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的文章《师说》中有这么一句话: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从古到今都具有无比重要的作用,文化的传播都要靠老师的口耳相传。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对天下老师真实的写照。在近代,我国的优秀教育者数不胜数,他们在战乱之际办学,为学子创造精神圣地,同时也为中国留下了希望的种子。
邓稼先、杨振宁都是世界级别的科学家,但是他们年轻时候的物理知识从何而来呢?这就不得不扯出叶企孙这个人了,他是我国物理学上的一颗明星,是中国近代物理的奠基人之一,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他一生致力于教育与科研,晚年时却被赶出清华,不得不乞讨为生,那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1898年,清朝末期,大厦出于崩塌之际,上海的一个书香门第里,叶企孙出生了。家族显赫,是传承多代人的书香门第,父辈自然都是文人墨客之类的“骚人”。上海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受到了帝国主义列强的影响,这里同时充斥着封建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外国思想也影响了叶家,叶企孙从小就受到了外国科学知识的洗礼,其中自然学科方面的知识更是深深植入了他的脑海。
叶企孙着迷于科学知识文化,同时他也受到了传统封建教育的影响,爱国思想深深根植心中,修身、治国、平天下成了他的信仰。辛亥革命后,清政府这座腐朽的大厦崩塌,叶企孙在亲人的教导下得以去到清华学堂学习。这座学堂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先驱之一,许多中国青年齐聚于此,学习西方的科学知识文化,成绩优秀的人甚至可以公费留学国外。
经过几年的学习,叶企孙在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大大增长,他早先就瞅准了出国留学的机会,在学校期间刻苦学会了英语,早早就做好了出国的准备。苦心人,天不负,1918年,叶企孙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取了美国芝加哥大学,成为一颗希望的种子。
叶企孙告别家人和朋友,他看着渐渐远离的海岸线,听着耳边的轰隆隆的声响,家乡成了记忆中的家乡,此去,何时是归期?来到美国后,叶企孙遇到了许许多多的苦难,但是都没有打败他,他只想认真学习科学知识,早日学成报答国家。芝加哥大学是世界上最好的大学之一,有很多名人导师在其中任教,叶企孙很幸运得到了物理学界大师布里奇曼的欣赏,得以成为布里奇曼的助手。
布里奇曼十分欣赏这位中国来的学生,他学习刻苦努力,实验态度严谨,具有坚韧不拔的品质。经过几年的学习,叶企孙在物理方面有了自己的见解,布里奇曼认为他继续在美国学习下去一定会超过他的成就。就在众人都以为他是一颗冉冉升起的巨星时,他做出了一个出乎意料的决定:他要回国。当时中国战乱,许多学校的教育都难以开展,连老师都奉劝他好好考虑回国的事情,可叶企孙坚持自己的想法,远渡重洋回到国内。
叶企孙回国后到清华担任副教授,起先他对老师这个角色难以适应,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历练后,他越发得心应手,融入到了这个角色当中,成为了一名好老师。教育事业的重要不言而喻,如何在战乱年代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是叶企孙常常考虑的事情,他一边深入研究,一边兼顾教学,成功让自己的人生得到了升华。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清华大学不得不南迁,国内的知名院校齐聚云南,成立了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联大的办学条件无比艰苦,有的时候还要遭到日本的空袭,一时间教育陷入了僵局。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孕育了中华民族特殊的品质,在危难之际,叶企孙和全西南联大的师生团结协作、艰苦奋斗、苦中作乐。在从教的这些年里,叶企孙教出了新中国的79位院士,为中国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特殊时期,叶企孙受到了牵连,不得不在街头乞讨为生,晚年时,他得以恢复名誉,继续研究物理。叶企孙一生未娶,孤独一人,钟情于物理研究与教育,为新中国的发展注入了毕生的心血,是当之无愧的国士。
热门跟贴