‘抗美援朝战斗起飞地’孕育的最宝贵精神财富。”北部战区空军某旅李鹏介绍,近年来,该旅体系推开抗美援朝旧址群“建管用”,打造红色教育阵地和国防教育基地,让官兵在耳濡目染中发扬光荣传统,砥砺胜战精神,激发当好“抗美援朝战斗起飞地”传人的强军斗志。

01

“我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我宣誓……”10月21日9时30分,宣誓仪式在空联司地下指挥所旧址纪念广场正式开始。秋雨淅沥,带来阵阵寒意,而官兵们的铮铮誓言响彻云霄,令人热血沸腾。

“今天是我下到连队的第12天,来到这个充满战斗力和凝聚力的集体中,学习了前辈们光荣的战史,特别是了解到这个驻守在‘抗美援朝战斗起飞地’部队深厚的历史和崇高的荣誉之后,刹那间拉近了我与这些英雄前辈的距离。”北部战区空军某旅新毕业军官胡宝万在宣誓仪式上说。

从地方大学到部队,再到军校,然后又回到部队,抗美援朝时期的故事他一直耳熟能详,但当他站在空联司地下指挥所遗址,站在“抗美援朝战斗起飞地”这片英雄的土地上,他真正感受到了情感上的链接,“感觉志愿军前辈们用另一种方式一直和我们一起战斗”。

扎根红色沃土,传承胜战精神。走进北部战区空军某旅励志园,一架米格-15战机静静陈列,时光褪去了战机蒙皮的金属光泽,却丝毫未能消减机身上鲜红涂装闪耀的光辉。机翼下,飞行员们整齐列队,正开展“坐进老座舱 话说新使命”活动。

“米格-15的战斗故事我们飞行员经常听,但真正坐进米格-15战机座舱这是第一次。”作为一名有着20多年飞行经历、3000多小时飞行时间的飞行员,范峰非常激动,“这架米格-15是当年的作战武器,它可能真的打下过敌机,我相当于坐进了功臣的‘怀抱’,这真是一件令人自豪的事。”

几年前,他还曾坐进歼-20的驾驶舱体验,短短70年左右的变化,让他感叹空军的跨越式发展仿佛是一次“穿越”。武器装备的进步给了他更加从容奔赴战场的底气,“如果祖国需要,我会像老前辈一样,随时升空作战、起飞迎敌!”

“只要飞行进场,我感觉大家都有使不完的劲儿。”北部战区空军某旅姚文凯表示,每个架次回来后,飞行员们即便汗流浃背,依旧满腔热忱、斗志昂扬地去进行飞行总结讲评,并迅速投入到下一个起落中。

“大家都有这样的信念,苦练精飞、敢打必胜,把革命先辈的精神传承好、发扬好。”他说。

“作为‘抗美援朝战斗起飞地’传人,我们身上流淌着英雄的血脉,如今装备先进了,更要把自己锻造成‘尖刀利刃’,不断锤炼拼刺刀的勇气胆气!”该旅特级飞行员聂礼微说,面对上级赋予的实弹实投、轮战驻训等任务,全旅官兵踊跃参加,不惧困难,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

02

“志愿军空军铁心向党、忠诚无畏的坚定信念,书写着恢弘厚重、辉煌卓越的峥嵘历史……”该旅励志园功勋广场上,解说员王浩丞为官兵代表讲解志愿军空军空战历史故事。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以红、蓝色调勾勒形成的空军军旗造型雕塑,上面镶嵌的10架米格-15飞机模型呈现盘旋上升姿态,气势夺人。广场东侧的英雄墙上,镌刻着志愿军空军在抗美援朝作战期间获得的荣誉称号、特等功、一等功的个人及集体。

“父亲曾多次说过想代替牺牲的战友回到这里,看看当年战斗过的地方,但一直未能成行,今天终于替他完成了心愿。”英雄墙前,该旅一等功臣施光礼之子施平轻抚英雄墙上父亲的名字,不禁热泪盈眶。

1953年3月,年仅26岁的施光礼驾机在朝鲜清川江上空发现一架敌机,随即从高空俯冲下去“咬”住它,敌机发现后迅速下降高度,想要钻到山沟里并向平壤以南逃窜。当时,施光礼驾驶的米格-15速度快,稍不留神就会撞山,操纵不当又难以瞄准。可施光礼毫不畏惧,一直追过三八线后成功将敌机击落。追击时他下意识嘶吼:“不打掉你,我就不叫施光礼!”这句话从喉头送话器传遍全师,传遍整个作战机场。

英雄远去,但精神永存。该旅依山而建的战绩长廊上,陈列着战斗英雄的肖像和格言。当时,志愿军空军飞行员大多20岁左右,喷气式飞机训练时间平均只有20多个小时。但他们在战争中学习战争,从不会战斗到学会空战,从只能打小机群到敢于同大机群作战,总结提出了“一域多层四四制”的空战战术,创造了一段传奇历史。

“遥想先辈当年打出了赫赫有名的‘米格走廊’,创造了人民空军‘一年成军,三年成名’的奇迹。这不仅是因为他们不怕牺牲,更因为他们足智多谋。通过从作战中不断总结经验,然后再运用到实战当中,志愿军先辈们打出了很多不可思议的胜仗。”年轻飞行员叶永发感叹道。

今年7月,叶永发随队赴外地执行任务,面对来势汹汹的外机,他和战友闻令起飞。升空后,叶永发率先发现目标,迅即占据有利位置,果断将其驱离。

尽管空战模式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对于该旅一代代官兵来说,“随时准备起飞”“空中拼刺刀”的胜战作风一直没有变。在该旅,“空中拼刺刀”精神是每名官兵入营的必修课程,在励志园和红旗广场组织誓师大会是每次出征前的必备环节,清明节赴大堡志愿军空军烈士陵园祭扫是每年雷打不动的仪式……

李鹏表示,年轻的志愿军空军创造以弱胜强的空战奇迹,靠的是“空中拼刺刀”精神和灵活机动的战术战法,该旅坚持融入备战全程,以史资战锤炼过硬本领,把传承发扬抗美援朝精神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提高部队战斗力上。

03

空中拼刺刀,地面扛红旗。在该旅“红旗汽车连”连史馆里,陈列着一面“保战鹰升空作战 抗美援朝胜利做贡献”的锦旗。“1952年年初,时任连长陈昌锋带领连队官兵艰苦奋斗,全力保障,把一般的零件反复修反复用,贵重的零件几辆车轮流用……”连史馆内,该连连长由广文正在为驻地学校的学生们讲解连队光荣历史。抗美援朝时期,该连发扬“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大无畏革命精神,胜利完成了数百次空战保障任务,被誉为“打不垮、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

1953年8月,中朝空军联合司令部为表彰该汽车连颁发锦旗。1978年,该连在全军率先发起“红旗车”和“红旗车驾驶员”评比活动,提出的“爱车、守纪、安全、节约”评比标准,后被确立为全军汽车驾驶员职业道德规范。

由于年代久远,锦旗的表面已经发白,但“红旗汽车连”“两红”精神却从未褪色。“下连的第一天,我们就去参观了连史馆,当天晚上,班长们带着我一起合唱了《红旗汽车连之歌》。”“红旗汽车连”年轻的驾驶员田航说,从那之后他便明白了身处“红旗汽车连”这支光荣队伍,他承担着“两红”精神传承人的重任。

采访期间,恰逢该连开展“两红”评比驾驶员考核,随着考核人员下令,参考官兵纷纷钻进驾驶室,驾驶庞大战车腾转挪移,高标准完成倒车移位、圆形错位障碍路等多个课目。目前,该连绝大多数官兵精通两种以上保障岗位,连队在上级组织的专业比武中连续两年夺得团体第一名,2023年该连队被空军表彰为“空天先锋”集体。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戴瑶 记者 张博 通讯员 王学峰 张旭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刊于10月24日中国青年报05

中国军网

 融媒看北疆|“空军红色地标巡礼”走进“抗美援朝战斗起飞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融媒看北疆|“空军红色地标巡礼”走进“抗美援朝战斗起飞地”

近日,“空军红色地标巡礼”活动来到“抗美援朝战斗起飞地”——辽宁丹东。让我们一起重温志愿军空军胜战荣光,感受飞行员“随时准备战斗起飞”的坚定决心。(协助拍摄:李鹏 虞传薪 吴晗廷 翟彬吾 陈伟华 张程辉 谭振 白东 祝悦恒 刘子昂)

人民空军视频号

深圳国防教育频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微信号:skdjwz】

主 办:北部战区空军政治工作部

刊 期:1985

制:卢砚安赵 越

本期编审:刘汉宝 王学峰

责任编辑:李俊林

投稿邮箱:skwxgzh@163.com

立即关注

分享、收藏、点赞、在看,支持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