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给他颁发空军少将的军衔,云南人民称他为彝族英雄。那他到底做了哪些事情?为祖国和社会又贡献了什么才获得如此高的成就呢?
一: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他就是杨国祥,出生于1929年。杨国强的家庭条件并不好,他的老家在云南省玉溪市的一个偏僻小山村,但四周环绕着的大山并没有遮住杨国祥的视野。父母知道家庭条件虽苦,但不能苦了孩子的教育。
所以父母把杨国祥送去学校读书后,杨国祥的三观慢慢也发生了变化。1948年杨国想在父亲的鼓励下,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峨山中学。峨山中学这所学校的含金量还和普通学校不一样,峨山中学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它属于当地地下党领导的一个组织。
该校的老师不仅只是给当地学生们传播传统知识,而且还会额外给这所学校里面的孩子们传播一些党的政策和一些新思想观念。在入学后,杨国祥的爱国之心变得更加浓厚,他更在老师的教育下坚定了要为祖国做点什么的决心。
10月,杨国祥因在校表现优异深受老师认可,且积极参加党的外围组织系列活动,杨国祥被老师批准加入云南民主青年同盟。这就相当于是大学生经过重重考验,最终拿到了入党积极分子的名额的道理是一样的,这对于杨国祥之后成功入党是非常有利的事。
1949年12月新中国已成立两个月,杨国想凭借之前的优异表现终于成功入党,后被组织调任到骡马队去当指导员。但那时的杨国祥也不过才20不到的年纪。
第2年6月,杨国祥以出色的成绩被保送到了航校学习。他成为了国家级别资助培养的空军飞行员,吃穿住行由国家提供,额外还可以拿工资和奖金。
当时整个驻云南解放军兵团在当地挑选的飞行员人数不过10人出头。之后他们又转战重庆武汉,最后来到牡丹江航空学校。学校先是对学员们进行体检,然后经过重重考核又将学生们分配到不同的专业。
杨国祥被分配到了温春,专门去学习飞行。在这里杨国祥一呆就是10年,大部分的生活都是与蓝天白云相陪伴着。杨国祥在日记中说10年的时间里,他领略了祖国大好江山的魅力,看到了长城内外的浩瀚壮阔,也见识过了祖国在各类机型中不断前进的脚步。
10年,杨国祥共在天上飞行远超2000多小时,他感受过阳光炙热洒在脸庞上的温度,也感受过风雨扑打在机身上的刺激。但是要知道,在上个世纪50年代初,祖国正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国内很多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
而杨国祥作为我国第1代空军飞行员,自然感受到的是建国初期航校的学习条件艰苦的氛围。当时国内也没有比较先进的飞机装备,更没有经验老到的飞行教练,甚至也没有共产党所领导的飞行教官。
国家在二战之后因为是战胜国,所以留下了很多国际上的战利品,其中就包括一小部分的人才资源。这些人才资源被组织带回国内之后分配在了不同的岗位上,其中飞行领域中就有三人左右的飞行教练为航校提供指导。
当时的航校教学没有硬件设施,很多事情只能凭借一张黑板、一根粉笔、机械化的理论勉强支撑飞行。学员们走出课堂之后又需要实际操作才能领悟根本。所以不论是温暖的春天还是寒风呼啸的冬天,学员们必须要真枪实战地和飞行器打在一起。
而东北进入冬季的速度更快,杨国祥也经常在35~40度之间的温度中领略什么是冰天雪地。但那样的环境并没有将杨国强吓倒,他坚定决心比普通学子进课堂更早,比其他人更喜欢赖在老师的身后去询问他所不知道的问题,也会驾驶飞机主动去探索还不能够掌握的知识。
就是这样,中国人缓慢地建立起了一支强大的人民空军,为建立强势空军理想而不断奋斗着。杨国祥在日记中写道:哪有什么真正的强者,只不过人们在前进的道路中有精神力量作支撑。
原来,杨国祥心里的支撑力量是抗美援朝事件。他在日记中高歌那些在朝鲜半岛上英勇杀敌的革命烈士,说他们艰苦奋斗保家卫国的决心是每一个年轻人本该学习的榜样。就是这样的精神力量便成了他不断学习的动力,愿意挑战和克服一切困难。
由于大多数教员都来自于不同国家,所以杨国祥为了掌握好飞行技术等知识,也主动去攻克交流困难,在课余时间学习了外语。第2年,杨国祥向组织交出一批论文。
他在内容中写道,自己陆续学完了PT-17、Z-5等4个型号的飞行技术,并详细分析了这些飞行器的不同优势和操作难度,以及我国飞行领域即将攻克的方向与难题有哪些。写得十分详细,深受组织认可。之后杨国祥便以出色的表现,从东北航校毕业了。
1951年年底,杨国祥被分配到了航空兵团担任飞行员。在这里他又成为飞行员当中第1个放单飞的飞行员,第2年他就被送去空军某师兵团担任飞行员,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当中的一员,并且还顺利赶上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尾声。
他用自己在学校里学来和自己摸索到的操作手法,最终像他所敬佩的那些烈士们一样,在朝鲜半岛上为祖国的荣誉而战。回国之后,杨国祥很快又被分配了新任务,那一年的10月1日是建国三周年纪念日。
在北京的阅兵仪式上,人们也看到了杨国祥的身影,他驾驶着飞机在天安门广场上留下了美丽的痕迹。人们看到这样的场景无一不热泪盈眶。祖国在空军事业的建设道路上一直以来都很艰难,但建国不到三年的时间,祖国就已经拥有出色的飞行员。
并且在实际战争中还取得了不朽佳绩,这更是给了国人无穷的斗志,无数人相信这条道路能够被坚持下去,祖国在空军建设方面将会取得更高荣誉。
二: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1954年到1955年之间,杨国祥不仅仅只是飞行员那么简单了。他参加了对战斗机改装的任务,因改装出色零部件之间的搭配产生的效果更佳,所以他又获得了三等功的荣誉。而且他的职位也发生了变化,直接被提到了飞行中队长的位置上。
但那时候的杨国祥年纪还不满30岁,事业就已经取得如此成功。这并没有让杨国强变得更加骄傲,他反而认为要降低一个年轻人本身就具有的浮躁心理,一定要通过知识和思想的打磨才可以让心静下来。
所以他向组织递交了一份申请,他想要学好普通话,另外还要掌握好优良的政治思想素质。他觉得这样才能够配合精湛的飞行技术,做出对人民和国家空军事业建设有帮助的事情来。
然后杨国祥利用空余时间去学普通话,去参加了一些政治思想课程。半年后杨国祥的普通话已经很厉害,他还通过每天记日记的方式,不断纠正自己身上的缺点,改正身上的不足,并立下未来规划。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学好普通话没有那么难,但土生土长的山里人尤其是少数民族早就已经习惯了去讲当地方言。这毕竟是骨子里潜移默化遗留下来的特性,想要一时之间快速改掉,不付出刻苦努力真的很难。
杨国祥到底有多优秀呢?1956年当时国家召开了大比武活动,活动在召开之前当时就有一个口号:谁要是取得项目的第1名,谁就可以到北京去向人民、去向组织、去向党、去向毛主席做汇报。
杨国祥先后拿到了这次比武活动的第1名,以及全军范围的第1名。沈阳军区特意给杨国祥授予了荣誉旗帜,上面写着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
1956年10月,国家又组织了一次空军大比武活动,这次活动的级别更高。彭德怀元帅亲自主持,另外还有5位国家元帅带领着100多位将军参加了这次大比武活动。杨国祥在面对这些经验以及荣誉都比他更高的前辈时,依然以出色素质拿到了全国空军比赛的桂冠。
各类杂志纷纷报道杨国祥的故事,人们看他的眼光,俨然就变成了普通人家的孩子仰视传说中别人家的孩子那样,人们亲切的称呼他为彝族之鹰。
1957年杨国祥开启了晋升之路,他被提拔为空军副大队长,还获得荣誉技术能手的称号。第2年杨国祥因两岸问题逐渐敏感,在带领部队加强三个多月的训练之后,出色的完成了战备任务,也深受表扬。
1964年中国爆炸第1颗原子弹,紧接着中国又成功研制了氢弹。但是两种热武器的引爆方法不一样,氢弹在真正引爆之前,需要人专门进行运载。经过组织讨论,杨国祥被授任主飞行员。
1970年4月,杨国祥被召至江西320场报到。中央对其下达准确任务,经过几个月的研究和改装以及试验,最终选定由杨国祥驾驶强五战斗机实现运载氢弹并投掷的计划。
在1970年11月30日之前,杨国祥于西北核试验基地经历了180次投放训练。每一天医生都会定时间给其检查身体,组织不允许他与其他人交往,包括和别人在一起吃饭一起居住等。也不可以和其他人一起打球和跑步做运动,就是为了防止杨国祥出现任何身体受伤的情况。
这种紧张的氛围差不多维持了一年左右,杨国强在真正进入投放计划状态之前,组织还专门给杨国祥配备了个人医生,在投放试验的前半个月内,他每一天都需要服用预防感冒的药物。
最后最紧张的时刻终于到了,1971年12月20日,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同时下达命令,称中国第1颗实战氢弹要在当天的下午1:00准时引爆。
经历了180次训练的杨国祥加上之前的实战经验,本身就具有超高自信,但是没想到意外还是发生了。那时全国边防警戒雷达开启,全部都进入了最紧张的一级战备状态,就为了防止敌国军机会在这时搞偷袭。
杨国祥在这时驾驶着已经装载好氢弹的超音速强5K飞机做好了一切准备,就等着周总理亲自在北京指挥所下达起飞的命令。而在周总理的身后还来了一系列重要人员,比如说中国国防科委主任,核试验研究院长、核试验总指挥杨焕明等人。
12:20,各项准备工作已经收尾。将近80人左右的检查工作人员的规模陆续从机场附近撤退,这时候杨国祥接到了核工业副院长陈能宽手中的钥匙,这把钥匙是可以打开氢弹保险的工具。
在交接完钥匙之后,陈能宽苦口婆心地告诉杨国祥,说请您打开氢弹保险吧。但是杨国强在听完院长的话之后又把钥匙还给了他,希望由院长亲自打开。
12:20刚过,起飞的命令最终下达。两声枪响之后杨国强驾驶着5K超音速飞机,以超快速度朝着罗布泊核试验中心仰冲过去。25分钟过去了,飞机的位置距离靶心位置已经越来越近。这时候杨国祥收到了指挥员的命令,称请将2178对准目标,请勿紧张,按程序操作。
于是,杨国祥按照原本的飞行计划将飞机的相对高度降低700米,最后定在了500米左右,时速控制在900公里。其他所有的程序开关全部被打开,氢弹的第4道保险也被解开。这时候,只要杨国祥一个按钮按下去,氢弹引爆的任务就完成了一大半。
但是地面传出投放氢弹命令发出之后,杨国祥按照常规操作按下了投弹电钮后,飞机上的装置一点动静也没有,地面也没有任何热武器爆炸的动静。杨国祥马上冷静下来与地面取得联系,称2178没有顺利投放,现在请求应急投放。
组织同意了杨国强的请求,于是他驾驶着飞机又在靶心位置的上空飞了一个八字形之后,重新规划了新航线,采取了应急方法进行了三次应急投掷,但是都没有投放成功。
而这时,杨国祥扭头一看飞机的油箱表。数据显示油量最多只能支持他继续在空中停留40分钟左右的时间。万一还没有成功投掷,时间不够了他该怎么办?
这时候杨国祥在危险的最边缘地带,只要他能够按下弹射把手,他就可以成功跳伞,保全自己的个人生命,但这是他所想看到的吗?他不想。
他所想看到的是飞机不会在无人操控的环境下,带着这杀伤力巨大的热武器氢弹会飞到不知名的地方去。所以杨国祥必须要保证地面人民的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的安全,哪怕是自己与飞机同归于尽,也要尽最大能力去维护国家财产。
杨国祥冷静之后,赶紧将飞机上所有的开关全部关掉。飞机高度马上下降至距离地面3千米的高度,然后保持飞行速度为900公里每小时,他要带着氢弹请求返航。
地面同意了他的提议,但是这种操作难度极大,地面必须马上配合杨国祥立即为他疏散一个无人区来。真正考验技术的时候到了,杨国祥本身已经花费了几年的时间在飞机上磨合着,他不允许自己出任何差错。
深呼吸,调整心态。他在距离地面一米的时候,把飞机稳定在平飘的状态。终于飞机前面的两个主轮终于扑哧一下接近了地面,这还不算完。
杨国祥为了尽可能地保护氢弹的安全,马上张开了飞机身后的巨大阻力伞。最小程度地降低了飞机与地面的摩擦度,你敢想象吗?氢弹没有因为高度摩擦被引爆,他们都安全了。
后来经过检查,人们发现投掷按钮出了问题。但组织对于杨国祥临危不乱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肯定,还给他颁布了二等功。人们给他送去了亲切称号:孤胆英雄。
而第2次的投掷计划依然由杨国祥担任主飞,他于1972年1月7日通过实战让氢弹在地面被成功爆炸,震撼了整个西北地带,同时也震撼了整个国际。
氢弹的成功引爆,标志着中国彻底打破了帝国主义对中国核武器的垄断。而人们欢欣雀跃的同时,也不忘高歌每一个为此实验付出努力的科研人员以及投掷氢弹实验的主飞——杨国祥少将。
2017年,杨国祥因病去世在老家,享年88岁。同年年底由国家出资出力所建造的投掷英雄杨国祥纪念碑也在昆明成功建成。每一年,都吸引无数游客来此瞻望!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