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中国指挥家,推广中国作品,是使命,是责任。”谈及这些年为何不遗余力去推广中国作品,指挥家陈燮阳说。

10月25日晚在上海交响音乐厅,苏州交响乐团在音乐总监陈燮阳率队下,带来“泱泱国风”音乐会,上演了关峡、马思聪、赵季平、奚其明等中国作曲家的代表作。这也是苏交首次在陈燮阳执棒下参演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作品不应该被埋没

音乐会上的曲目均由陈燮阳亲自选定,包括关峡的管弦乐曲《星辰大海》、马思聪的交响组曲《山林之歌》、赵季平的《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奚其明的芭蕾组曲《魂》。

“中国作曲家有很多优秀作品,由于种种原因,有的只演了一两次就束之高阁,被埋没了。优秀作品需要不断打磨、不断提高、不断演出,让大家逐渐了解、接受和喜爱。”

为此,陈燮阳挖掘出一批久未露面的作品。比如,马思聪诞生于1954年的《山林之歌》,取材于云南山区民歌,以纯熟的艺术构思,将自然、现实与神话色彩融于一体,“创作的手法和技术非常高超,但在中国的舞台上演得很少,是一个遗憾。”

奚其明的《魂》也一样。作品取材于鲁迅的短篇小说《祝福》,在叙事架构上采用了文学意识流的手法。作曲家以浙江戏曲音乐与一些民间音调为元素,以其构成贯穿全曲的一个主导动机。因为在多方面表现出的创新意识,作品在问世之初,曾在国内音乐界引起轰动。

1982年夏,陈燮阳应邀登台美国阿斯本音乐节,而他精心策划的选曲中,正包含了这部芭蕾组曲。“美国观众很喜欢,还有人问我要总谱。”现在,陈燮阳又把它找出来,在上海重新奏响。

“西方也一样,很多交响作品第一次演出也不成功,但是逐步让大家了解后就变成了经典。”陈燮阳说,关峡的《星辰大海》是一部典型的中国交响乐作品,气势磅礴,情感充沛,“我很喜欢,中国作曲家应该多创作像这样的作品。”

什么样的中国作品才算是好作品,能走到观众心里去?“要接地气,要有充沛的、真挚的情感。当然,还要有高超的技术。”陈燮阳说,赵季平创作于2017年的《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基于西式古典体裁的构思中,却不着痕迹地沁润了东方儒雅又豪迈的气质,“乐队喜欢,观众喜欢,广为流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推广中国作品搭台

“泱泱国风”作为苏交的音乐会品牌,以完全演奏中国作曲家创作的中国作品,而被乐迷熟知。从经典到新作,“泱泱国风”不断向观众传送具有时代精神的中国回声,已上演各类中国作品近百部。

2021年,“泱泱国风”音乐会升级为“华夏音乐节”。华夏音乐节联动国内外艺术家、兄弟院团、音乐院校,共同演绎以华夏文化为主题的音乐作品。每年7月,华夏音乐节会在7-10天内,举行3场音乐会。从交响乐、室内乐、艺术歌曲到民族民间音乐、芭蕾音乐、流行音乐,音乐形式包罗万象。

“国内的国际性音乐节不少,但大多侧重外国作品的演奏。华夏音乐节的特别之处在于,全部演奏中国作品。”陈燮阳坦言,常有人说,中国自己的交响乐经典还不够多,“好作品是需要经过不断打磨与沉淀的,也需要有更多的演出机会来被观众发现与认可。”

华夏音乐节希望,搭建一个平台,为更多的中国作曲家、中国作品提供展示机会。“当然,不能夸口我们演的每一首作品都会成为经典。我们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有了更多更好的上演机会,造就经典的可能性也会大大增加。”

苏交即将迎来8岁生日。作为音乐总监,陈燮阳见证着它从零起步,一路成长,“它已经是中国的一线交响乐团了,职业化的程度也名列前茅。”他希望,未来的苏交不局限于苏州,要争取更多走出去的机会,到全国、全世界去演出。

85岁的陈燮阳是中国指挥界的一棵常青树,至今还活跃在舞台上。“我继承了父母的好基因,所以能保持好精力。”他笑说,自己没什么保养秘诀,不过是注意饮食、注意休息,保持好心态。和苏交的年轻人在一起,他很亲切、很快乐,就像自家的兄弟姐妹一样。“我现在还停不下来。业务不能停,停了反而对身体不好。”陈燮阳享受在舞台上的每一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