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战争那个艰苦卓绝的年代,不要说前线的部队,就是后方党中央所在的延安,也缺少计时工具,有块表那就是稀罕物件了。

好在延安是后方,集体活动多,令行禁止,个人听从军号或者哨子号令即可:起床、熄灯、甚至一日三餐。

各个单位的作息时间,多以值勤者观测太阳高低、判断日暮晨昏为标准,随意性较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遇到集体活动,开会之类,就较难控制精准时间开始了,往往是主持人看大家差不多都到场了,就可以宣布开始。

参会的大家倒也不太会有什么觉得妨碍的——开会前这一段正是“拉歌”的好时间,一边把乐观向上的革命歌曲拉起来,一边等着开会,正好。

在精确计时的解决上,老前辈们也有办法——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何况小小的计时。

日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延安自然科学院的石日冕

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8月28日(星期五)的《解放日报》第二版就报道了延安“统一时间标准,数理学会日冕已制就”:

“【本报讯】本市公共场所时钟缺少,开会、听报告及其他集体活动,往往不能按时举行,影响工作效能颇大,边区数理学会有见于此,决定制作精确日冕,作为延市统一的时间标准。”
“在三边工作之该会会员孙桐同志,在全无参考书籍及三角函数,对数等表的艰难条件下正确计算,经自然科学院物理系江天成同志之校审及设计,历数月之久,现已制作完成,由自然科学院、边府、市府资助于科学院内及新市场沟口,均已安置妥善。”
“闻北门外杨家岭等处亦将安置,时间刻度至五分钟,准确程度相差在二分钟之内。日冕之设立对延市遵守时间习惯之养成,当能有所贡献。
惟其所示时间为延安地方太阳时与通用之陇蜀时略有不同,关于日冕制作及其所示时间之意义下期科学原地闻将撰文说明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8月28日(星期五)《解放日报》第二版“统一时间标准,数理学会日冕已制就”

沙漏表

宋庆龄曾托人给中央领导带来几只手表,毛主席得知医院需要精确计时,就命令全部送给了医院,由各科室主任佩戴。

但毕竟钟表太少,延安中央医院的魏一齐同志,为精确计时,利用均匀的沙子和玻璃瓶,设计制作出了沙漏表。

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6月12日(星期六)《解放日报》第四版,在题为“生产战线上的创作”一文的第三段,报道了魏一齐的沙漏表设计:“已制成15秒与半分钟两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6月12日(星期六)《解放日报》第四版:“生产战线上的创作(三)沙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