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只道是可笑

如今只道是荒唐

20世纪90年代有句俗话,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变坏就有钱。

这句话在80年代是不太流行的,因为那时一般人手上的钱还不多,不具备变坏的条件,变坏的也仅仅是少数「发」了中的少数人;况且社会普遍受道德规范的约束,有钱人也太少,女子变坏了也用处不大,还会受到社会舆论的强烈谴责。那时的人们,尚为吃好一点、穿好一点而努力,若遇一笔飞来的「横财」,争它个鸡飞狗跳,是不足为奇的。

李稣毕业以后来到成都东郊一家厂子的环保部门工作。但那时国家并不怎么重视环保,技安环保部门的人,完全靠工资和「末等」奖金过日子。这个部门甚至成了工厂闲散人员、退居二线人员、资格老运气不好人员、待退待离人员吃“安胎”的避风港。

这些人长期以来过着吃些、耍些、做些、棺材板板薄些的日子(四川俏皮话,意即胸无大志,无所作为)。

李稣这个高材生的到来,不但给这个沉闷的科室代来了活力,还让这些老同志看到了「钱」途。李稣的论文发表以后,全国各地来信来函甚多,纷纷索要图纸,特别是那套双向斜管除油池的设计图。当时没有经济头脑的李稣完全没有打算卖图纸。他把图纸打好包,准备按来信单位无偿寄出。

这时,副厂长兼总经济师出面干涉了:「尽管是你设计的图纸,但它们是属于工厂的财产。另外,工程图纸是有价值的,不能随便送人。你们对各种图纸定个价,再有偿寄出。」

「那就定为30元一套吧?」完全不知道技术价值的李稣回答说。「你怎么把自己的成果看得这么不值钱!先定为300元一套,以后根据具体情况再调整。」总经济师拍板了。

买图纸的单位很多,特别是江浙一带和沿海地区的企业买得不少。后来他们又逐渐把价格上涨为500-1000元一套。卖图纸的钱,厂里先全部收下入账,然后返回50%左右给科里。这笔收入在80年代还是很可观的。

但随后就发生了「分赃不平」的问题,闹得乌烟瘴气的,第一次第一笔1600元奖励金下到科室的那几天里,正是几只「馋猫”好久没有闻到鱼腥味的时候。几番争执和内斗,连李稣提出的平分方案都没有通过。

消息传到厂里去了,总经济师第二次出面,把奖金分配方案定下来:李稣的奖金是总金额的一半,800元左右,另外一半其他五人再分配。

选自家传出品《成都老英雄》

我写了那么多家传,发现许多成功的家庭,祖辈要么是读书人、绅士,要么是企业家地主。

或者,平民家庭一代人突起奋发,通过读书等方式逆天改命,从而实现阶层跃升。

又,每6.5个浙江人就有一个老板,山东湖南常出将军,且举族生长,郁郁葱葱。

为什么?

每个人都是大地之子、家族之魂,欲要认识自我、启迪后人,必先追溯祖辈事迹、了解家乡风物。

无论欧美,还是立国仅200余年的澳洲,孩子们入学先讲家传,次学国史。

每一个来过世间的人都应该留下记录。如果上辈已年逾70,请长按下面微信二维码,识别加我好友,一起抢救家庭记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传系列,请点击关注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